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北京的味道》:老北京做雞鴨,繁複多樣,舉世罕見

作者:實話實說真的好難

《老北京的味道》:老北京做雞鴨,繁複多樣,舉世罕見

《老北京的味道》:老北京做雞鴨,繁複多樣,舉世罕見

真想不到,在老北京,雞鴨吃法居然如此之多:炸八塊、碎溜雞、炒辣子雞、醬爆雞丁、宮保雞丁、紙包雞、炒生熟雞絲、炒菜心雞絲、溜雞片、芙蓉雞片、雞丸、雞餅、扒雞、鍋燒整隻半隻,紅燒雞、黃焖雞、熏雞、臘雞、風雞、醬雞、桶子雞、三鮮雞、肥鹵雞、燒雞、雞松、雞蓉魚翅、雞蓉菜花、炸雞胗、軟炸雞胗肝、炒溜什件、軟炸雞丁、燴雞絲加蜇頭、雞骨醬、烤雞、黃瓜拌雞絲、白蘸雞、雞凍、豆豉雞、雞絲拌粉皮、五香雞。

多不多?别忙,這裡是北京!還有:咖喱雞、雞蓉鴿蛋、雞絲拌洋粉、清炖雞湯、砂鍋雞、紅燒雞翅、八寶雞、素雞、鍋口雞、什錦全雞、酥雞、醬瓜雞丁、醬瓜雞絲,家常炖栗子雞、豬肉炖雞,鹽水雞,雞絲巧凍,酒醉雞,糟雞糟肉,荷葉雞,麻油雞,清炖辣子雞,油焖雞,瓤冬瓜雞,泥裹竈膛雞。

鹽水雞是四時鹹宜的食品,在當年的北京,四季是分明的,吃的自然也有差別,夏天宜吃“酒醉雞”,冬天宜吃“糟雞”,春天色味全好的要屬“雞絲巧凍”。做法是當年大雞一隻,煺盡洗淨,加豬爪尖一個,用鹽水料酒煨爛,撈出,豬爪尖不要,将雞湯澱清,澄去渣滓,傾入大盆盤中,然後把雞脯嫩肉撕成細絲,撒放湯内,但雞肉不可太多,以免影響美觀。雞凍呈紹興酒色,如透明黃玉,如帶花紋的琥珀。更将香菜掐成寸葉,擺在凍上。吃時用刀将凍劃切為骨牌塊,盛于白盤之内,色美味佳,是春天小酌的妙品。

《老北京的味道》:老北京做雞鴨,繁複多樣,舉世罕見

當然,除了雞鴨,老北京的吃,可謂浩如煙海,“京西香山的香山寺,自從改建香山飯店以後,每年秋日添賣‘真正松木烤肉’,不過太貴族化了,不是窮人所能尋的樂趣。京西青龍橋紅山口,山勢雖然不算太高,但能南望昆明湖玉泉山,北望畫眉山下一帶秋野,也很爽朗。家兄住在此地,每年拾存松塔。我在秋天必要去一兩次,山頭松塔烤肉,踏月下山,海棠院中小坐,真是不可多得的福氣。”

德勝門果子市一家醬羊頭作坊,由零售起家形成批發,“除白煮羊頭外,已至二三百個羊頭之多,本可不再零售,因應付顧客起見,故仍設原攤,此亦中國商業上一種美德。”“夏日傍晚,燒羊肉湯澆面,大條黃瓜在握,”

四義興酒店,“北義興在乾嘉時買賣非常好,因毗鄰醇王府,當年的成親王又是一位詩酒自賞的名書家,便也時常微服至北義興小飲三杯,并于嘉慶六年書‘春在水雲鄉’五字橫榜,懸于店中,至今還巍然存在。”

《老北京的味道》:老北京做雞鴨,繁複多樣,舉世罕見

“每日卯正,即已湯肥肉爛,坐客滿堂,一般寒儉之人,多購湯煮面,惟面需自帶,這也是當年老北京的習慣。珍味齋對門為泰山成切面鋪,以一窩絲龍須面享名,食者多向此購面,付珍味齋湯煮,另購雜碎若幹,置于面上,于晨光曦微,湯美而熱,快入腸腹,也足可壯一日之奔走了。”

在講究美食的今天,北京也在美食方面百花齊放,但因為時間成本,人工成本,當年的精雕細刻的美食,還是淹沒在曆史的時光裡,再也無法找尋,但令我們欣慰的是,也正是利益的驅使,有些老北京的味道又開始出現,講究,慢慢的回來了。真希望有一天,外來的人打聽北京的雞鴨,不是隻聽到:“去王府井,吃烤鴨啊。”

《老北京的味道》:老北京做雞鴨,繁複多樣,舉世罕見

而是北京人微微一笑,說:“您喜歡什麼口味,什麼做法的雞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