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加坡推出人工智能計劃AI.SG 迎戰人工智能和資料科學關鍵難題

新加坡政府為解決新加坡面臨的挑戰正在轉向人工智能(AI)和資料科學,日前引入了新的舉措和解決方案以推動這些行業的發展。

新加坡推出人工智能計劃AI.SG 迎戰人工智能和資料科學關鍵難題

新加坡的國家研究基金會(NRF)是總理辦公室下屬的一個部門,NRF将在五年内投資一億五千萬新元(一億一千七百三十三萬美元),旨在發展新加坡的人工智能技術。NRF日前推出名為AI.SG的計劃,該計劃橫跨包括資訊通信媒體發展管理局(IMDA)、經濟發展局(EDB)和綜合衛生資訊系統(IHiS)等各種政府機構,AI.SG計劃亦将涵括本地AI研究機構和AI初創公司。

通訊與資訊部長Yaacob Ibrahim在星期三的2017年智能創新及無極限創新節(Smart Nations Innovations -- Innovfest Unbound)會議期間表示,新加坡政府希望AI.SG的推出可以解決影響到社會和工業的重大挑戰課題。AI.SG計劃亦希望在推動AI在各種企業的采用和創新方面有所作為,特别是在金融和醫療行業以及城市管理領域。

Yaacob表示,例如,IHiS及其合作夥伴正在試用AI應用程式,這些AI應用程式大可在三年時間内令醫療專業人員能夠針對緊急情況進行模拟教育訓練,AI應用程式亦可以令他們在增強型現實環境中與虛拟病人進行互動。

IHIS首席執行官兼衛生部首席資訊官Bruce Liang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醫療保健目前在知識和人力上都屬于接觸密集型行業,新加坡的醫療數字化多年來一直在向前發展,我們認識到AI能在未來為保衛新加坡人健康作出重大的貢獻。

Liang表示,“AI在預防、診斷、治療計劃、藥物治療、精神藥物和藥物創造等方面的支援可以發揮重要作用。醫療保健人力輔以AI工具可以在将來更好地滿足更大的醫療保健需求。”

AI.SG也将與業界的公司合作,利用AI提高生産力和開發新産品,AI.SG的目标是推出100個AI項目和概念證明。此外,AI.SG還将與新成立的資料科學聯盟(Data Science Consortium)合作,在利用資料來提升AI工具功能以及将人工智能用于自動化和開發資料洞察方面開展工作。

此外,資料科學聯盟今天宣布成立,聯盟由NRF以及新加坡國立大學(NUS)、南洋理工大學(NTU)、新加坡管理大學(SMU)和科學和技術研究機構(A *星)創立。

資料科學聯盟的目标是提高新加坡在資料科學和資料分析方面的能力,并促進高等院校、研究機構和市場參與者之間的研究合作。NRF表示,這一塊的目标也是要推動資料科學和分析的采用,是要解決現實世界的挑戰難題,NRF還稱該聯盟會在培養本地資料科學人才有所所為。

資料科學聯盟也将與EDB和IMDA合作,并會在六個領域積極推動包括本地企業、中小企業和初創公司在内的各種公司的參與,六個領域包括金融、保健、客戶和零售、制造、物流和運輸。

據NRF介紹,東南亞的資料中心一半以上位于新加坡。NRF還表示,新加坡如果擁有複雜資料的分析和預測關系的能力就可以打造“資料驅動解決方案”,進而改善新加坡的生活質素及為區域或全球市場提供相關的産品和服務。

Yaacob對于在新技術的投資存在的“估算風險”及其必要性說得很細,他表示,“我們必須在數字經濟方面作出考量,新加坡在哪些前沿技術方面有優勢以及如何利用這些優勢加大開發我們自己産品的力度,進而推動我們的經濟,我們需要作出對應的戰略決策。這一點非常重要。”

Yaacob部長表示,“這些前沿技術已經産生了颠覆性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前沿技術将重新定義我們的生活、娛樂和工作方式,如果我們能夠利用前沿技術打造新的産品,也就勢必能夠創造巨大的增長機會。”

