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襪底酥的酥思之四

作者:一郭雞湯
襪底酥的酥思之四
(郭建勳的油畫《堵車》,45*40cm)

襪底酥是個好問題。得再再說。

在這點上,我是王小波主義。王小波給好萊塢下過一個蠻好玩的定義,說好萊塢奉行的是“吃大便文化”。意思是,出了個好電影,就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續集,下一集吃上一集的大便。這樣吃下去,一集比一集沒營養。

其實何獨好萊塢,各行各業,都吃大便,而且搶着吃,像野狗,吃完了,一哄而散。都知道,我在舉共享單車的例子。

襪底酥這類民間食品其實也有這個味。北方的餃子,南方成了雲吞,熱幹面成了拌面。襪底酥就有點像老家的油餃子。晶片就那麼塊晶片,外面變着花樣。是以,這樣說,我之不歡喜襪底酥簡直表明我是讨厭山寨的人。當然也僅此而已。這種讨厭,要恰好還有個條件,牙不好。

這裡得趕緊小結:我們之是以能理直氣壯的讨厭,乃是這種讨厭是不需付出責任的。一旦需付出責任,讨厭可以變成歡喜,甚至視之如命。我想,這幾乎是我們的國民性,說面子話,是我們的人性。我們真沒有自己的真讨厭或者真歡喜。什麼時候有了自己的真讨厭真歡喜,我們就活得像個人了。我之于襪底酥的這種,是算不得數的。

說回王小波。機場買了本他的短篇小說集《夜行記》。來回一趟,正好讀完。皆唐人傳記的核加現實的肉,魯迅《朝花夕拾》的路數。他的遺孀李銀河序言裡視之甚偉。實話說,李是性學專家,對文學或有隔膜,有點誇飾過實。

說白了,憑王小波的筆力,小說是很好看的,打通時空,好玩有趣,堪堪不錯。但晶片不行。還是中興或者華為的手機,除了晶片,樣樣行,抽了晶片,就廢磚一坨。《黃金時代》那些,才是有王小波晶片的。襪底酥也好,褲底酥也好,老是在名字上費心思,終非大智,更難大成,屬于奇技淫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