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探索與當務

作者:中國教育新聞網

[摘要]改革開放40多年來,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已經初步建成,成為培養技能人才、促進就業創業創新、推動中國制造和服務上水準的重要基礎。作為一種“跨界”教育,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需要同步關注經濟發展的需要和個性發展的需要,必須站在國家層面來思考、研究、制定、完善職業教育體系。身處兩個大局,面對加快建構以國内大循環為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互相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一新要求,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應繼續緊密聯系國家對未來發展的整體部署,承接曆史使命并付諸行動,做實當務。

[關鍵詞]現代職業教育;“跨界”教育;實體經濟;鄉村振興;“一帶一路”

作為與經濟發展聯系最為緊密的教育類型,職業教育在助力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方面功不可沒。職業教育是培養技能人才、促進就業創業創新、推動中國制造和服務上水準的重要基礎。改革開放40多年來,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已經初步建成,為各行各業累計培養輸送2億多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職業教育不僅是經濟發展的助推器,也是社會公平的潤滑劑,更是個性發展的動力源。職業既是個體融入社會的載體,又是個體生涯發展的媒介,更是個體張揚個性的平台。是以,職業教育承擔着滿足經濟發展和個性發展需要的“雙重性”責任。

一、現狀:成就斐然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所取得的成績,其基本表征可分為三個方面。

一是形成了相對完備的教育結構。各級各類職業教育得以統籌發展,職業教育、普通教育、繼續教育互相溝通銜接,中職教育基礎性作用得以強化,專科高職教育主體地位得以保持,高層次職業教育得以拓展,中職、高職和大學逐漸貫通,初步建構了人才培養和成長的“立交橋”。

二是實作了供需适配的教育規模。全國現有1400多所高職院校、約1萬所中職學校,開設了近千個專業、近10萬個專業點,基本覆寫了國民經濟各領域,為世界唯一具有所有工業門類的中國經濟建立了與之配套的職業教育體系,進而具備了為這一工業體系大規模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能力。

三是顯現了日益提高的教育品質。中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品質保持了較高水準。中職畢業生就業率連續10年保持在95%以上,高職畢業生半年後就業率超過90%。職業院校畢業生已經成為支撐中小企業集聚發展、區域産業邁向中高端不可替代的生力軍。

總的來說,其具體成就展現為:[1]

一是教育教學得到學生認可。學生基礎能力素質和綜合素質有所提升。學校重視培育工匠精神,“賽教融合”提升人才培養品質效果顯現,在國際技能大賽中獲獎明顯增多。畢業生就業機關類型多元,就業機關行業分布廣泛。從就業品質來看,2019年,畢業生就業率及專業對口就業率基本穩定,分别保持在90%左右和70%以上。畢業半年後平均月薪有所增長,畢業生就業滿意率保持在90%以上。從創業情況看,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為2%左右。

二是社會滿意程度大幅提升。職業教育立足區域經濟發展,為社會輸送大批技能人才。中職畢業生的雇主用工滿意度大幅提升,高職院校将近60%的畢業生留在當地就業,超過1/4的畢業生選擇在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就業,66%的畢業生在中小微企業就職。高職院校在2019年共擴招116萬人,百萬擴招如期順利完成,為社會勞動力存量的文化提升作出貢獻,也為經濟可持續發展積蓄了更多高品質的人力資源。

三是服務國家需求功能顯著。職業院校依托創新平台大力研發科技成果,積極開展技術轉化服務,各項成果和技術服務均有新的突破,480個協同創新中心獲得了教育部認定。職業院校依托人才和資源優勢,大力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教育訓練,為服務脫貧攻堅、鄉村振興、軍民融合、“東西協作”等重大戰略和“一帶一路”建設,以及為普通學校開展勞動教育,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教育訓練基地。

與此同時,從學生與雇主滿意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社會捐贈日益多元、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和國(境)外認可标準大幅增加等方面也可看出,我國職業教育的社會吸引力不斷提高。

