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晶片、種子之後,種豬也陷入卡脖子的擔憂,為啥國内品種不吃香了

作者:和煦造景

說起“卡脖子”,多數人想到的是我國的晶片,因為國内晶片制作技術起步較晚,目前晶片制作技術基本被國外壟斷,我國科技企業所使用的晶片完全靠進口的,即使有自己研發的晶片最終也需要借國外企業進行代加工。其實不僅是晶片,農業領域也有兩大難題,一個是種植業的種子,另一個就是養殖業的種豬。

晶片、種子之後,種豬也陷入卡脖子的擔憂,為啥國内品種不吃香了

近日,人民日報發表文章稱我國種豬整遭遇“卡脖子”的風險,要知道我國不僅是全球豬肉消費量最大的國家,也是全球養殖量最大的國家,如此大的體量我們飼養的豬超過9成都是國外品種,反觀國内品種卻面臨滅絕的風險。據原農業部釋出的《全國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和利用“十三五”規劃》,我國本土的37個豬品種處于瀕危、瀕臨滅絕或者滅絕狀态,其中虹橋豬、橫泾豬等8個品種的豬已經滅絕,另有碧湖豬、岔路黑豬等5個品種瀕臨滅絕。

晶片、種子之後,種豬也陷入卡脖子的擔憂,為啥國内品種不吃香了

更為可怕的是我國目前已經進入了種豬的惡性循環,每年我國都會從國外引入大量的種豬,可引入國内繁育後,品種優勢就會退化,然後又不得不再次引種,據統計2020年我國從國外進口了3.2萬頭種豬,其中雲南省進口了8225頭,成為全國進口種豬最多的省份。

目前,我國多數豬場飼養的母豬都是進口雜交品種,國内廠家的外來品種有長白豬、大白豬、杜洛克、皮特蘭、漢普夏等6個品種,其中長白豬、大白豬和杜洛克豬3個品種的養殖量占總養殖量的90%以上。多數豬場飼養的是長白豬和大白豬雜交而成的二進制母豬,再用二進制母豬同杜洛克雜交出三元豬,并用三元豬育肥。

晶片、種子之後,種豬也陷入卡脖子的擔憂,為啥國内品種不吃香了

那是什麼原因導緻國産品種不吃香了呢?首先是,消費需求發生了改變,在上世紀各種資源都很匮乏,為了滿足日常生活所需要的油脂,我國多數地方品種都是朝着脂肪型品種的方向在努力,而随着我國的發展,物質豐富了起來,植物油脂已經可以完全滿足日常生活所需,當下人們更習慣消費脂肪含量低的瘦肉,這時候瘦肉率更高的進口品種就獲得了青睐。其次是,此前國内不重視品種的保護,由于種豬選育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多數企業選擇引種以滿足品種所需,即使一些企業建立了本土種豬核心場,但因為育種投入大産出低,甚至是零産出,企業為了盈利就會不斷得從國外引種。

晶片、種子之後,種豬也陷入卡脖子的擔憂,為啥國内品種不吃香了

非瘟的發生又加重了生豬品種的擔憂,據專家介紹全國種豬核心群相比非洲豬瘟發生前下降了30%左右,因為多數本土品種都集中在散養戶和中小規模化豬場手中,而中小規模化豬場和散養戶對非瘟防控不利,發病後紛紛退出養豬行業,即使是保種豬場也面臨非瘟的威脅,發病後一些種豬還是面臨死亡和被撲殺。

好在,品種的問題已經引起了一些企業的重視,此前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就曾公開表示,我國原種豬很多都是靠進口,這種格局必須要改變,我們必須要有自己的種豬,解決種豬國産化問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