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飛飛:“情緒”和“情感”,是人工智能的下一個春天 | 未來論壇2017

雷鋒網按:六十年前初識計算機的時候,人們就在想:是否有一天我們可以創造出一種人工智能,達到甚至超越我們人類的智能水準。

幾十年過去了,ai 經過了幾個寒冬。我們仍然沒有了卻幾十年前的心願。今天,人工智能再一次火爆全球,我們似乎看到了人類科學正在加速沖向那個奇點。産業界和學術界都在不遺餘力地進行 ai 研究,甚至流行的美劇《西部世界》也在讨論人工智能。

站在今天的時點上,人工智能到底有什麼突破,未來的人工智能會向什麼方向前進呢?

四位人工智能界的泰鬥大牛在未來論壇2017年會的圓桌對話上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他們分别是:

李飛飛  美國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終身教授、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 李凱  普林斯頓大學 paul & marcia wythes 講席教授,美國工程院院士,未來論壇科學委員會委員 沈向洋  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微軟人工智能及微軟研究事業部負責人,未來論壇理事 張钹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智能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名譽主任
李飛飛:“情緒”和“情感”,是人工智能的下一個春天 | 未來論壇2017

【畫面從左至右分别為:主持人洪小文、李飛飛、李凱、沈向洋、張钹】

雷鋒網(公衆号:雷鋒網)在第一時間記錄整理了四位大牛的精彩發言。他們似如山巅上的先知,通過他們的預言,似乎可以窺見人工智能的下一個春天。

---

part1:對于目前人工智能的了解

大家都說人工智能可以做很多事情,我想先說說人工智能目前還不能做什麼。

人工智能學科從創立到現在,隻往前走了兩步。

以前人工智能隻是建立在數學模型的基礎上。而推理模型在數學模型的基礎上,把問題變成:如果可以把這個問題清晰地表述出來,用陳述性或過程性的語言,那麼計算機就能解決它。

當這個模型被提出來,人工智能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一大步。這樣,可解的問題就遠比用數學表達的問題多得多。

實際上,當時對人工智能的估計過高。因為人們發現,能“清楚表達”的問題很少。及時是理性思考,有很多問題都不能表述。

這又讓人工智能向前邁了一步,而且這一步比前一步大得多。

之前,我們可以用計算機解決的問題是“知其然又知其是以然”的問題。而有了深度學習,我們也可以解決“知其然而不知其是以然”的問題。特别是可以解決感覺、視覺、聽覺等方面的問題,例如:張三長什麼樣子,這個實在是不好表述。

我們身邊充滿“說不清道不明”的問題,用新的深度學習技術可以解決很多這類問題。但是,我們的人工智能還沒有到頂峰。

目前的人工智能有三個限制條件。

1、确定性 2、完全的知識和資訊 3、封閉化、特定化的問題

一個典型的人工智能可以解決的問題就是:阿法狗下圍棋。

圍棋有着确定的規則和目标; 對方如何下子,盤面的資訊,完全可以知道; 而所有答案的可能性是一個封閉的。

處理帶有這三個限制條件的問題,計算機肯定比人類好。但是如果缺一個條件,計算機就非常難完成了。例如打橋牌,答案不是封閉的,計算機就很難做了。

一年以前,如果我和微軟小冰聊天。我說我叫張钹,小冰就會傻眼了。因為他沒有我的資訊。我如果說我是章子怡,小冰應該可以聊下去。是以,盡管小冰很厲害,但是和人的智能還是差得多。

深度學習目前有兩個很難克服的重要缺點:

1、魯棒性差。機器學習過的内容,和沒學習過的内容,在識别效果方面差距太大。例如一個模式識别系統,經過訓練可以很好地識别馬、牛、羊。你給它一塊石頭,它有可能認為是馬。 2、機器資料輸入和輸出結果差距太大。人的智能是舉一反三,而機器是舉一百反一。給幾百萬的資料,識别幾萬個目标。這和人類是背道而馳的。

是以,現在的人工智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很多朋友都知道我剛剛生了我們家的老二,還不到一歲大。