二、曆程:行穩緻遠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所取得的成就,歸功于一以貫之的持續漸進的實踐和矢志不渝的探索,更歸功于國家近年來對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給予越來越多的重視。通過對近年來職業教育體系建設進行梳理,可将其曆史程序大緻分為五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建設起步。201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産業結構調整要求、展現終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滿足人民群衆接受職業教育的需求,滿足經濟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2]《綱要》的這段話,是在起步階段對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全面闡釋,涵蓋了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三大要務:經濟發展的需求性、終身學習的開放性、職業教育的系統性。

第二階段:建設提速。2013年11月12日,中共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深改組決定》),其中第42條再次指出,要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深化産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3]《深改組決定》是在提速階段,對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之重點的強調,即深化産教融合和校企合作。

第三階段:建設深化。2014年6月,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以下簡稱《國務院決定》)重申,到2020年,形成适應發展需求、産教深度融合、中職高職銜接、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互相溝通,展現終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準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4]《國務院決定》在深化階段,首次對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定位提出了新要求,這就是要建設中國特色、世界水準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第四階段:建設延展。2017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要加強系統謀劃,注重與《綱要》等做好銜接。[5]《意見》是對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進一步發展的連續性進行的解讀,指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不是重新開始,而是在已有基礎上的繼續發展,做好統籌謀劃,做好銜接工作。

第五階段:建設創新。2017年9月,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完善職業教育和教育訓練體系,深化産教融合、校企合作。這是國家對為中國經濟培養亟需技能人才的職業教育所表達的最為明确的期盼,是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發展總體指導思想的曆史背景下國家對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所做的一個綜合性、整體性布局。

基于此,2017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産教融合的若幹意見》,充分肯定并升華了職業教育産教融合的經驗和模式,鮮明指出并拓寬了各類教育産教融合的路徑和辦法,前瞻性地設計并預置了教育發展産教融合的制度和空間。2018年2月,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在宏觀層面要破解“兩張皮”:校企合作的教育活動要堅持以産業需求為導向;在中觀層面要實作“雙主體”:校企合作的教育實施要堅持以協同育人為導向;在微觀層面要摒棄“二進制論”:校企合作的教育内容要堅持以知識應用為導向。

更為重要的是,2019年2月,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确指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要由參照普通教育辦學模式向企業社會參與、專業特色鮮明的類型教育轉變,并且強調沒有職業教育的現代化就沒有教育的現代化。

因循這一曆史沿革,可以說,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關于職業教育要“完善職業教育和教育訓練,深化産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訓示,是方向性的綱領;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産教融合的意見,是路徑性的指引;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校企合作的辦法,是操作性的措施;國務院關于國家職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方案,則是體系性的規劃。從2010年的《綱要》到2019年的《方案》,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軌迹昭示世人:伴随着中國經濟轉型和産業結構調整,中國職業教育體系的建設始終是在與中國經濟的發展相适應中前行。

縱觀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這一全過程,具有明顯的邏輯性,這充分表明在經曆了五個發展階段之後,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已經邏輯地完成了“起步-功能”“提速-導航”“深化-目标”“延展-政策”“創新-方案”各階段定位的任務,架構業已初步形成,且已初見成效。

三、探索:循之有道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建設,必須把握職業教育自身的規律,以期革故鼎新,高屋建瓴。早在2014年6月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召開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對加快發展職業教育所作重要訓示中,就已鮮明指出了職業教育的基本定位及頂層設計的思想——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6]這表明,作為國民教育體系的學校職業教育以及作為人力資源開發的職業教育訓練,都是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培養職業人才的不可分割、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有機組成部分。

關于職業教育的類型特征,筆者将其歸納為三個關鍵詞:跨界、整合、重構。[7]

所謂跨界,強調企業與學校聯姻的合作跨界,是職業教育協同育人的結構形式和辦學格局。是以,從一進制結構走向跨界的雙元結構的辦學格局,是職業教育作為不可替代的類型教育的第一個特征。

所謂整合,強調産業與教育連結的需求整合,是職業教育生存發展的功能定位和社會價值。是以,從單一需求走向整合的雙重需求的社會價值,是職業教育作為不可替代的類型教育的第二個特征。

