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學者文章:國際體系如何走向權力平衡?

作者:女紳士明星的話題

厄瓜多拉丁美洲新聞社11月19日發表題為《走向“權力平衡”的國際體系?》的文章,作者為塞爾西奧·羅德裡格斯·格爾芬施泰因,全文摘編如下:

美國尼克松和福特共和黨政府的國家安全顧問亨利·基辛格博士2015年5月在為美國《外交》雙月刊撰寫的一篇文章中指出,為了應對21世紀的挑戰,美國首先應及時制定戰略,其次還應改變戰術,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為此,基辛格提出應當重新評估美國的外交政策,并重新審視了“權力平衡”理論,因為任何協定不可能永遠處于靜态,而必須在永恒的運動中不斷加以分析和調整。

“權力平衡”理論再成焦點

筆者的觀點與基辛格的不同之處在于,他是從美國需要繼續保持其全球上司地位的角度來闡述權力平衡的,是以他賦予美國體系捍衛者的角色。然而,這導緻其違反了美國國際關系理論家莫頓·卡普蘭提出的保障權力平衡的基本規則。

卡普蘭的基本規則之一在于,國際權力平衡中的任何基本行為者都不能淩駕于其他行為者之上,否則很可能打破平衡,最終導緻系統崩潰。盡管基辛格認為,在目前的國際背景下,隻有權力平衡才能確定世界和平,卻違背了上述基本規則。

筆者認為,權力平衡的風險在于其涵蓋了世界權力精英之間的協定,卻損害了南方國家及其人民的利益。是以,就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而言,隻有一體化才能給我們在未來的世界中提供空間并帶來存在感。雖然與普遍觀點相左,但筆者堅持認為,在這個世界中,大國将緻力于尋求平衡,而不是戰争,同時将沖突作為這種平衡的調節因素,以維護其自身的利益,而這些利益并不屬于拉美和加勒比地區。

基辛格發表意見約7年後,由于一些政治和軍事上司人發表的某些意見似乎再次指向建構權力平衡,這場辯論再次成為焦點。今年6月,俄羅斯國防部副部長亞曆山大·福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發出警告稱,如今“新的世界秩序正在形成”。

在9月13日為華盛頓布魯金斯學會舉行的視訊會議上,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副主席約翰·海滕将軍指出,美國應力求避免與俄羅斯或中國發生戰争,否則其毀滅性後果不僅會影響到相關國家,甚至将波及全球範圍。海滕發表聲明稱,與兩國中任何一個國家開戰“都會對地球造成毀滅性後果”。

是以,美國正在與俄羅斯進行“戰略穩定對話”。海滕還認為,與中方展開此類對話也極為重要。他說:“盡管我們的情況截然不同,但我們确實有着一個共同的目标:永遠不與對方開戰。”由此可見,他接受了卡普蘭在1966年提出的權力平衡體系的基本規則。

維持大國間和平很重要

11月3日,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将軍在阿斯彭安全論壇上指出,世界正在進入一個戰略不穩定因素愈來愈多的時代,其中的三大權力中心是美國、俄羅斯和中國,而這就賦予了國際體系新的特點。米利說:“我們正在進入一個三極世界,其中美國、俄羅斯和中國都是大國。在我看來,我們正在進入一個在戰略上可能比過去40、50、60或70年更加動蕩的世界。”

米利顯然忽略了歐洲,歐洲不再被認為是一個相關的國際行為者,而隻是美國的附屬品。

歐盟委員會副主席兼任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進階代表何塞普·博雷利解釋了這方面的原因。他在11月初發表的“戰略指南”草案中指出:“歐盟正面臨着我稱之為‘戰略收縮’的風險。這一點展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我們的經濟範圍愈發受到限制。30年前歐盟占世界财富的四分之一,20年後僅占到10%多。其次,歐盟的戰略環境愈發受到争議。最後,歐盟的政治領域正在萎縮,我們的自由主義價值觀受到越來越多的挑戰。”

米利将軍最後總結道,維持“大國之間”的和平至關重要,是以,華盛頓、莫斯科和北京以及所有盟友在未來如何相處方面必須“慎之又慎”。值得一提的是,他再次将歐洲降格為“其他盟國”。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内德·普賴斯11月5日在華盛頓舉行的新聞釋出會上表示,美國與俄羅斯的戰略穩定對話“具有建設性且大有裨益”。

11月9日,中國駐美國大使秦剛在華盛頓傳達了中方資訊,宣布北京仍然願意與華盛頓合作,解決重要的國際和地區問題,但前提是這種合作必須建立在互相尊重和互惠互利的基礎上。這種戰略和解在11月16日達到一個小高潮——中美兩國上司人舉行了拜登上台以來的首次會晤。雙方都希望求同存異,以促進兩國間“健康穩定”的關系。盡管依然存在分歧,但和諧的氛圍依然是主基調,而這符合卡普蘭為建構權力平衡提出的規則:“增強實力,但要通過談判而不是戰争。”

來源:參考消息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