天天看點

專訪鄭保瑞|《三打》特效進步為前作填坑,卻缺乏自我風格?

作者:娛樂資本論
專訪鄭保瑞|《三打》特效進步為前作填坑,卻缺乏自我風格?

作者:伍娅倫 編輯:高慶秀

今年的春節檔相比往年“清淨”了許多,沒有了多片同映的“盛舉”,基本隻有《美人魚》《三打白骨精》和《澳門風雲3》在瓜分這塊蛋糕。這樣的結局注定是歡喜的。

從目前來看,三部影片上映前三天的總票房将近16億。年前星爺親自定下饑餓營銷方案的《美人魚》拔得頭籌,《澳門風雲3》和《三打白骨精》暫時位列第二、三。

坦白講,《三打》的表現讓小娛有點意外。在小娛看來,盡管《三打》有不少缺點,但仍是滿足合家歡要求商業電影。不過,考慮到觀衆對西遊系列《大鬧天宮》特效的各種吐槽,為前作填坑而被拉了後腿可能是《三打》目前暫時落後的原因。

在《三打》上映前,小娛曾經專訪過導演鄭保瑞。面對第一部的口碑失意,他坦言當時自己缺乏特效思維,導緻《大鬧天宮》特效又多又貴,效果卻很差。而這次,《三打》的特效鏡頭比《大鬧天宮》少了一千個,但從成片的效果來看,《三打》完勝。

不過,特效上的加分并沒有讓鄭寶瑞對《三打》的口碑更有信心。如同在《大鬧天宮》特效口碑上的慘敗讓鄭寶瑞拍攝《三打》時小心翼翼一樣。在交談中,小娛仍能感覺到他的不自信。“票房能到多少,真不敢預期。畢竟《三打》究竟能不能被觀衆接受還要等上映之後才能見分曉。”

上映三天之後,《三打》與《美人魚》的票房拉開距離,甚至,票房還不如澳門風雲3。站在一個更加客觀的角度分析,小娛認為,也許是《三打》太中規中矩,太符合爆米花商業電影的标準,也顯得缺乏自我風格。

專訪鄭保瑞|《三打》特效進步為前作填坑,卻缺乏自我風格?
專訪鄭保瑞|《三打》特效進步為前作填坑,卻缺乏自我風格?

《三打》票房未達預期,是觀衆在翻舊賬?

《三打》是鄭保瑞與星皓影業共同拍攝的第二部西遊ip作品。第一部是《大鬧天宮》,已經在2014年春節檔上映,票房破十億,但豆瓣評分卻僅為4.2分,五毛特效更是罵聲一片。口碑與票房巨大的反差讓人對這部影片沒來由的心生反感,許多文藝青年以此舉例,恨鐵不成鋼痛陳中國電影市場之沉淪與中國電影觀衆之愚蠢。

專訪鄭保瑞|《三打》特效進步為前作填坑,卻缺乏自我風格?

為了彌補第一部的“欠下的債”,《三打》在上映前積極做點映,試圖積攢口碑,演員的配合度也很高,整體宣發聲勢較《美人魚》和《澳門風雲3》高調許多。但《美人魚》憑借饑餓營銷,以及周星馳這塊“金子招牌”在上映首日就突破2.5億,并将《澳門風雲3》和《三打》甩在身後。

專訪鄭保瑞|《三打》特效進步為前作填坑,卻缺乏自我風格?

《三打》在票房上的落後,在小娛看來,主要是受前作口碑的“拖累”。在觀影過程中,影院有觀衆還提及因為《大鬧天宮》特效差而在豆瓣上給了1星。為了填上前作的坑,《三打》目前的失意也不足為奇了。

此外,作為一部中規中矩的商業片,缺乏自我風格也讓《三打》成為這個春節檔觀衆的最後選擇。小娛觀察了豆瓣、知乎和微網誌上的評論,不少網友是因為買不到《美人魚》的票才選擇的《三打》。

專訪鄭保瑞|《三打》特效進步為前作填坑,卻缺乏自我風格?

