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昔日窮山溝 如今“網紅民宿打卡地”

作者:光明網

史錦慧 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徐舉

“一條小溪順山勢潺潺而下,或跳躍于飛石激起朵朵白花,或纏繞其間宛如絲綢錦緞,結對的水禽浮于淺潭悠然自得。漫步溪畔,清風徐來,鳥鳴啾啾,綠樹如茵,一處處各具風格的農家院沿水而建,掩映其中,或淳樸自然,或古香古色。一群寫生的孩子,三三兩兩,有的在樹蔭下,有的在村舍旁,或潑灑群巒疊嶂、落水濺花,或描摹坊間曲徑、老樹青藤。”這是遊客王先生近日遊覽“國家森林鄉村”——莊河市大營鎮四家村後寫下的“靴子溝印象”。

村民李桂蓮經營的“林家大院”是四家村第一家、也是莊河市第一家有營業執照的“農家樂”。自2008年開門納客後,誠信經營,吸引了衆多外地的遊客。“過去土裡刨食,一年到頭掙不了幾個錢。自從改行做旅遊,幾乎天天進錢。”正忙着接待遊客的李桂蓮對前來采訪的記者說着心裡話,臉上挂着甜甜的微笑。

靴子溝的“山居秋暝”則是一處高檔特色民宿,與林家大院風格迥異。店主王俐介紹:“山居秋暝以‘室内五星級、室外五千年’為特色,打造歐式、日式木制别墅和四合庭院特色民宿,以發展休閑旅遊、深度旅遊為經營理念,滿足中高檔消費群體的需求。” 遊客華女士對記者說:“我已是回頭客了,第一次來店裡是随别人來的,感覺這家店整體風格典雅,是個旅遊休閑的好去處。”

“四家村順應人們追求和推崇回歸自然的需求,發展鄉村旅遊。曾經的窮山溝搖身一變成‘網紅民宿打卡地’。曾經外出打工的村民發現商機後,陸續返鄉創業。特色山養大骨雞、優質藍莓、野生食用菌等各類特色種養殖業也依托旅遊業發展起來。2020年,四家村人均年收入近2萬元,較2016年增加46%。”大連市自然資源事務服務中心派駐大營鎮幹部王佳睦介紹。

一幢幢歐式田園風的樓房鱗次栉比,一簇簇顔色鮮豔的花朵在花壇中錯落有緻,一塊塊農田上的農作物長勢良好,一陣陣雞鳴和黑天鵝的嬉戲聲不絕于耳,走進位于莊河市大營鎮新房村的竹庭莊園,好似走進遠離都市喧嚣的“世外桃源”。這又是另一處網紅休閑打卡地。

竹庭莊園是莊河乃至大連打造田園綜合體,發展旅遊+農業+康養新業态的代表作,由大連竹庭休閑農業有限公司投資1.2億元建設,占地700餘畝,融合農業資源、田園景觀、農莊文化、農業設施、農業生态和農村風情風貌等特色資源,着力打造集吃、住、行、遊、購、康、娛等要素于一體的一站式民宿農業生态觀光遊,遊客可享受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回歸自然式的莊園,日接待能力可達700人次。自2017年6月營業以來,已接納國内外遊客兩萬多人次。竹庭莊園現已成為新房村強村富民的重要平台,村民們除了通過土地流轉得到地租,還可以到莊園打工賺錢。“種地、除草、種花等都是我的活,從3月開始能幹到11月末,日工資150元,一年能掙3萬元左右。不用出村就能打工,家裡活也不耽誤,挺好的。”正在竹庭莊園打工的新房村村民唐老漢對記者說。“莊主”邢曉君告訴記者:“我們正在謀劃擴大經營項目,發展特色民宿康養遊,将通過專業方式為顧客私人訂制最适合的康養方案,讓顧客親近自然、享受自然。”

莊河市文化和旅遊局負責人介紹,目前,莊河已成功建立“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現有農(漁)家樂360多家,特色民宿20餘家,田園綜合體5家。每年為當地老百姓創造就業崗位1.5萬個,鄉村旅遊總收入達到4.2億元,真正使莊河的綠水青山成為“金山銀山”。

鄉村振興百村行

作者:徐舉

來源: 大連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