所謂重構,強調共性與個性并蓄的架構重構,是職業教育制度創新的設計方法和邏輯工具。是以,從單維思維走向辯證的多元思維的邏輯工具,是職業教育作為不可替代的類型教育的第三個特征。

在這裡,跨界是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最重要的差別,是整合與重構的前提條件。因為一般來說,與隻有學校這樣一個學習地點的普通教育不同,作為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教育類型,職業教育至少有兩個不可替代的學習地點——學校和企業。是以,無論外延還是内涵,職業教育已經跨越了傳統的普通教育範疇:其一,跨越了企業與學校的界域,故必須關注企業教育訓練與學校教育的融合;其二,跨越了工作與學習的藩籬,故必須關注工作規律與學習規律的融合;其三,跨越了職業與教育的分割,故必須關注職業及職業成長規律與教育及教育認知規律的融合。這就是說,跨越了企業和學校、工作與學習、職業與教育,職業教育也就跨越了經濟界與教育界兩大領域。這充分說明,職業教育是一個“跨界”的教育。跨界的教育必須有跨界的思考。[8]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牢牢把握服務發展、促進就業的辦學方向,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各層次各類型職業教育模式,堅持産教融合、校企合作,堅持工學結合、知行合一。[9]這段話實際上論及了職業教育的四對跨界要素,即生産與教育、學校與企業、工作與學習、知識與行動。這“跨界四要素”,正是職業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的特殊規律,是完善職業教育和教育訓練體系的理論依據。

作為一種跨界教育,職業教育的體制與機制建設,也必須同時遵循經濟(産業)與教育(事業)、職業(就業)與教育(供給)、職業成長與教育認知的跨界整合規律。是以,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需要同步關注經濟發展的需要和個性發展的需要,這不是某一部門單獨能夠完成的任務,而是涉及經濟發展、教育教育訓練、社會穩定、勞動就業等政府職能部門,以及行業、企業、青年、婦女、工會等多個社會機構的一件國家大事。是以,必須站在國家層面來思考、研究、制定完成完善體系這一任務的具體有效措施。

鑒于此,要完善職業教育和教育訓練體系,就必須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學校看學校,跳出知識看知識,也必須跳出教育訓練看教育訓練,跳出企業看企業,跳出技能看技能,樹立系統內建的思想。

四、當務:使命擔當

面對目前國際國内形勢,國家提出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建構新發展格局。國家經濟的發展,要逐漸形成以國内大循環為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互相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如何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應繼續緊密聯系國家對未來發展的整體部署,承接曆史使命并付諸行動,做實當務。

職業教育要從當下着手,從眼前着手,從踐行着手,為我國第二個百年宏偉目标的實作,作出實實在在的貢獻。筆者認為,助推實體經濟、助力鄉村振興、助興“一帶一路”,是職業教育的三個當務之急。[10]

(一)職業教育在實體經濟領域裡不能缺位

要根據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11]的戰略抉擇,按照5G、人工智能、工業網際網路等“新基建”人才需求,開展職業教育改革。

一是職業教育要堅持脫虛向實,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導向。職業教育始終要把為實體經濟發展培養職業人才放在首位。制造業與資訊技術的深度融合,是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主方向。盡管以金融和房地産為代表的虛拟經濟是服務與支撐實體經濟發展所必須的,但應該明确實體經濟的基礎性地位。不論經濟發展到什麼時候,實體經濟都是中國經濟發展、在國際經濟競争中赢得主動的根基。中國經濟是靠實體經濟起家的,也要靠實體經濟走向未來。[12]是以必須根據新發展格局的要求,大力發展以制造業為主的職業教育。強調發展實體經濟并不是簡單地打壓虛拟經濟,而是要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系,防止虛拟經濟脫離實體經濟過度擴張,要促進虛拟經濟與實體經濟互相協調發展。[13]是以,職業教育的學校和專業布局,要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導向,做到實體與虛拟結合。