用《大鬧天宮》原班人馬,《三打》特效費用僅為其一半

“第一部啊,被罵慘了。到最後隻能把畫面填滿,因為沒時間修改了。”在采訪時,鄭保瑞很坦然的面對《大鬧天宮》的口碑失利,尤其是特效部分。

鄭保瑞慣于拍攝港産驚悚動作片,《大鬧天宮》算是他首次試水内地市場的影片,而這又是一部大制作、魔幻類型影片。因為缺乏經驗,鄭保瑞大量運用藍幕和綠幕,特效鏡頭有兩千多個,但因前期沒有和特效公司溝通好,加之預算低、時間緊,《大鬧天宮》成為衆口讨伐的對象。

所幸《大鬧天宮》商業上很成功,是以,可以說《三打白骨精》是鄭保瑞的第二次機會,“我們覺得第一部做的不好,這必須承認,很多事情都是在摸索中進行,如果這些問題沒有解決的話,根本不會拍第二部。”

從《大鬧天宮》到《三打》,在特效制作上,鄭寶瑞做了一些調整。第一個修改是貴精不貴多,也就是“把景減小,把量縮小”。第一部《大鬧天宮》有太多天宮的戲份,鄭保瑞沒有搭太多實景,而是依賴于後期特技制作,結果是東西又貴,效果又差。

到了第二部,鄭保瑞把重心重新放到了實景搭建上,能實拍的盡量不特效。《三打》的特效隻有不到1500個鏡頭,整體特效費用還不足《大鬧天宮》的一半。

其次,擇人所長。從《三打》籌備之初特效公司就進入劇組,鄭保瑞根據各家特效公司所長進行工作配置設定和安排。整部影片特效由六家公司完成,其中,有三家南韓公司完成了1000多個特效鏡頭,包括電影裡出現的老虎、小白龍、白骨洞等都是由南韓團隊制作。

專訪鄭保瑞|《三打》特效進步為前作填坑,卻缺乏自我風格?

要說最大的改變,應該還是《三打》整體的從業人員帶上了特效思維。盡管第一部效果不理想,但鄭保瑞在拍《三打》時還是用了《大鬧天宮》的特效制作全班人馬。“我們的團隊,哪怕是美術老師,電影燈光,特效制作師都是有實力的,關鍵在于你怎麼去跟他們溝通,把他們的能量真正釋放出來。在《三打》制作過程中應該說溝通的比較好。”

專訪鄭保瑞|《三打》特效進步為前作填坑,卻缺乏自我風格?

南韓特效做出西式魔幻,《三打》西化特效風格能否被接受?

鄭保瑞很喜歡86版《西遊記》,甚至《三打》的片尾背景音樂也被解讀為鄭寶瑞對86西遊記的緻敬。但是,《三打》特效所呈現的卻是非常遊戲化、西化的風格。影片最後一役的白骨大戰,孫悟空駕到時的鋼鐵俠附體,不少場景讓網友有“3d遊戲模組化”的感覺。

面對《西遊》這樣的中式傳統超級ip,南韓團隊做出的西式魔幻特效風格能被接受嗎?

也許是全心專注于特效鏡頭的品質上,鄭保瑞對于特效美學這一問題顯然沒有考慮太多。“很多鏡頭的處理我們都偏向于有力量型的,我覺得我們沒有往西式美學那個方向去想,隻是想能承受的東西,是以這種感覺也不奇怪。老版的《西遊記》的處理的很好,但我覺得年代不一樣,我們也得找一些方法跟現代的人有一個結合。”

在鄭保瑞看來,中國特效初生,是以必然借鑒很多好萊塢的甚至是南韓的東西,“特效電影在國内真的是剛起步,對于國内的電影肯定要接受一些西方的東西,這是事實。”

不少網友曾經吐槽,說光看畫面不看猴子,感覺不出《三打白骨精》是在講《西遊》的故事,他完全有可能是南韓的哪一部古裝魔幻片。鄭保瑞不以為然:“原汁原味的東方電影已經有很多了,而《三打》則能提供另一種不一樣的風格給觀衆去選擇。”

專訪鄭保瑞|《三打》特效進步為前作填坑,卻缺乏自我風格?

在小娛看來,這兩年特效電影有了質的飛躍,但是一部好的特效大片一定有自己獨立的特效風格,成功案例如《尋龍訣》《狼圖騰》,失敗案例如《九層妖塔》《鐘馗伏魔》。

在今年春節檔,《三打》是一部合格的爆米花商業片。但是比起《美人魚》,它的及格有些了無生趣。作為中國最大的古代魔幻題材ip,借鑒甚至接受西方的東西和形成自己獨特特效美學風格是兩個概念,平衡好這兩樣,《西遊》系列有可能大放異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