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黑海奪金》:到大洋摸金,當然是為了家庭

作者:黃鑫亮
《黑海奪金》:到大洋摸金,當然是為了家庭

文/黃鑫亮

由裘德·洛領銜主演的電影《黑海奪金》,将于9月9日登陸全國院線。影片講述由裘德·洛扮演的潛艇艦長率領十二位船員,為探尋二戰時期沉沒在黑海中價值20億的黃金,而深入海底搏命探寶的故事。單純從表面上看,這是一部奪寶冒險電影,卻又可以聯系目前歐洲形勢來說,是一部帶着英國、歐盟和俄羅斯複雜情緒的電影,黃金意味着财富和資源,硬漢們争奪的就是生存,電影片頭片尾對于女性和家庭的溫馨回憶,顯然有其本意和引申。

《黑海奪金》從制作方來看,《黑海奪金》由英國、美國、俄羅斯三國聯合制作,電影裡的角色也是來自三國,不同的文化背景,提供了許多沖突點,豐富了劇情,也增強了戲劇性,更讓觀影者有一種對新鮮事物的吸引力。

《黑海奪金》關于黃金的來曆,不免讓人感喟英國的社會現狀。2016年6月23日,英國國内舉行“脫歐”公投,結局是順利脫歐。國内民意糾結,曾經的“日不落帝國”似乎又蒙上了一層陰影。比起“脫歐”,更讓英國在國際上話語權旁落的莫過于皇家海軍的沒落。

《黑海奪金》:到大洋摸金,當然是為了家庭

就題材而言,《黑海奪金》是一部典型的潛艇電影,這個題材的作品本就不多,佳作真是屈指可數。同題材的電影最有名的當首推1990年的《獵殺紅色十月号》,故事根據同名小說改編。講的一位蘇聯艇長試圖投誠的故事潛艇之間的對抗成為其中的看點,除此之外還有《紅潮風暴》《黑寡婦k19》,《從海底出擊》,《U571》等。這些影片大多勝在激烈的争鬥場面或者是精巧的謀略布局,或者是大規模的戰争場景。然而《黑海奪金》卻獨辟蹊徑,将場景重點限制在密閉的空間内,雖然氣氛有些壓抑和緊張,卻符合導演一貫的寫實風格,而且為了克服這種題材先天帶有的壓抑感覺導演也做出了很多努力,影片時不時來一個潛艇外觀,短暫卻美麗,潛艇貼着鏡頭擦過,有一種深海史詩的靜谧沉穩,航行在幽深狹窄的峽谷中時,又那麼渺小脆弱,随時會被兩邊嶙峋的岩石碾碎。

《黑海奪金》在劇情上下足了功夫,來自不同國家的船員,語言不通,種族歧視,因分贓不均而大打出手,還有那臨時招募的18歲“僞處男”,什麼都不懂,數閥門那段,典型的黑色黑色幽默。這些緊密的沖突點和恰當的幽默也從一定程度上沖淡了這種密閉空間帶來的不适。

《黑海奪金》:到大洋摸金,當然是為了家庭

裘德•洛領銜的“十二羅漢”最後上演了一出“黑海大逃殺”,生活逼迫他們成為“草寇”,但沒有人想一直如此。在他們看來,一夜暴富是獲得翻身的唯一機會,因為虛僞的中産階級除了外表光鮮亮麗,骨子裡比他們更加自私龌龊,但是人性如此,藝術表達更是相對自由。

觀影的整體感受如同一個人在一條幽暗的隧道孤獨前行,周圍鬼影重重,偶爾有大的起伏讓人心驚,最後卻是柳暗花明,有碧海青天的悠遠。作品開門見山直入主題,邏輯線清晰,人物性格鮮明,既有火爆的争鬥,又有獨特的幽默,如果作為冒險驚悚尋寶的商業電影,它顯然是成功的,更何況影片還兼顧了一種自我犧牲的價值觀,成為一部難得的打着驚悚口号的暖心商業電影。每一個在面對“黃金”之時,能夠想到的除了自己就是家庭的飛躍,人類存在的意義,終極概括就是在小小地球上(不過是另外一種形式的潛艇)争奪資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