二是職業教育要堅持就業創業,以促進學生就業為導向。職業教育要始終把就業目标放在學校辦學的首位。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要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14]是以,促進就業、服務發展,是職業教育必須把握的大方向,如此才能有實作中國夢的穩定社會環境。職業教育促進就業有三層目标:第一層為畢業後及時就業,這是一個“有職業”的最低目标,也是一個基礎性目标。第二層為實作更高品質和更充分就業,[15]這是一個“好職業”的目标。第三層要通過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教育訓練,注重解決結構性就業沖突,鼓勵創業帶動就業。[16]這是一個不僅自己就業而且能創造就業位置的更高目标。但創業要充分考慮資金、條件和風險。是以,職業教育應在開展職業傾向測試的基礎上做好職業指導,要以促進學生就業為導向,做到就業與創業結合。

三是職業教育要堅持力學笃行,以知識實際應用為導向。職業教育始終要把知識在職業中的應用而非存儲放在首位。知識隻有在結構化的情況下才能傳遞。普通教育學科體系的倉儲堆棧結構,是一種基于知識存儲的量化結構,而職業教育行動體系的工作過程結構,是一種基于知識應用的質性結構。工作過程是客觀存在的應用知識的結構,但若隻是照搬客觀存在的工作過程,有可能使人成為一種工具。工作系統化課程的邏輯,在于以工作過程作為積分路徑,從應用性、人本性和操作性三個次元,将學習對象、先有知識與學習過程在工作過程中予以內建。[17]此時傳統的學科知識結構并未被摒棄,而是通過解構與重構,在比較、遷移和内化的學習中,使傳統的知識結構仍得以生成,進而建構起相應的知識體系。是以,職業教育的課程、教材和教育教學,要以知識實際應用為導向,做到應用與存儲結合。

(二)職業教育在鄉村振興領域裡不能缺位

職業教育要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圍繞“優先發展農村教育”“加強職業教育”開展行動,[18]處理好三大關系。

一是精準的職業教育需求與精準的職業教育供給之間的關系,這裡涉及職業教育在鄉村振興中的針對性問題。作為人力資源供給側的職業教育振興供給,應建立在既要找準經濟社會的發展需求,又要找準個體能力的發展需求,亦即精準內建的職業教育需求基礎之上。例如,應提供相應的接地氣、易操作、受歡迎的職業教育振興供給措施。如此,才有利于化解職業教育的應然與實然,以及切實需求與有效供給之間的失配問題。

二是精準的職業教育振興與精準的經濟振興舉措之間的關系,這裡涉及職業教育在鄉村振興中的協同性問題。作為提供必不可少的輸血功能的經濟振興,還必須與提供不可或缺的具有造血功能的職業教育振興相結合,使得“硬振興”,即資金裝置物質的增量,與“軟振興”,即人才培養教育訓練的增量結合。例如,将不同管道的振興基金與職業教育基金予以捆綁使用。如此,才有利于充分發揮兩類振興基金相輔相成的疊加效應。

三是精準的短期職業教育項目與精準的長期職業教育規劃之間的關系,這涉及職業教育振興的有效性問題。作為國策組成部分的職業教育振興,既要精準選擇旨在見效快的短期職業教育訓練項目,又要精準制訂基于終身學習需要的長期職業教育規劃。例如,既要根據屬地經濟社會發展的亟需提供短平快的教育訓練,也要同步做好未來發展所需的人才儲備。如此,才有利于防止因教返貧,形成振興與緻富遞進式的良性機制。

(三)職業教育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不能缺位

職業教育助力“一帶一路”建設的行動,可以概括為五大模式。

一是伴随工程項目走出去的模式。這是結合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工程項目,與當地企業或教育機構開展的職業教育和教育訓練,以職業教育訓練為主。依托項目走出去是一種目前經常采用的模式。例如,柳州城市職業學院與印尼職業學校合作開辦上汽通用五菱教育教育訓練基地;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配合中泰高鐵項目與泰國班普職業學院聯合培養專業人才;甯波職業技術學院與中航國際成套裝置有限公司、機械工業第六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等簽約走出去項目, 等等。

