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港英當局為什麼允許清政府在自己的領地設立這麼一個政府機關?

作者:老那

在深圳和香港之間有個神秘的小島,名叫大鏟島,它有多少不為人知的秘密?今天的話題就從這裡說起。

港英當局為什麼允許清政府在自己的領地設立這麼一個政府機關?

九龍關大鏟界石碑1986年發現

大鏟島坐落于深圳蛇口西面的前海海灣,形狀像一把鏟子,是深圳第二大島,它與鄰近的小鏟島和孖洲合稱大、小鏟島。如今孖洲已不複存在,大、小鏟島也今非昔比。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蛇口是一個偏避的地方,隔海相望的大鏟島自然更加荒涼。這裡距香港僅六浬,天空湛藍,空氣清新而濕潤。當地人操着珠江口特有的帶點鹹味的粵語。大鏟島沒有什麼景緻,島上長期也沒有像樣的建築。上世紀九十年代,大鏟邊防和衛檢人去樓空,大鏟村也搬到對面蛇口。現在的大鏟島是一個無居民海島,島上的大鏟海關是以成了全國唯一的設在無居民海島上的行政機構。大鏟海關的同僚戲稱自己為島民,這意味着大鏟海關後面沒有地方政府,它像所在的大鏟島一樣,孤懸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間。

港英當局為什麼允許清政府在自己的領地設立這麼一個政府機關?

百年大榕樹與古老的紅房子

清光緒二十五年之前,大鏟島一直在大海中沉睡。1899年10月4日,兩廣總督譚鐘麟特準在大鏟島建稅收關廠,置九龍新關大鏟界碑,草創之時,配關勇84人,悉由汲水門關廠處遷入,建草房四間、小型碼頭、煤倉各一,負責珠江口各口岸出入民船查驗及稅金征繳工作。是年,兩廣總督譚鐘麟特準開設香港至大鏟(包括南頭、西鄉)定期客輪航線。大鏟島從千年沉睡中醒來,職能很單一,管理民船貿易,與它後來的中心業務--中途監管和海上緝私大相徑庭。大鏟島處于珠江口伶仃洋中心航道的咽喉位置,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注定它不可能隻是一個普通的出入口岸。

1684年,清政府開海設關,先後設立閩、粵、浙、江四個海關,這是對外貿易體制的重大改革。1757年,為對抗英商“移市北上”,乾隆帝下旨,限令西洋商船在廣州收泊貿易,形成了粵海關和行商管理外貿的“廣州制度”。在将近兩個世紀的漫長曆史時期,粵海關成了中國海關的代名詞,其影響力甚至能改變英倫三島和北美廣大殖民地的政治生态。但面對珠江口伶仃洋海面長達半個世紀的走私活動,粵海關卻難有作為。粵海關海上緝私依靠的是廣東水師的力量,廣東水師裝備的兵船和武器遠不如對手,加上吏治腐敗,早期無所作為,晚期則淪為幫兇。伶仃洋海面成了中外走私者的天堂,中外不法商人、海盜和疍民以停泊在潭仔海面外國私商的趸船為基地,各當其分,如蠅逐臭,在大清政府的眼皮底下公然建立起走私者的獨立王國。

港英當局為什麼允許清政府在自己的領地設立這麼一個政府機關?

近年大鏟島發現的古碑刻

第一次鴉片戰争後,香港淪為英國殖民地,伶仃洋走私基地失去其存在價值,不法商人轉而以香港為基地,向中國大量走私,鴉片為其大端。

1859年,兩廣總督勞崇光和粵海關監督恒祺往來走動相當頻繁,他們焦慮的是“廣東走私日盛,關稅日減”,還擔心偵緝太嚴,則釁端易啟。晚清局面難堪,給列強打怕了,廣東的地方官陷入左右為難的尴尬局面,束手無策,不得不邀請英國人李泰國來廣東幫辦稅務,次年10月1日,粵海關稅務司正式建立公署(俗稱洋關),位于廣州西堤(現址沿江西路29号),英國人赫德在此過程中作用至巨。為平衡列強在華利益格局,美國人吉羅福成為首任粵海關稅務司,赫德屈居粵海關副稅務司一職,其實是實際負責人,這時的所謂洋關,不過是粵海關的黃埔口而已,它要真正發揮作用還得假以時日。

伶仃洋海面雖然失去了走私基地的價值,但卻是通往珠江口的必由之路,仍然是走私分子的天堂。

1868年7月至1871年6月,兩廣總督和粵海關監督先後在香港外圍設卡緝私征稅,引起港英政府抗議。為解決争端,清政府委托海關總稅務司赫德與英國政府會商。會商中,中英雙方和赫德各有自己的小算盤。清政府希望能制止鴉片走私,增加稅收。英方企圖解除中方對香港的“封鎖”。赫德這時已經經營中國海關多年,深得中英兩國的信任,他的如意算盤是趁機奪取常關的征稅權,鞏固他的海關帝國。 最後的結局似乎是皆大歡喜,1886年,中英簽訂《管理香港洋藥事宜章程》,規定由中國政府在中港邊界地區設立一個洋關,專司稽征鴉片稅厘和查緝走私事宜,九龍關随即成立,并成功接管粵海關設在香港外圍的常關關卡及厘金局關卡。1898年,在列強不斷分割中國的大背景下,英國與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強租深圳河以南一帶(新界和九龍)99年。專條簽訂後,大鏟島戰略地位突顯,它南面為伶丁山,東為沙角,西為大角,為珠江口的咽喉之地。為防範英軍突襲與海上走私,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清政府在大鏟島建立海關。

九龍關稅務司署位于香港維多利亞城皇後大道中的銀行大廈,從建立之日起就完全掌控在赫德手裡。赫德既是清政府客卿,又是英帝國的忠誠子民,他深得中國文化的精髓,在數十年的客卿生涯中,小心謹慎,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在確定自己地位穩固的前提下對中英政府兩邊讨好。1887年2月,英國人馬根由赫德任命為首任九龍關稅務司,至1949年,共有65名英國人擔任九龍關稅務司。九龍關因為稅務司署設在香港,與港英政府關系複雜,一方面,海關職權受到香港政府的諸多限制,比如,香港境内發生的走私違章行為,九龍關無權予以處罰;九龍關可在香港境内監管進出口貨物,但須以商民自願為前提;九龍關查獲的武器、毒品須交由香港警察處理;1948年起,九龍關緝私艇可在香港部分水域查扣走私船隻,但仍須交由香港水警處理,等等。另一方面,由于九龍關的業務與香港的經濟發展關系密切,雙方出于各自利益需要,互相利用,在某些方面進行合作。九龍關建立的初衷是執行鴉片厘稅并征和查緝走私,至此基本上落空。大鏟關作為九龍關的一個分卡,難以發揮其地域作用。百年滄桑經眼過,它還得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