Yaacob還表示,新加坡除了在人力方面投入,也會繼續強化本地生态系統的方方面面,支援企業的創新,包括確定有一個“有利的監管環境”,確定穩固地基礎架構連通性。

此外,Yaacob表示,“我們知道前方的路不容易走。是以政府将全力幫助企業在數字經濟方面取得成功。”他還補充表示,這方面的工作包括鼓勵初創企業進入‘前沿技術領域’ ”。

但為初創公司提供太多的支援并無益處,事實上還可能導緻這些公司的垮台。

Phystech Ventures聯合創始人兼管理合夥人Olga Maslikhova表示,應該總是保持一定的不适感和壓力水準,這可以令初創公司産生動力,令初創公司将事情做得更好。她在InnovFest會議之餘告訴記者,如果一切都順順利利的,創業公司可以得到許多幫助并拿到許多資金,那麼就會産生惰性。

Maslikhova提到諸如Facebook和Google之類的公司。她表示,在這些公司當時出現的環境裡,政府可能也提供了資助計劃支援技術創業家,但這些計劃的力度相對都較低。而初創生态系統反而蓬勃發展,靠的就是堅強的企業精神和那些想解決實際問題的創業者。

Maslikhova表示,政府是可以試着建立完善的環境和孵化系統,用于支援創業公司,但政府是不可能創造能維持生态系統所必需的人員素質。

Maslikhova補充到,“新加坡政府已經為業界開發做的正好足夠了,政府引進了資金,引進了智能城市項目等各種好的措施。現在,輪到業界的公司做事了,公司可以積極加入各種項目,多出成果。”

Maslikhova表示,本地的商業社團也應該在采用和測試初創公司産品方面更加開放,她提起多數人都趨于謹慎愛用低風險政策。

假如公司可以從失敗中吸取寶貴的經驗并将其用于改善營運,那麼失敗也可以是有益的。她表示,沒有失敗和冒險,就沒有公司的成功。

Maslikhova在早期投資方面有9年多的經驗了,她還在2013年共同創立了Phystech Ventures。Phystech Ventures是一家早期風險投資公司。她負責管理以物聯網(IoT)、網絡安全和教育技術為重點的IT産品組合。Maslikhova常年奔走于Phystech Ventures設在新加坡和波士頓的辦事處之間。

Phystech Ventures風投公司的重點放在培育中東歐和北美的潛在初創公司上,Phystech Ventures也幫助這些公司在東南亞建立業務。 Maslikhova表示,Phystech Ventures之是以選擇了這樣做是因為在這些地區挑選出有潛力的初創公司更具挑戰性。

Maslikhova認為,這些地方多數的年輕企業都傾向于立足當地思考,不會想國外發展的事,她還表示,在亞洲以外容易找到“獨特”技術。Phystech Ventures然後會将這些技術引入東南亞,還會為初創公司比對客戶和合作夥伴。

Maslikhova提到,初創公司主要集中在電子商務、零售和融資技術行業,而相比之下在平台技術知識産權知識産權(IP)領域和物聯網的初創公司就少得多了。

Maslikhova表示,“我們認為我們的工作是引入具有獨特專長和工程技術的國際公司,幫助這些公司建立夥伴關系和客戶基礎,幫助這些公司招聘本地的業務開發和銷售團隊。

此外,Maslikhova表示,這種做法以後可能會變,她提到,東南亞是一個龐大的多元化市場,該市場為本地區的初創公司提供了相當大的本土市場。而相比之下,諸如俄羅斯或中東歐等市場對技術的需求則頗小,那些地區的初創公司隻能去别的地方尋找發展規模。

Maslikhova建議,為了提供更有利的啟動環境,新加坡政府應該考慮如何簡化外國企業和初創公司在新加坡建立和經營公司時要走的管理流程。

風投業界人士曾呼籲簡化文書工作以減輕員工招聘的難度,Maslikhova對此作出回應,她表示,大多數初創公司沒有足夠的資源和時間,建立本地業務的要求太繁瑣的話初創公司就無法滿足。這種初創公司的創始人通常是工程師或資料科學家,他們對處理業務管理任務知之有限。

最後,Maslikhova表示,“如果能簡化文書工作,處理上更靈活一些,早期初創公司就會更傾向于來這裡落戶,特别是考慮到新加坡有望成為東南亞地區營運支援的樞紐,這樣做就更有必要。”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7年7月6日

本文作者:李超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至頂網,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至頂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