二是借助合作聯盟走出去的模式。這是由非政府組織通過非營利的或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形式組建的職業教育聯盟走出去模式。借助聯盟走出去是一種比較靈活的模式,如由香港紅獅國際教育集團發起、30家海外職教院校加盟、保集集團共同參與的“紅獅教育‘一帶一路’國際職業教育聯盟”,由中國、德國、以色列、印尼等10多個國家職業教育組織和企業在西安成立的非政府、非營利的開放性、國際化職業教育合作平台——“一帶一路”職教聯盟,等等。

三是按照國家協定走出去的模式。這是通過中國政府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簽訂的相關人文交流協定架構下走出去的職業教育模式。借助協定走出去是一種信用度較高的模式。例如,中國-東盟(10+1)上司人會議上中國倡議在“教育交流周”架構下,建立30家“中國-東盟職業教育訓練中心”,并成立了“中國-東盟職教合作聯盟”,以及有色金屬行業協會和中國有色礦業集團及國内8所相關領域高職院校在尚比亞開設辦學項目,[19]等等。

四是依據教育标準走出去的模式。這是依據職業教育的國家或院校專業及課程标準、行業企業的資格标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教育部門、教育或教育訓練機構合作舉辦學校職業教育或教育訓練的模式,是一種最有前途的模式。例如,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在埃塞俄比亞援建“埃塞-中國職業技術學院”,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與泰國大城學院、天津市第二商業學校與英國奇切斯特大學合辦的魯班工坊,廣東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在尚比亞開設魯班學院,等等。

五是立足國内教育走出去的模式。這是吸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學生或管理者到中國學習,并由其将中國職業教育帶出去的模式,是一種強化互相學習的命運共同體模式。例如,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結合義烏為世界小商品集散地特點,采用中國高等職業教育的專業和課程标準,接受了來自“一帶一路”沿線42個國家1100名留學生,占在校生總數的九分之一。又如,甯波職業技術學院與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甯波市教育局合作建立“開發中國家職業教育研究院”,已教育訓練來自95個開發中國家的職業教育管理人員,等等。

在“十四五”開局的重要階段,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一定能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援和技能支撐。

對中國職業教育的未來,我們充滿信心。(作者 姜大源 系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員)

參考文獻:

[1]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 2020中國職業教育品質年度報告[EB/OL]. 中國網. 2021-05-25.

[2]中共中央、國務院.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 2010-07-29.

[3]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N]. 人民日報,2013-11-16.

[4]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EB/OL].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06/22/content_8901.htm. 2014-6-22.

[5]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Z]. 新華社,2017-09-24.

[6][9]更好支援和幫助職業教育發展 為實作“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提供人才保障[EB/OL].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624/c1024-25189465.html. 2014-06-24.

[7]姜大源. 跨界、整合和重構:職業教育作為類型教育的三大特征[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07).

[8]姜大源. 職業教育立法的跨界思考——基于德國經驗的反思[J]. 教育發展研究,2009(19).

[10]姜大源. 完善職業教育和教育訓練體系刍議:現狀、願景與當務[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2017(34).

[11]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在京舉行[EB/OL]. http://politics.people.com.cn/big5/n1/2020/1030/c1001-31911623.html. 2020-10-30.

[12]治國傳習錄:實體經濟,習近平經濟思路“關鍵詞”[EB/OL]. https://www.chinanews.com/gn/2017/12-13/8399572.shtml. 2017-12-13.

[13]俞林,崔民選,胡夢飛. 虛拟經濟應回歸本源 引導資金脫虛向實[N]. 人民日報, 2017-07-27(07).

[14][15][16]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産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 http://www.xinhuanet.com/2017-10/27/c_1121867529.htm. 2017-10-27.

[17]姜大源. 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的結構邏輯[J]. 教育與職業, 2017(07).

[18]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S]. 2018-01-02.

[19]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同意在有色金屬行業開展職業教育“走出去”試點的函》(教職成廳函[2015]55号)[Z]. 2015-12-25.

來源:神州學人(2021年第11期)

作者:姜大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