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高德地圖釋出Q2交通報告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戴姆勒可持續交通研究中心、阿裡雲、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易車等權威機構正式釋出了《2016年第二季度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報告顯示,由于本季度進入雨季,受較強降雨影響,環比上季度,我國60個主要城市中有80%擁堵嚴重加劇。

同時,報告還公布了2016年度第二季度中國堵城排行榜,揭示了最新top60榜單。榜單顯示,今年二季度,北京超越因暴雨造成嚴重擁堵的各個城市,再次排名第一,而其它進入top10的城市依次為哈爾濱、重慶、濟南、杭州、深圳、貴陽、上海、廣州、佛山。

此外,報告首次針對高德地圖使用者的出行行為進行了評價和分析,發現二季度駕駛行為評分較高的城市多位于北方,而評分較低的城市多位于南方,特别是長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其中,天津使用者的駕駛行為評分最高,而台州使用者的駕駛行為評分最低。資料還顯示,駕駛評分高的top10車型價格都在9.7萬以下,而駕駛評分低的top10車型價格平均達到了53.4萬左右。另外,報告還發現,女司機的駕駛行為評分為91.2,高于男司機的89.5。其中,女司機在急加速、急刹車、超速方面的行為次數平均低于男司機,安全駕駛方面明顯好于男司機;而僅在急轉彎方面弱于男司機,可能與女司機方向感差有關。

報告顯示,2016年第二季度中國堵城排行榜top10依次為北京、哈爾濱、重慶、濟南、杭州、深圳、貴陽、上海、廣州、佛山。其中,今年一季度北京讓位于濟南後,本季度重新獲得第一名,其高峰擁堵延時指數達到了2.16,這意味着北京市民高峰期駕車出行所花費的時間是暢通情況下的2.16倍。而根據市民因擁堵而造成的時間成本計算,發現北京通勤族每月因擁堵造成的時間成本達952.5元,高于去年二季度的808元。

高德地圖釋出Q2交通報告

▲2016年二季度中國堵城排行榜

此外,一般冬季才擁堵嚴重的城市哈爾濱,本季出乎意料地排名第二,擁堵的異常變化可能與城市修建地鐵和降雨有關。重慶上升至第三名,可能于道路施工和較大幅度的降雨有關。濟南雖然降至第四名,但高峰擁堵延時指數與上一季度變化不大,擁堵依然嚴重。而首次進入前十的城市佛山,相比去年全年擁堵加重14%,排名大漲16位,本季擁堵的大幅上漲可能與與其今年二季度連續降雨有較大關系。

而本季度10個擁堵緩解的城市中,洛陽、烏魯木齊、揚州最為明顯,洛陽擁堵延時指數環比下降7.0%,全國最大。洛陽擁堵的大幅緩解,應該與4月牡丹花會期間1個月單雙号限行和交通大整治政策有關。從4月開始,洛陽高峰擁堵延時指數在逐月下降,說明擁堵在逐漸緩解。另外洛陽二季度降雨較少,未對交通産生較大影響。 

報告還顯示,在高德地圖交通大資料監測的60城市中,對比南北方城市擁堵差異,發現北方城市擁堵程度平均略高于南方城市。同時,同比去年南北方擁堵變化發現:北方城市總體小幅緩解0.8%,而南方城市總體擁堵加劇4.3%,且本季top10榜單中有7城市屬于南方城市,說明今年二季度南方城市的擁堵上升幅度遠高于北方,這可能與今年南方城市的頻繁降雨有關。

高德地圖釋出Q2交通報告

▲南北方城市擁堵對比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還根據市民的出行車速來對比各城市的出行效率,發現本季度通勤高峰杭州市民的車速全國最慢,平均20.59公裡/小時;而擁堵排名第一的北京,其高峰出行車速22.28km/h,全國排名第12位。從這一點來看,說明北京的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較好,但車流量過大造成擁堵指數偏高。

高德地圖釋出Q2交通報告

▲高峰車速最慢城市排行榜

當然,如果不堵車的狀态下,全國車速最快的城市前五分别是香港、鄂爾多斯、南京、北京、西安。香港季度平均車速達到51.45公裡/小時,車速領先全國。而本季排名第一的“堵城”北京,在暢通情況下車速排名全國第四,平均車速48.19公裡/小時,這也說明北京的城市道路建設相對較好。

