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鴻章随手做出一道菜,宴請美國人,沒想到竟成徽菜十大名菜之一

作者:小王聊史

李鴻章是安徽合肥人,他的一生極具争議性,有人稱贊他為抵制帝國主義的入侵做出了貢獻,又有人批判他賣國,隻做表面功夫。這些評論給後來他的故事蒙上了神秘的面紗。其實,李鴻章還為中國的美食文化做出過貢獻,那就是他創造了一道安徽的名菜-李鴻章雜燴。

李鴻章随手做出一道菜,宴請美國人,沒想到竟成徽菜十大名菜之一

1896年,李鴻章建立了這道菜,本來隻是無心之作,但是卻意外的深受安徽本地人的喜愛,于是這道菜便在當時風靡一時。并且在2018年被評為安徽十大名菜之一。你是否很好奇李鴻章是在什麼曆史條件下創造的這道菜,這道菜的做法究竟如何?讓我們一起來揭曉

"李鴻章雜燴"的由來

這道菜的由來世間有兩種說法,一是李鴻章奉旨參加尼古拉斯二世的加冕儀式,是以需要出發去到遙遠的俄國,李鴻章想着既然已經出來了這麼遠,那就幹脆也到英國和美國看看,因為當時的李鴻章已經70歲了,舟車勞頓,飲食不習慣,使得他十分懷念家鄉菜,是以一到美國,就立馬召集當時大使館的中國廚子,讓他們做中國菜給他吃,特别是他的家鄉菜,徽菜。

李鴻章随手做出一道菜,宴請美國人,沒想到竟成徽菜十大名菜之一

李鴻章到了大使館後,中國菜馬上變得火熱起來。李鴻章特意讓大使館的廚師做了家鄉菜徽菜來招待美國的賓客。美國人平時吃習慣了大魚大肉,中國菜精細,分量也比較少,但是樣式多種多樣,每一道菜還沒吃完,另一道菜就已經上桌,美國人吃的眼花缭亂,他們如同饕餮一般将一道道的中國菜送入口中,廚房的菜被連續吃了幾個小時,終于被吃完了。但是他們覺得中國菜太好吃了,以至于還想繼續吃,但是廚房的菜已經烹饪完了,剩下的就是一些吃剩下的菜品。這時李鴻章心生一記,将這些剩下的菜品全部混合在了一起放在一個大盆子中就端了上去,美國的賓客又吃的不亦樂乎。并且稱這道菜的口味比前面那些菜更加可口。随即他們作文李鴻章這道菜的名字。李鴻章一時頭腦空白,想了許久說了一句:好吃多吃。說來也巧,好吃多吃在英語中的發音類似于"雜燴",是以每道菜就被當時的人們稱為"李鴻章雜燴"。

李鴻章随手做出一道菜,宴請美國人,沒想到竟成徽菜十大名菜之一

另外一個版本是客人在反映不夠吃的時候,廚房剩下的菜量雖然還行,但是都不足以做出一道完整的菜,是以廚師把這些邊角料全部放在了一起,燒了一鍋菜。菜名被李鴻章稱為:雜碎。是以有了後來的"李鴻章雜燴"。

"李鴻章雜燴"制作方法

主料為雞肉,配料有腐竹、海參、魚肚、鴿子蛋、火腿等,把這些材料放入熬制許久的濃雞湯,就成了大名鼎鼎的"李鴻章雜燴"。這道菜看似制作簡單,但是其中的工藝流程十分的複雜,沒有一定的徽菜制作經驗,做不出正宗雜燴的感覺。

李鴻章随手做出一道菜,宴請美國人,沒想到竟成徽菜十大名菜之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