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前沿|10大最新流行南美野生小型加拉辛

作者:ifish觀賞魚
前沿|10大最新流行南美野生小型加拉辛

10種最新流行

南美野生小型加拉辛

文字 & 攝影:王忠敬(台灣)

玻璃血心旗

hyphessobrycon paepkei

↓↓↓

前沿|10大最新流行南美野生小型加拉辛

沒想到這種早期偶爾會自秘魯輸入的扯旗類燈魚,在多年未曾輸入後,會變得如此受到歡迎!帶點透明感的桃紅體色、加上體表如同撒上少許钴藍色亮粉般的金屬光澤,以及胸前那塊玻璃般透亮的橘色胸斑,讓這種扯旗成為目前最熱門的小型魚種。雄魚的背鳍與臀鳍的延伸幅度較大,可以依此與雌魚辨識,兩強互相誇示時,會展現出較濃郁的色澤;和粉紅霓虹一樣,在昏暗燈光下體色較佳。最大體長約5cm。

粉紅霓虹燈

hemigrammus coeruleus

前沿|10大最新流行南美野生小型加拉辛

粉紅霓虹應該是繼玻璃血心之後,近期最熱門的燈魚了!不知道為什麼,以前在水族館放很久沒人要的魚,過了幾年沒有看到,一旦突然出現馬上變得炙手可熱!粉紅霓虹燈分布在尼格羅中上遊支流(聖加百列還是哪裡的我忘了)。本種偶爾可在紅蓮燈當中發現,被當作是赤目紅線燈,但是小魚據說眼睛比較大可以從赤目金線燈中被分辨出來。

強勢的公魚在适應環境後會在各鳍邊緣出現黑色且末端呈現藍白色,體色會開始從臀部滲出血色逐漸蔓延全身,體側的紅線也會變得鮮豔,而其各個不成對鳍的外緣也會鑲上粗黑框線,與豔紅體色形成顯著對比;至于母魚,就把它們當成赤目紅線燈就好了…另外提醒一下,根據筆者的經驗,此魚多半在光線昏暗或是剛開燈時才會有極度鮮紅的表現,過于明亮的環境反倒會令它們不易顯色,這可能是它們長期栖息在黑水河域所形成的保護色。飼養容易,對于各種餌料都能輕易接受,不過搶食速度極快,千萬不能和個性過于文靜或速度緩慢的小型魚類飼養。最大體長約5cm。

黑尾紫檸檬燈

hyphessobrycon sp. pastel lily tetra

前沿|10大最新流行南美野生小型加拉辛

别名紫芯百合燈的黑尾紫檸檬燈似乎已經有好一陣子沒有輸入過了!過去曾被誤認為是 hyphessobrycon frankei,但實際上可能還是一隻尚未被描述的魚種。透過尾柄上的斑點有無,可以和另一個相似種 — 紫檸檬燈(hyphessobrycon sp. pink lemon)有所差別。這次輸入的體型不錯、發色良好。攝影體長4cm。

淚眼三色燈

hyphessobrycon sp. boqueron

前沿|10大最新流行南美野生小型加拉辛

2010年由秘魯首度輸入的幻眼三色燈家族魚種,由于胸前具有明顯的黑色淚斑紋路而有淚眼三色燈之稱。本種體軸具有黃橘色亮帶,亮帶下方自淚斑後方也具有黑色帶紋延伸,腹部呈現黑色陰影,不成對鳍鳍面上也呈現橘黃色調。

黑星金甲燈/黑丸兩點燈

hyphessobrycon langeanii

前沿|10大最新流行南美野生小型加拉辛

這次的黑星金甲燈其實就是在7年前輸入的黑丸兩點燈,學名是hyphessobrycon langeanii,出口商所提供的學名 hy. lageanii 是誤拼。分布在巴西阿拉瓜亞河(rio araguaia)上遊的瑪托葛羅索(mato grosso),雖然頭看起來圓圓鈍鈍的很可愛,個頭也不大,不過個性卻相當兇殘嘴賤,不但種内之間喜歡互打,就連别的魚種也不放過。公魚體表呈黃色,母魚似乎比較沒那麼黃。

刺豔燈

hemigrammus sp.

前沿|10大最新流行南美野生小型加拉辛

來自秘魯的頭尾燈家族(hemigrammus ocellifer species group)魚種,這并非本種首度輸入,但也并不常見。外觀近似頭尾燈,在胸口和尾柄處同樣具有斑點和亮斑,上虹膜同為鮮紅色,主要差别在于體型和頭型:比起身形圓潤的頭尾燈,刺豔燈體幅較低、頭部上方的角度較平直,是以感覺上體型較為尖長。飼養不難,可以跟其他小型燈魚共處。