作為人工智能研究者,我很高興能體會當媽媽的感覺。之前張钹老師說感覺代表了很多“不知其是以然”的問題,在現在大規模資料标注的情況下,都可以解決。

我覺得人工智能的下一步應該是認知。

認知包括很多我們還不太清楚怎麼用數學和人工智能表達的。比如:知識系統的建立、情感的産生和交流、好奇心和創造力驅動的學習,還有 learning to learn。這些都是認知的範疇。

确實,我們人工智能又迎來了春天,但下面确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我認為下一步人工智能的發展,需要加強對情感,情緒的了解,要走進認知學,心理學。我說的不僅是腦科學,而是認知學。因為我們目前對人的情感了解非常少,而這對于人工智能來說是很重要的。

作為人工智能學者,能夠得到這麼多關注,我很高興。但是我也擔心這樣的“泡沫”會帶來什麼。如果是更多的機會和研發投入,當然是好事;如果是過度承諾或者不切實際的産品研究工作,可能會對這個領域有些不好的影響。

我參加過很多論壇,大家都在問:人工智能什麼時候能超過人?一般專家都會推斷通用人工智能超過人的時間,一定在他去世之後的某個時點,例如:五十年後。到了要驗證正确與否的時候,他已經不在了,也就不會有人追究他了。(笑)

但人們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有一個假設條件,那就是:假定人自身的智能不再往前走了。

但是,實際上人的智能還是往前發展的。如果現在我們對人的大腦有了新的了解,就可以很快幫助我們提高自己的智能。而人堆大腦的了解,也可以幫助提高人工智能的水準。

深度學習,實際上是把我們對人腦神經網絡非常簡單的了解變成算法。然後加之以資料,發現智能效果很好。但是,這些人腦神經的隻是都是三四十年以前的知識。而我們在期待腦科學有新的突破,這些新的知識一定可以推進人工智能的一大步。是以說,智能這條路是很長很長的。無論對于機器,還是對人。

我在工業界工作,對人工智能的發展還是持非常樂觀的态度的。

雖然張钹老師講人工智能存在種種問題,但是我們現在有資料,有新的算法。我很相信,

五年之内,語音識别技術一定可以超過人; 十年之内,機器視覺一定比人好。

可以據此我們可以想象未來是怎樣的圖景。

站在今天來看,我們所有的商業應用都被颠覆了。從銷售市場,到人事招聘,到使用者服務,所有的商業環節都被 ai 改變了,是以從商業角度來看,我看到的是更多的機會。

part2:這次人工智能的複興,要感謝深度學習和大資料。那麼,深度學習到底是什麼,未來可以看到它怎樣的發展?為了人工智能的終極目标,除了深度學習意外,我們還需要哪些其他的研究方向?

五十年後的事情可能我說不清楚,但是我可以說說三五年之後的事情。很多人說究竟現在是人工智能的春天還是夏天?有人說春天,因為正在蓬勃發展。有人說夏天,因為有點熱過頭了。

但是我說現在是人工智能的秋天。秋天有兩個含義。

人工智能現在有果實可摘。為什麼我覺得很樂觀?因為我覺得人工智能所需的三個資源都是無限的。

1、大資料 2、算法 3、計算力

未來相當一部分人都會往這個方向去做,會在包括語音、圖像方面取得很好的成果。

做科學研究,我們要知道冬天要來了。這意味着我們要考慮下一個春天要播種什麼種子。也就是說,後深度學習時代,我們要搞什麼事。

說到腦科學。人腦有很多層次。其中的智能分布還有大量内容我們并不了解,這些從頂下下,側向連接配接等等模式,我們都還不了解。

目前,我們對腦科學隻學了一點,就有了這麼多成果。如果我們研究更多,一定會有更多的成果。基于對人腦的深度研究,結合神經科學和腦科學,我們要發展新的計算模型。

這兩個能力對于現在的人工智能是很重要的。現在為止驅動人工智能就有兩招:資料驅動和知識驅動。下面的發展就要把兩招結合起來。特别是自然語言處理,離不開知識驅動,隻靠資料是不夠的。