高德地圖釋出Q2交通報告

▲暢通時車速最快城市排行榜

報告顯示,環比上季度,我國60個主要城市中有80%擁堵嚴重加劇,而且高峰擁堵延時指數超過2.0的城市數也從上季度的1個增加為6個。資料顯示,同比去年二季度,各城市擁堵加重趨勢明顯,加重最大的top5城市漲幅均超過10%,而全國僅5城市擁堵緩解,這意味着大部分城市擁堵越來越嚴峻。

高德地圖釋出Q2交通報告

▲同比去年擁堵變化

高德地圖交通大資料分析團隊認為,本季度城市擁堵嚴重加劇,與今年雨季持續強降雨有關。在top10堵城中,大部分城市都曾遭遇過強降雨天氣。其中,排名第二的哈爾濱今年降雨比去年上升107%,排名第三的重慶今年二季度降雨天數達28天,降雨量平均達到了60~200毫米。而蘭州、西甯、佛山等全國擁堵漲幅最大的城市,其高峰擁堵延時指數的大幅增加都與本季度連續降雨有關,尤其是佛山本季僅8天未降雨。

高德地圖釋出Q2交通報告

▲佛山15年與16年q2降雨與擁堵對比

此外,報告選取二季度中雨以上程度(不包含特大暴雨)且天數大于3天的城市,對比其降雨與正常情況下擁堵的變化程度,來反映城市交通對強降雨的承受力,發現沈陽為降雨後擁堵波動幅度最大的城市,其降雨使城市擁堵平均加重14.9%,這說明沈陽道路交通的“抗雨”能力相對較弱。相反,天津是降雨後擁堵波動最小的城市,降雨後擁堵與正常情況下基本持平,說明天津的道路交通“抗雨”能力相對很強。另外,對于進入雨季持續時間較長的城市佛山、溫州、廈門等,常态化使得擁堵波動也較小,這可能也是該城市擁堵波動較小的原因。

高德地圖釋出Q2交通報告

▲城市交通抗雨能力排行榜

報告還對比二季度60城市不同降雨量造成的城市擁堵變化進行分析,發現擁堵随着降雨量的增大而加重。高德地圖交通大資料分析團隊認為,這主要是因為降雨強度對道路通行能力的影響有關,當通行能力下降,道路的平均車速度會下降,擁堵就會加重,而當降雨量越大,擁堵的波動也會越劇烈。

高德地圖釋出Q2交通報告

▲不同降雨量對城市擁堵影響程度分析

此外,報告還針對武漢和南京所經曆的特大暴雨進行了交通影響分析。據高德地圖交通大資料監測,全城特大暴雨當天(7月6号)武漢道路車流量大幅下降,交通全城癱瘓,最嚴重的區域為江漢區、武昌區。不過,雨後第二天大部分道路恢複正常通行,但有小部分道路在車流量下降的同時,擁堵卻比上周五加重24.5%,說明這部分道路未完全恢複。而南京局部特大暴雨當天(7月7号),雨量主要集中在雨花區、建邺區至陶吳祿口區域,因為積水路段的增多而導緻區域内道路需求出現不均,出現車流量失衡現象,使南京在當天出現嚴重擁堵,且擁堵道路多數集中在建邺區、雨花台區。第二天通行能力也基本恢複,恢複能力較快。由此說明,局部和全城不同範圍的大暴雨,對城市交通影響力度不同;全城大暴雨對交通打擊非常嚴重,通行恢複較慢。

高德地圖釋出Q2交通報告

▲武漢(7月6日)和南京(7月7日)城區擁堵分布

值得注意的是,高德地圖交通大資料通過選取三季度曆史天氣資料(不包括特大暴雨)并結合降雨對城市造成擁堵變化的資料,預測了今年第三季度因降雨導緻整體擁堵加劇的城市排名,預計佛山将排第一位,加劇程度将達1.9%,而其它受影響的top10依次為成都、杭州、長沙、武漢、紹興、合肥、南京、南通、鄭州。

