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洛克菲勒留給孩子的38封信》

作者:淡雨花晴

約翰·D·洛克菲勒(1839-1937),人類曆史上第一位億萬富翁,美國第一家工業托拉斯企業的建立者。他出身貧寒,卻充滿了雄心壯志。他兒時的夢想,就是要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經過不懈的奮鬥和努力,他成功地造就了美國曆史上一個獨特的時代。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然而洛克菲勒家族從發迹至今,仍然續寫着輝煌。是什麼維系着這個家族長久的興旺呢?從這本《洛克菲勒留給孩子的38封信》中,你或許可以找到答案。

01隻有自己最可靠

“父母的位置決定了孩子的人生起點,這個起點可能會影響結果,但不會決定結果。命運由我們的行動決定,而絕非完全取決于我們的出身。”

嚴歌苓說,“靠父母,你可以成為公主;靠男人,你可以成為皇後;隻有靠自己,你才可以成為女王。”

人的一生,道阻且長,别人可以幫你一時,但幫不了你一世。世上從來就沒有救世主,如果說有的話,那也隻有你自己。

“揚州八怪”之一的清代大畫家鄭闆橋,52歲才得一子,取名寶兒。73歲病危時,他把兒子叫到床前,想吃兒子親手做的饅頭。父命難違,時年尚幼的兒子隻得勉強答應。可他從未做過饅頭,請教了廚娘後,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終于做好饅頭,喜滋滋地送到父親床前,誰知父親早已斷氣。寶兒跪在床邊,哭得像淚人一般,忽然發現茶幾上有張信箋,上面寫着幾行詩句:“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幹。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漢。”

世界上什麼事都可以發生,就是不會發生不勞而獲的事。好運氣是自己策劃得來的。唯有靠自己,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才能為自己創造美滿的人生。

02借口是制造失敗的根源

“看看那些庸庸碌碌的人,你就會發現,他們都有在被動的,或者,他們說的遠比做的多,甚至隻說不做。但他們幾乎個個都是找借口的行家,他們會找各種借口來拖延,直到最後他們證明這件事不應該、沒有能力去做或已經來不及了為止。”

失敗者為自己料理“後事”的第一個舉動,就是為自己的失敗找出各種理由。殊不知,再完美的理由,都是對自己不負責任的開脫。

抱怨不如改變,找借口不如想辦法。

03自信最無敵

喜劇大師卓别林說過,“人必須自信,這是成功的秘密。”《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的作者奧格·曼狄諾說,“我是自然界最偉大的奇迹。自從上帝創造了天地萬物以來,沒有一個人和我一樣,我的頭腦、心靈、眼睛、耳朵、雙手、頭發、嘴唇都是與衆不同的。言談舉止和我完全一樣的從前沒有,現在沒有,以後也不會有。雖然四海之内皆兄弟,然而人人各異。我是獨一無二的造化。”

心中存疑,大緻會失敗,相信自己,則必定成功。在逆境之中,自信即力量,它能讓你自強不息,迎難而上。

人生中最令人感到挫折的,莫過于想做的事太多,結果不但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做,反而想到每件事的步驟繁多,而被“我做不到”的情緒所震懾,以緻一事無成。當你迎接挑戰,首先想到的是“我會赢”,而不是“我可能會輸”,也許你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自信就像是照亮前行道路上的明燈,讓你有足夠的勇氣,不慌不忙。其實,你遠比自己想象的還要好!

04做個會裝傻的聰明人

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世人唯恐自己不夠聰明,卻忽略了糊塗的智慧。正所謂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裝傻,看似糊塗,實際精明。做個會裝傻的聰明人,在低調中修煉自己,把每一次說不懂的機會,都當做人生的轉折點,不斷積累自己。用裝傻來迷惑對手,用謙遜來武裝自己,然後靜待時機,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

裝傻,給他人讓步,予自己便利。做個會裝傻的聰明人,不貪圖眼前利益,忍得一時之氣。“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何嘗不是一種為人處世的謀略。

莎士比亞在《皆大歡喜》中說,“愚者自以為聰明,智者則有自知之明。”成熟的稻子,往往都會低下高貴的頭。人亦應如此。

05拒絕拖延,現在行動

拖延是對生命的揮霍。拖延是對惰性的縱容。拖延是成功最大的障礙。

拖延,是完美主義者在等待萬事俱備。拖延,是害怕失敗者在逃避困難。拖延會消耗人的進取心,拖延會剝奪人的責任感。

拒絕拖延,你需要行動,再行動,永遠行動!拒絕拖延,就是停止一切白日夢,現在就開始。

要知道,諸如“明天”、“下禮拜”、“将來”之類的句子,跟“永遠不可能做到”意義相同。

06夢想+失敗+挑戰=成功之道

周星馳在電影《功夫足球》裡說,“做人如果沒有夢想,跟鹹魚有什麼分别?”中國台灣當代作家、散文家林清玄先生說,“擁有自己的夢想,就能維持自己的熱力。”

夢想,是破土而出的新芽,是生生不息的渴望,是孜孜以求的方向。

如果說,夢想是成功的引子,那麼挑戰就是獲得成功的不二法門。而失敗恰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學習經曆。

逃避失敗就是逃避成功,迎接挑戰才能抓住機遇。

追夢路上,唯有無畏失敗,勇敢挑戰,方能打開成功之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