如果這兩個能做好,人工智能就會迎來下一個春天。

說到深度學習,“深度學習”大概在2006年被提出來,但是在2006年之前,“神經網絡”這個概念已經存在了二三十年。神經網絡領域裡,很重要的裡程碑是back-propagation。在九十年代,計算機視覺方面做出了

convolutinal neuron networks,今年的 deeplearning 基本是這個結構。

現在大部分成功的深度學習是神經網絡是有監督學習。有完全的資料标注以後做的。

很多人都在思考如何做無監督的學習,之前也有很多工具。深度學習革命性的一點是取代了對特征的加工。像之前的 svm,都是“engineering feature”,而深度學習是直接學習資料。

深度學習不操作資料本身,而是對結構本身進行操作。這就造成了一種感受,深度學習本身結構太複雜了,例如152層,1001層。這裡有巨大的空間,可以突破結構的層面。我認同張钹老師說的,資料和知識的結合。

現在我們的 ai 都是用邏輯的方法來判斷情感。因為邏輯代表 iq,而情感代表 eq。人類的情感是非常豐富的。未來,從情緒到情感,最是人工智能未來前進的方向。

任何工作都有近期和遠期。近期人工智能的發展,我很認同李飛飛講的,和深度學習有關。機器學習和以前的專家系統有一個非常不同的地方。專家系統是用軟體把人的知識寫到系統裡。機器學習輸入的是算法+知識,輸出的是程式。

我和李飛飛和做的時候,我們兩個是比較另類的的研究者。大多數人在算法上做,我們覺得應該發展知識。知識就相當于上學的時候的教科書。總要有人寫教科書。如果沒有人寫教科書的話,學習方法再好,老師再好,你學的是一年級的教科書,也不可能成為博士。是以我覺得很多領域都需要有人寫教科書。

學術界很多人的目标不是産生巨大的貢獻和影響力。需要寫很多文章,這樣可以拿到很多資金。我們做的時候沒有資金——申請的時候被拒絕了。

近期人工智能要想發展,一定需要有人做知識的積累和總結。

長遠來看,我認同兩位的意見,對人的大腦,人的智力是怎麼工作的,要有更多的了解。這樣才會幫助整個 ai 向前走。

我很贊同各位的說法。在商業上,接下來三五年毫無疑問 ai 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很多問題。但是秋天過了,冬天我們要做什麼呢?

我覺得有兩點。

第一點,我覺得資料很多、算法互通,确實是取之不盡的。但是在計算能力這件事上,我們應該更加重視。幾十年下來的摩爾定律,讓我們可以把人工智能做到了今天,這是非常了不起的飛速增長的五十年。但是工業界普遍會認為,計算能力會慢慢降下來。這也是大家為什麼都在非常認真地去做量子計算,也要到十年、十五年才能看到突破。

今天我們 ai 向前走必須要考慮的問題是:計算能力的瓶頸。

第二點,我們要考慮為什麼做 ai。是不是計算能力的增強,就一定會産生智能。從人腦的結構來看,我們應該定義一個小目标:利用符号學和深度學習做一些結合,希望在腦科學和人工智能結合上,解決幾個了不起的問題。我自己想要解決三個和人腦息息相關的病。

兒童孤獨症 中年憂郁症 老年癡呆症

人工智能如果能解決這三個問題,就是相當了不起的成就。

有關計算能力方面我想做一下補充。

同樣的一個題目,在我們腦裡解決一點不費勁,為什麼在計算機裡面就要這麼多的計算資源來弄?我們要思考的是這個問題,而不是拼命加快計算機。

我覺得,正是因為我們過去走的這條路,迫使我們必須加快計算力。我的觀點是,我們過去做的計算機,從空間結構來講是最簡單的,馮·諾依曼結構。而大腦的空間結構最複雜。你想用一個空間結構最簡單的東西去做空間結構複雜的工作,它花去的代價就是計算時間的增加。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

過去我們使用大量的計算時間來換取同樣的結果,現在能不能改變思路。把計算機做一下改變,例如 ibm 公司正在做,讓神經網絡的複雜度提高,換來能耗和時間的降低。

至于量子計算,我覺得不要指望,量子計算不可能代替現在的計算機。我們要在現在的計算機基礎上進行改造,也就是研究是不是能夠加快計算機的運作。

本文作者:史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