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廣東省統計局發揮統計優勢,以面對面調查紮根基層

作者:海外網

來源:南方日報

“保持清淡的飲食習慣,與自然和諧相處,保持寬容樂觀的心态,與家人和睦相處。”佛山市高明區百歲老人嚴更嬌和廣東省統計局局長楊新洪分享他的長壽秘訣。這是今年省統計局開展百名百歲老人面對面通路調查時的場景。“通過實地調研,掌握了更真實準确的百歲老人情況,可以為推進老齡服務事業和産業發展科學決策提供堅實資料支撐。”楊新洪說。

統計資料反映着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影響着宏觀決策,牽動着群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省統計局結合“我為群衆辦實事”實踐活動,以“2021統計基層基礎建設年”為契機和起點,堅持“六強化六到位”,全面夯實統計基層基礎。特别是開展深化“7+N”統計改革創新活動,将其作為“我為群衆辦實事”重點項目之一,持續打造更多更優質的統計産品,推動統計改革發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

紮基層送技術 讓資料和基層服務在一起

進入數字化時代,資料品質的重要性更加凸顯。如何借助資訊技術提升基層統計工作水準,讓資料更好為基層服務,成為重要課題。

聯網直報,就是統計調查中,由調查對象通過網際網路直接向全國資料中心報送原始資料。基層統計機構往往技術力量薄弱,近年來,省統計局以聯網直報技術支援基層(企業),取得良好效果。

今年4月16日,該局城調數管中心通過實地走訪調研,發現企業在聯網直報工作過程中遇到問題,迅速研究提出建立一套“雙赢”解決方案,包括采取科學設定電子台賬名額、企業電子台賬建設工作及時與國家統計報表制度銜接、優化統計電子台賬資訊化管理方式等措施。針對調研中發現基層統計調查存在入戶難、填報難、核數難問題,省統計局研究制定解決方案,實作資料關聯、比較、印證、核驗等需求,共同推進省、市、縣區、鎮街等各級部門資料融合,切實減輕基層統計工作負擔。

數字化時代,資料安全格外引人關注。“我們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送網絡資料安全保障服務進基層,做好網絡資料安全保障服務。”廣東省統計局副局長王麗瑩表示。

線上,通過網絡視訊方式舉辦2021年廣東省統計系統網絡安全工作教育訓練,局各處、室、中心以及各地級以上市統計局網絡安全管理從業人員共計60多人參加了教育訓練;線下,省統計局到現場為鎮街統計機構提供網絡安全和資料安全保障服務,為基層統計機構查找安全薄弱環節,提出切實有效解決方案。

更多形式豐富的統計業務教育訓練服務被送到基層:在廣東統計資訊網“熱點專題”欄目上線各專業處錄制統計教育訓練系列小視訊;通過調研國家統計網絡教育訓練平台在基層統計機構應用情況,進一步優化教育訓練方式和教育訓練内容,加強基層統計力量隊伍建設。

楊新洪介紹說,截至目前,省統計局堅持為各市縣街鎮統計局提供統計資訊服務,經常走訪企業調研統計資訊化建設,已完成年度目标的90%。

在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中,省統計局通過加強基層普查機構力量和夯實“兩員”(普查指導員和普查員)業務素質築牢普查基礎,推動普查工作圓滿完成。在9月27日召開的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總結表彰會議上,廣東省共有24個先進集體和64名先進個人被授予全國先進的榮譽稱号,先進集體、先進個人數量均居全國第一位。

走訪百歲老人 讓資料與民生需求在一起

讓枯燥複雜的統計資料走到人民群衆中間,是省統計局落實“我為群衆辦實事”的一項重要内容。

9月28日,第十二屆“中國統計開放日之廣東”現場活動在東莞展覽館舉辦。一本本塵封已久的統計台賬,有些掉漆的老算盤,出版近30年的統計書籍……這些老物件見證着廣東統計工作的發展,更記錄了廣東萬千企業、億萬群衆艱苦奮鬥的曆程。