藍鋼紅(尾)旗

hyphessobrycon weitzmanorum

前沿|10大最新流行南美野生小型加拉辛
前沿|10大最新流行南美野生小型加拉辛

2003年才描述的扯旗類新種,本種分布在巴西阿拉瓜亞河上遊,當時和其他兩種同屬魚種 — hy. eilyo 以及黑星金甲燈/黑丸兩點燈(hyphessobrycon langeanii)一同發表。雖然貿易商命名的中文有“紅旗”二字,但是其實本種和火焰燈(hyphessobrycon flammeus)較為類似,和紅旗(hy. eques)的關系較遠;另外它們魚鳍上的紅并不會像同時期發表的相似種 — hy. eilyos 那麼鮮紅,僅有淡淡的暗紅色而已。

它們的體表散發着一種神秘、幽暗的深藍色,很難用言語形容這種色調,在觀賞魚中也鮮少出現這種體色,出口商以「cobalt griemi tetra」稱之,如果是我,可能會直接以“钴藍夢幻旗”來稱呼比較好記;不過重點是這次拍的個體很小,隻有一公分,沒騙你!真的隻有一公分左右!成體應該可以再大一些。很少拍到這麼小又速度那麼快的魚,感覺追焦追得有點累...;而且它們體型小歸小,但是領域性也是挺強的,不時看見兩隻魚跳起戰舞來,相當精采!

紅翅黃銅燈

hyphessobrycon cf. bifasciatus

前沿|10大最新流行南美野生小型加拉辛

這次輸入的黃銅燈雖然号稱紅翅(尾)型,但實際收到魚時,其魚鳍上的色彩并不如我想象中紅得那麼明顯。過去對于曾經輸入的紅翅黃銅燈和一般黃鳍型的黃銅燈,究竟是不是同一種魚有許多争論,經由觀察這次輸入的個體,我突然意識到,所謂的紅翅型表現的黃銅燈有可能隻是黃銅燈的幼魚型态表現而已。也就是說黃銅燈的幼魚可能有紅、黃二型表現,但是在成長的過程中,紅鳍型的紅色會逐漸褪去,是以過去輸入的成體完全看不見有紅鳍個體,反倒是輸入的個體體型越小,魚鳍表現越鮮紅。這點可能要請有紅翅黃銅燈飼養經驗的魚友來證明一下了!

尼格羅黑尾剪刀

前沿|10大最新流行南美野生小型加拉辛

感覺就像東南亞小型鯉科 — 黑尾剪刀(rasbora trilineata)的加拉辛縮小版,從其一同混入的魚種,可以推斷其可能來自巴西的尼格羅大黑河(rio negro),相關資料缺乏。印象中本種似乎過去也曾進口過,但是當時剛輸入的個體多半凹肚嚴重、魚況不佳,是以存活下來的并不多,感覺上牠們是需要少量多餐喂食的種類,除此之外,飼養上并沒有太大困難。攝影體長3.5cm。

紫芯紅莓燈

hyphessobrycon frankei?

前沿|10大最新流行南美野生小型加拉辛

過去未曾以單品形式輸入的秘魯新燈魚,這次首度整批輸入(中文俗名我結合了紫芯百合燈和藍鑽紅莓燈,變成紫芯紅莓燈)。由于體型、體色相似且具有尾柄斑,乍看之下會讓人誤以為是黑尾紫檸檬燈(紫芯百合燈),但是除了縱向且貫穿尾鳍中央的尾柄斑形狀和黑尾紫檸檬不同外,胸前的橫向黑斑也比較小。這隻紫芯紅莓燈的身分究竟為何呢?

過去黑尾紫檸檬燈曾經被誤鑒定為1997年描述的 hyphessobrycon frankei,可能是受到 http://www.senckenberg.de/files/content/forschung/abteilung/tierkunde/ichthyologie/publikationen/72_hyp_frankei.pdf(德文看不懂)這篇文章上的水族箱魚照所誤導,因為圖中個體和黑尾紫檸檬燈長得實在太像了!然而實際上,黑尾紫檸檬應該來自巴西東南方的聖保羅附近,而非南美大陸另一端的秘魯。那 hyphessobrycon frankei 又是哪一隻魚?用 hyphessobrycon frankei 來估狗一下,所出現的圖檔大部分都是我們俗稱的裘諾阿瑟燈,但是裘諾阿瑟燈的學名應該是 hy. robustulus,而不是 hy. frankei,是以顯然很多人誤會了。日本雜燈網站 http://www.geocities.jp/zakkycharacin/05060403.html 上顯示紫芯紅莓燈于2005 年輸入日本,産地為秘魯的普卡爾帕(pucallpa)。pucallpa是位在烏卡雅莉河(rio ucayali)一座大城,有很多秘魯魚來自這個地方(像是黑喉公主短鲷),而此處恰巧和 hyphessobrycon frankei 發表時所标示的模式産地位置相同。如果日本網站上所述正确的話,産地相同且長相近似黑尾紫檸檬燈的燈魚,除了紫芯紅莓燈之外我實在想不出其他魚種。是以你問我紫芯紅莓燈是不是 hyphessobrycon frankei,我覺得可能性是很高的!攝影體長2.5cm。

編輯整理 / ifish - 小兆

- 完 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