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蟄伏半年,iKair重新出發

蟄伏半年,iKair重新出發

已經見過很多國内的智能家居量産成品的宅客(letshome)君初次見到外型有點像安卓機器人的ikair就覺得眼前一亮,它在用料做工包括部件結合處的處理上都堪稱用心,更加讓人眼前一亮的是它别緻的子產品組合式設計。甲醛、pm顆粒物、家裝污染,需要檢測哪一類指數就買哪一種子產品,不光産品形态上算是一個别緻的創新,對于商業模式上也有好處:因為基礎版(也就是隻有一個pm顆粒物傳感器的版本)毛利率比較低,售賣子產品的利潤空間比較高,這樣可以抵達不同層次的使用者需求。

蟄伏半年,iKair重新出發

而問及“你最滿意的地方是哪一點”時,ikair創始人王永濤毫不猶豫地說:就是子產品化設計。“因為在中國,人們對空氣檢測的需求是受事件驅動的,兩年前誰知道pm2.5是什麼?現在抵抗pm2.5成了一個剛需;誰也不知道哪天是不是又爆出中國50%的床墊甲醛嚴重超标的新聞,到時候又會引發一波防甲醛的需求。”因為閱聽人需求帶有随機性,是以這種子產品化設計在市場面前有很大的靈活性。

去年11月,ikair登陸國内某衆籌網站,獲得了近600個、23萬人民币的預定量,在當時的衆籌項目裡算是空前的成功;差不多同一時間,ikair拿到了戈壁的一筆200萬美元的pre-a輪投資,形勢很好,團隊都卯足了勁準備好好大幹一場。在當時的媒體采訪文章中,我們依稀可以讀到團隊表示“首批會生産 2500 台機器,第二批最少 5000 台”的願景。

不過像大部分的硬體創業公司一樣,ikair的發展也沒能一帆風順。向部分衆籌使用者發出了第一批産品之後,ikair收到了很多問題回報:無法入網,連接配接不上,溫度測試不準,軟硬體bug不少,等等,ikair團隊不得不承認他們的産品還“不完善”。大半年過去了,現在登陸那個衆籌網站,依然還有關于“什麼時候發貨”的詢問。

首批 2500 台、第二批最少 5000 台自然是沒有兌現。20多個人,半年多時間沒有什麼消息,最近聽到他們的名字是因為京東釋出針對智能硬體的雲服務,ikair是最早接入的一批産品之一。這半年ikair在幹什麼?一言以蔽之:完善産品。

做硬體的“坑”總是特别多——比如因為機器本身持續工作發熱,機身裡的溫度傳感器會受影響;比如粘合部件之間的工業膠水的氣味會讓甲醛傳感器給出相對室内環境過高的數值;比如光線傳感器一開始放在機器底座的部分,因為室内光線角度的問題,同一光照條件下會産生兩種差别不小的判斷。這些都還是容易解決的小問題,在新版的ikair中都得到了改進。“你知道嗎,就這一層,”王永濤指着兩個子產品的接口處說,“我們用的是嬰兒奶嘴上的矽膠,隻有這樣才不會影響甲醛傳感器的判斷。”

技術上最難解決的是甲醛傳感器的标定問題——傳感器本身會采集到非常冗雜的資料,怎麼處理這些資料并輸出為一個可以量化的數字,這個是技術含量很高的工作。有的傳感器标定已經很成熟,比如溫度傳感器輸出為xx攝氏度,但對于甲醛而言,一切都是新的。技術發達的國家因為質檢标準嚴格,家裝産品的甲醛濃度幾乎是不需要擔心的問題,是以也沒有人花精力研究怎麼進行甲醛檢測。

在衆籌網站上,ikair是這麼解釋原理的:“ikair實作污染氣體檢測的原理是各種電化學傳感器,這類傳感器在使用前必須經過标定的過程才可以保證其準确性……制造各種不同濃度的氣體環境,使用标準方法精确測得實際濃度,最後寫入傳感器。”

沉默的大半年,ikair大部分時間都是花在解決甲醛标定的問題上。現在他們已經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解決方案,一天可以标定1k左右的甲醛傳感器。但王永濤說以他們的預計,即便技術再成熟,每天能處理的傳感器也隻是數k級。“沒有現成的技術可以用?”“我們公司有個聯合創始人是聚光科技(一家專注于環境和安全監測領域的上市公司)出來的,以他對行業的熟悉程度,應該不存在什麼已知的更好的解決方案。”

願意面對媒體,說明王永濤他們已經準備好了重新出發。ikair第二彈很快會在京東上線,它會再一次驚豔業界麼?

“為什麼要做ikair?”宅客問。 “人的健康狀況是由三種情況決定的:基因問題,這個是先天的,改不了;生活習慣問題,抽煙喝酒熬夜,這個要改變也很困難;第三種是環境的原因。一個人如果有風濕,可能跟他長期所處的環境裡低溫、高濕度有關,這個其實是可以避免的。”王永濤說,ikair要做的,就是通過對家居環境的監測來實作健康管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