高德地圖釋出Q2交通報告

▲預測第三季度因降雨導緻擁堵加劇的城市排名

通過使用者夜間出行活動造成的擁堵資料,可以側面反映生活空間的人氣集聚、夜生活活躍程度以及城市繁榮程度。是以,報告通過高德地圖交通大資料對全國夜間出行的擁堵資料挖掘發現,長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山東省等東部沿海城市群夜間出行最活躍,其中珠三角的活躍度全國最高,東三省隻有省會活躍度較高,而我國整個西部地區,隻有烏魯木齊夜間較為活躍。

高德地圖釋出Q2交通報告

▲夜行地圖

此外,報告針對我國經濟最發達的三個區域做了進一步分析。資料顯示,京津冀地區,北京夜間出行最活躍,而且遙遙領先于其它城市。而有意思的是,唐山的gdp總量雖然在河北省排名第一,但相比石家莊夜生活的活躍度,差距巨大。原因可能是石家莊作為“火車拉來的城市”,服務業更發達,而唐山則是工業城市,服務業相對較弱。

高德地圖釋出Q2交通報告

▲京津冀夜間出行不同次元城市排名

而長三角地區,夜生活活躍度最高的并不是上海,而是杭州。雖然最新的長三角城市群規劃中将南京列為特大城市,杭州則是次一級的大城市。但是,從夜間出行活躍度來看,杭州的夜間出行活躍度位于長三角最高,不僅遠遠超過南京,還力壓上海一籌,這恰恰說明了杭州的經濟發達程度和繁榮程度正在進一步提高。

高德地圖釋出Q2交通報告

▲長三角夜間出行不同次元城市排名

珠三角地區作為我國夜間出行最活躍的區域,深圳和廣州當仁不讓排名前兩位,這與兩個城市經濟發達程度和服務業較發達,以及市民習慣夜間出行關系很大。不過,傳說中的“夜生活之都”東莞在本季度隻位于第三位,活躍度明顯弱于周邊的深圳、廣州,這反映出制造業正成為東莞的主導産業,而“夜生活之都”開始成功轉型。

高德地圖釋出Q2交通報告

▲珠三角夜間出行不同次元城市排名

報告針對高德地圖使用者的駕駛行為評分進行挖掘(依據使用者急轉彎次數、急加速次數、急刹車次數、超速次數等駕駛行為綜合得出),發現二季度全國使用者駕駛行為評分較高的top10城市依次為天津、西安、太原、成都、合肥、北京、青島、石家莊、南京、長沙。其中,天津以92.01分奪得全國使用者駕駛行為最“文明”的城市。而駕駛行為評分較低的top10城市依次為台州、溫州、甯波、重慶、烏魯木齊、上海、貴陽、無錫、紹興、常州。其中,台州以駕駛評分平均86.93分排名第一,成為全國駕駛行為最“野蠻”的城市。顯然,從這兩個榜單可以看出,北方城市使用者在開車方面比南方城市使用者更“文明”,而且主要集中在長三角區域和浙江省内。

高德地圖釋出Q2交通報告

▲2016q2駕駛評分城市排名

此外,報告還針對不同車型使用者的駕駛行為進行了分析,發現駕駛評分較高的top10車型平均價格一般在9.7萬以下,而且基本都是國産車,奇瑞汽車在榜中占了3席。而駕駛評分較低的top10車型,價格一般在54萬左右,除第一名的海馬和第9名的風行,其它車均是中高檔車(海馬排行第一很可能是因為其車主主要是快車司機),其中奧迪占了三席,大衆占了兩席。這也側面證明,高檔車的駕駛行為更“野蠻”。

高德地圖釋出Q2交通報告

▲2016q2駕駛評分車型排名

報告還針對男女司機的行為差異進行了分析。根據易車資料顯示,2015年女性注冊車主比例隻有28.2%,與男性的71.8%相比明顯偏低。但從年齡分布上看,女司機更為年輕,35歲前擁有車的比例為61%,比男司機高出8個百分占。而從男女喜歡的車型可以看出,女司機更偏愛緊湊和中小型的車,而男士更愛suv等大型車。