2010年起,國家統計局将每年的9月20日定為“中國統計開放日”,其總主題是“統計和您在一起”。今年在廣東的活動采取視訊展示、設定宣傳展闆、專題講座、詩朗誦、歌曲改編表演等多方式、多管道宣傳,讓更多人了解統計、認識統計、貼近統計。

活動現場展示了算盤、老式計算機等100多件老物品,1200多本統計台賬、統計年鑒,吸引市民駐足。從業人員介紹,國慶假期有近1.3萬人次前來參觀“打卡”。

省統計局還通過“廣東統計”政務微信和微網誌,以及廣東統計資訊網,全面展現廣東經濟和社會發展相關資料、資訊、統計工作等多方面情況,通過上線“廣東民聲熱線”,與觀衆、聽衆、網友互動,回答社會公衆關心的統計話題。

讓資料為群衆服務,集中展現在對重要民生問題的資料服務上。

從全國來看,廣東的老齡化水準相對較輕,但廣東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顯示,廣東60歲及以上人口也超過1557萬人,占12.35%。龐大的老年人群體,增大了社會和家庭的贍養壓力,如何做好養老服務,關乎千家萬戶。

為此,省統計局先後赴全省21個地級以上市,深入社群、村(居)委會、百歲老人家庭,開展百歲老人普查資料品質調研和探訪活動,共拜訪全省百歲老人189名。從業人員與百歲老人們促膝交談、詳細詢問了解他們的健康狀況、飲食起居、家庭情況和長壽秘訣。

“通過實地調研,掌握了更真實準确的百歲老人情況,摸清搞準了老齡人口底數及分布狀況,為建構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推進老齡服務事業和産業發展科學決策提供堅實資料支撐。”楊新洪說。

“點對點”信心調查 讓資料和企業發展在一起

企業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有哪些?如何讓企業家回報意見建議為經濟決策提供參考?

省統計局在全國率先建立“百名企業家信心調查”制度,創新“點對點”調查方式,開展“面對面”入戶調查,編制百名企業家信心指數,實作政府科學決策與助力企業發展“雙促進”。

企業資料怎麼報?手機點一點就能填。企業家在手機使用小程式進入填報端口,手機号登入,系統自動比對背景名錄庫資料并确認身份後,就能進行填報。

省統計局從業人員介紹,與傳統的一套表聯網直報不同,企業家信心調查利用微信小程式作為報送平台,可以確定是企業家本人填寫問卷,避免代填代報,業務人員還能實時掌握填報進度,便于稽核填報資料、彙總統計資料。

王麗瑩表示,這是全國首個以企業家本人為調查對象并創新調查方式的統計調查制度,省統計局深入21個地級以上市,逐一走訪會談所有景氣企業家,獲得企業家對經濟的真實看法,與企業家建立密切溝通管道,保證調查順利實施,保障資料品質。

2021年5月下旬,省内部分制造業企業反映出現生産用電困難。依托“百名企業家”調查平台,省統計局對百名企業家開展問卷調查,同時對重點企業進行電話通路。在基礎調查工作和分析研讨後,将調查結果及企業家建議形成報告,當晚即報送省有關部門,為省政府較短時間落實制造業企業用電保障措施提供資料支撐。

從業人員介紹,從填報情況看,企業家積極踴躍參與問卷調查,上報率均高于95%。從填報效果看,企業家本人填寫真實可靠,及時反映了企業經營中遇到的問題,并從政策、信貸、人才、法律等多個方面建言獻策820多條。

“作為一項先行名額,百名企業家信心指數對經濟的發展形勢起到良好的觀測和預判作用,同時也為企業家開通高效溝通橋梁,在面臨對生産經營問題時能夠及時為政府提供來自企業家的資訊建議。”楊新洪表示。

筆者從省統計局了解到,國家統計局決定2022年在全國範圍内推廣此做法。

●南方日報記者 王彪 通訊員 陳耿 馬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