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戰疫她力量|博羅馳援武漢護士:“這裡有櫻花,我不怕”

作者:博羅釋出

來自博羅縣泰美鎮新塘村的藍穎沒有想到,第一次來武漢不是為了旅遊,而是治病救人。

1990年藍穎是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心胸外科護士,也是惠州市第三批支援湖北醫療隊的一員,參與支援武漢市武昌區江漢開發區方艙醫院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

戰疫她力量|博羅馳援武漢護士:“這裡有櫻花,我不怕”

武漢曾是藍穎盼着去旅遊的城市。如今,這裡的櫻花開了,每天從醫院到宿舍兩點一線的她卻沒有機會好好欣賞。“武漢生病了,作為醫護人員,這是我們應該做的。這裡有櫻花陪我,我不怕。”

“今天下午直飛武漢,你願意嗎?”

藍穎至今仍然記得自己接到馳援武漢通知時的場景。2月15日上午8時12分,剛上完夜班做好交班工作的她,就接到科室上司打來的電話:“今天下午的飛機,直飛武漢,你願意上前線嗎?”

盡管有些突然,但早已報名的藍穎還是毫不猶豫地回答:“我願意去!”當時,距離出發隻有短短幾個小時,她匆忙趕回宿舍時,卻發現同僚們正在手忙腳亂地為她準備物資,吃的、用的應有盡有,物資上的無微不至,讓藍穎後來在方艙醫院甚至有了“哆啦A夢·穎”的稱号。

“哪裡有剪頭發的,現在,非常急!”,出發前,藍穎連忙剪了一個“最特别”的發型,為了降低感染風險,她先是把頭發剪短,後來發現旁邊還是有很多碎發跑出來,就決定把後半部分頭發全部剃掉。“如果不是因為去支援武漢,也不會剪這個發型,也是我這輩子以來最短的一次頭發,以後可能也不會剪了,這個經曆對我而言将畢生難忘。”藍穎笑着說。

戰疫她力量|博羅馳援武漢護士:“這裡有櫻花,我不怕”

由于事發突然,藍穎的父母沒來得及為她送行。接到藍穎的報備電話,他們起初是擔心與害怕,但最終還是決定支援,再三囑咐她要注意保護自己。

藍穎的妹妹藍瑤前來為她送行,她同樣是一名護士,對于姐姐的選擇她很支援,姐姐出征當天,她在朋友圈中寫道,“一直以來都很勇敢,這一次也不例外。她是我爸爸捧在手心裡的寶,願疫情早日結束,把她平安健康的還回給我們。希望疫情結束,國家可以發她一個老公。”

出發當天,父親寫了一首題為“抗疫感懷”的詩——“身裹幾層披護甲,終日忙碌眼中花。逆行救患沖前線,不勝病魔不回家。”入艙上崗以來的這段時間裡,不愛多說話的他,每天晚上都堅持與藍穎視訊電話。

戰疫她力量|博羅馳援武漢護士:“這裡有櫻花,我不怕”

首次進艙花1.5小時穿防護服

馳援武漢以前,藍穎并未接觸過感染病區的工作,是以對于穿脫防護服等沒有經驗。盡管經過前期訓練,2月16日,進艙第一天,她還是花了接近1.5小時才穿上防護服,她反複檢查,擔心自己有暴露。穿上防護服後,她和隊友很難從外形上判斷對方的身份,于是,他們在對方背上、胸腹部以及手肘寫上團隊名稱和名字。

進艙後,藍穎被分到了分診區,待對班的老師詳細說明工作流程以後,她開始為患者測體溫、問病史、填寫表格……一分鐘也沒有停下來過。

戰疫她力量|博羅馳援武漢護士:“這裡有櫻花,我不怕”

在分診處工作的藍穎需要接收整理前來就醫的患者資訊。在平時,分診處的工作并不算複雜,可是當穿上防護服、戴上護目鏡和防護口罩後,即便是簡單的核對表格資訊都變得困難起來。“由于護目鏡起霧,表格資訊很多,總是會看不清内容”,由于語言不通,她總是碰到和武漢籍患者“雞同鴨講 ”的情況。然而,面對這些情況,患者不但沒有埋怨,還鼓勵她說:“那我慢慢說,盡量不用武漢話,你們太不容易了。”

對于患者的了解,藍穎深受感動,“患者沒有因為排隊等候、重複詢問資訊就埋怨否定我們,而是給了我們了解、包容和鼓勵。抗疫期間,融洽的醫患關系讓我們深感欣慰。”

來了武漢以後,藍穎的朋友們常常問她,“你怕嗎?”“武漢很美,這裡有櫻花陪我,我不怕。”她總是這樣回答,“武漢生病了,作為醫護人員,這是我們應該做的。雖然在這裡,我們不能出去,但是一想到春天來了,武漢櫻花開了,我就很開心。”

來源: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