高德地圖釋出Q2交通報告

▲2015年中國汽車消費者年齡分布

此外,高德地圖交通大資料顯示,在出行目的地選擇上,節假日期間女司機排名靠前的目的地中有8種以上與購物有關,證明了購物是女司機的最愛,而男司機的排名靠前的是公司、景點和洗浴推拿場所,證明了男司機愛工作,也愛休閑娛樂。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高德地圖使用者駕駛行為資料還發現,女司機的駕駛評分為91.2分,高于男司機的89.5分。其中,女司機在急加速、急刹車、超速方面的平均次數均低于男司機,文明駕駛程度明顯好于男司機。另外,據江蘇省公安廳交警總隊統計顯示:目前江蘇男女司機比例是7:3,在負有同等以上責任的交通事故中,屬于女司機導緻的還不到10% 。顯然,在安全駕駛方面,女司機明顯更靠譜。此外,資料還顯示,女司機的平均出行車速為25.51km/h,而男司機的平均車速為28.84km/h,女司機僅比男司機低了3個百分點,這也說明女司機開車并不是想象中的慢。

高德地圖釋出Q2交通報告

▲男女司機駕駛評分對比

不過,從女司機的駕駛行為還可以分析得出,女司機雖然在安全駕駛方面高于男司機,但在方向感和駕駛技術方面弱于男司機。根據高德地圖使用者資料,女司機的急轉彎平均次數明顯高于男司機(女司機0.27次,男司機0.09次),且平均出現偏航的次數也比男司機高出7.2%,這都側面說明了女司機的确容易迷路。同時,女司機平均出行裡程比男司機要高5.7%,這一方面說明女司機平均出行距離更遠,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女司機偏航次數多,不經意地增加了出行裡程。

高德地圖釋出Q2交通報告

▲男女司機偏航次數和平均出行裡程對比

此外,報告針對豪車(選取平均價位在600萬左右的車型,最低價位112萬)的出行行為進行了分析,發現一線城市的豪車使用者都有個共同特點,他們從晚上20:00開始至夜間,出行強度遠遠高于普通公衆,且21:00是豪車出行的最高峰。另外,豪車一般行駛的道路等級都相對比較高,高速、快速路是豪車的最愛。高德地圖交通大資料還發現,隧道和道路彎度較大的道路,豪車的軌迹也較多,北京的東五環、機場高速、京藏高速是豪車軌迹最為密集的道路。

高德地圖釋出Q2交通報告

▲北京豪車使用者出行分布

而選取豪車的出行目的地分析發現,白天豪車一般喜歡去美容美發、五星酒店、銀行等地點,去公司的比較少;夜晚豪車除了去大衆愛去的酒吧、ktv、洗浴之外,也喜歡去體育館、機場、劇場、寺廟道觀、商業街。另外,豪車的駕駛評分平均隻有85.25分,與公衆相比低了5.1%。其中,豪車在急轉彎、急加速、急刹車、超速方面的平均次數均全部超過公衆使用者(急刹車次數最高,超過普通車7.8%),說明豪車使用者“文明”駕駛程度更低  更易急刹車。

高德地圖釋出Q2交通報告

▲豪車使用者駕駛行為分析

截止目前,高德地圖已連續三年釋出了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不僅有年度、季度分析報告,還有各城市的月報、周報、日報和節假日出行預測報告,涵蓋全國60個城市。此外,高德地圖的實時交通資訊服務,已經支援全國所有城市(364個以上),是國内唯一一家覆寫全國的地圖軟體。

高德地圖副總裁董振甯表示,高德地圖的海量交通出行資料來自于交通行業浮動車(計程車、物流車等)和高德地圖超過6億使用者的出行資料、以及第三方合作夥伴資料的結合,多管道的海量資料保證了報告結果的準确性和權威性。高德地圖願與政府、企業、院校、研究機構加強合作,共同研究城市交通現狀及發展趨勢,為治理城市擁堵提供決策,共建交通共同體。同時,高德地圖将免費共享與開放交通二次大資料,實作大資料的融合與互通。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6年8月1日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至頂網,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至頂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