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作者:随性自由的藝術家j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唐 錾刻飛天金栉

通高12.5、寬14.5、厚0.04厘米

金栉為頭飾,用薄金片镂空錾刻而成。馬蹄形,下部呈梳齒狀。栉面上部滿飾花紋,中心主紋以卷雲式蔓草做地,上飾兩對稱的奏樂飛天。飛天下方飾一朵如意雲紋,周邊飾多重文飾帶,分别為單相蓮瓣紋、雙線夾蓮珠紋、镂空魚鱗紋帶、镂空梅花間蝴蝶紋帶等。

地處江淮平原東部的揚州,一直是中國古代南北水陸交通的樞紐和東西物流集散的都市,更是讓曆代詩人吟詠魂牽之地。揚州的曆史,如澎湃的廣陵潮,高潮疊起,連綿不絕,既經曆了“歌吹沸天”的繁盛,也飽受過“廢池喬木”的悲怆。繁華落盡見真淳,曆史的煙雲早已随着時間的流逝覆上塵埃,而真正随着揚州繁盛的曆史、深厚的文化底蘊留下的,是大批珍貴的文物。揚州博物館依托這個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取得了長足發展。從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到春秋戰國以來的金銀器、陶瓷、玉器、名人書畫、各類雕刻藝術品,一直到近代以來的名家作品都有收藏,藏品豐富、門類齊全、地方特色鮮明。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元 磁州窯白釉褐彩雙鳳紋罐

該物高40、口徑24厘米。罐直口,溜肩,球形腹,腹下部漸收,玉璧形砂底。器内滿施醬釉,器外在白釉上繪褐花。肩部繪鳳紋和花葉紋帶,腹部兩面如意形開光内繪一展翅飛翔的鳳,周圍填卷雲紋,開光之間飾菊花紋。彩繪用雙勾平塗和實筆點劃結合的筆法,以深褐色勾線,以淺褐色渲染。罐體碩大,胎質厚重,圖案線條流暢,風格豪放,是元代磁州窯代表作。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清乾隆 青花貫耳六角瓶

高66、口徑18厘米

瓶為傳世品。

瓶通體作六方形,敞口,細高頸,折肩,深腹,外撇圈足,胎質潔白細膩,釉質瑩潤。通體繪鮮豔的青花圖案,層次分明。

口下、肩、圈足均繪回紋。

頸部繪如意紋和各不相同的折枝花紋。腹部每面繪一組不同的折枝花果圖案,有靈芝、壽桃等紋飾,并以如意花草作轉角裝飾,青花色澤雅緻,紋飾豐富,器型碩大,是乾隆官窯精品。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楊吳 雙人首蛇身木俑

寬17.7、通高23.3厘米

該木俑為雙人首共一蛇身的造型,兩頸交叉,使蛇身呈圓周狀,二人首為兩目相背的側面相。面目線條清晰,頭部似戴風帽狀與蛇體相吻接。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元 景德鎮窯青白釉镂空折枝花高足杯

高12.7厘米 口徑11.2厘米 底徑5厘米

 詳情:杯敞口外撇,深腹,喇叭形,高圈足,挖足較深,杯身與圈足分别作粘合殘器,相接處有明顯接痕。胎色灰白,緻密厚重,施青白釉,足底露胎,杯口内沿飾回紋圖案,外壁腹部镂空雕牡丹、梅花、菊花折枝花卉圖案,下至底飾以豎弦紋。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唐 長沙窯青釉褐綠點彩雙耳罐

高17厘米 口徑8.8厘米

詳情:罐直口,粗頸,削肩,直筒形腹,底内凹。頸肩連接配接處置對稱泥條雙系。胎灰黃,施青黃色釉,不及底。腹部兩面各以褐彩點繪雞心形外圈,内均繪一圈藍彩點。兩外圈之間各以一中心點藍彩的褐圈填飾,圖案簡潔明快,有濃郁的西亞風格。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楊吳 木雕琵琶

曲頸17.4,身長55.2厘米

該件木雕琵琶為明器,器身實心,頸部曲折成直角,上有弦軸四根,屬四弦四柱琵琶造型。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清 金冠及嵌珠寶龍鳳金簪

金冠底徑8.3,高6.8厘米,重32.4克

該發冠用純金制作,冠由冠圍,冠梁及兩側冠耳組成,每塊面均分别錾刻凸起的連珠紋和連珠雲紋。冠圍前後左右各有兩兩相對的穿孔,為穿扡發簪之用。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唐 彩繪舞蹈女陶俑

高28.2厘米

  俑灰陶質,面部豐滿,頭梳并立雙高髻。腰身彎曲,低頭側目,作舞蹈姿态,面部施粉,唇塗朱紅,着襦裙,披帔肩。短溽殘存金彩,裙為鮮豔的水綠色,雲頭履亦施金彩。女舞俑面目秀麗,舞姿優美,為唐代優秀的雕塑藝術。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釭燈通高58厘米,寬35厘米

  釭燈由燈盤、燈罩、導煙管和三足釜形底座四部分組成。燈罩雙層,外層镂空,内層卡扣在燈盤搖桿上,轉動搖桿,就可使内層燈罩的視窗在約150°的範圍内随意移位,以此調節通光量。燈體兩側各設定一根導煙管,導煙管的兩面各以陰線刻飾一條昂首爬升的蛟龍紋樣,裝飾生動簡潔,這樣的裝置可将燈油芯或燭炬燃燒時産生的煙塵廢氣導向釜形底座。底座中空,可以貯水,煙氣就消融于釜内,進而達到了淨化空氣,減輕室内污染的目的。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元 宣慰使司都元帥府夜行銅牌

寬14、厚0.7、徑17.2厘米 此牌為圓形上有葉蒂及穿孔,正面有字四行,陽刻凸起,皆楷書,中行字迹略大,文曰:“宣慰使司都元帥府”八字,右側有“公務急速”四字,左側兩行為“持此夜行,玄字拾号”八字。背面有兩行文字,右側一行為當時色目人所習用的阿拉伯紋,含義為“違者殺”,左側一行系八思巴文,其含義為“必誅滅”。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戰國 銅劍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清 雕版版片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相傳大禹治水後,分天下為九州,揚州即其中之一。揚州是古“九州”之一,由于當時全國就分為九州,是以九州又一直被當作整個國家、“天下”的代名詞。而當時的揚州範圍相當于淮河以南的中國東南地區(《禹貢》曰:淮海惟揚州,沿于江海,達于淮泗)。

至于“揚州”因何得名,則衆說紛纭。潘寶明認為大體有四說:

1、與樹有關。《春秋元命苞》雲:“厥土下濕而多生楊柳,以為名”。沈括《夢溪筆談》雲:“揚州宜楊,荊州宜荊”。李鬥《揚州畫舫錄》記:“揚州宜楊,在堤上者更大。……或五步一株,十步雙樹,三三兩兩,立園中”。在這種說法中,揚州常被寫成楊州。

2、與水有關。《釋名》雲:“揚州州界多水,水波揚也。”《詩經》釋文曰:“揚,如字,激揚也”。

3、與地氣人性有關。《爾雅注》雲:“江南其氣躁勁,厥性輕揚,故曰楊。楊,揚也。”

4、“揚”由“越”來。《周禮正義》雲:“此州地苞百越,揚、越聲轉,義亦同,揚州當因揚越得名,猶荊州之與荊楚義亦相因矣”。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新石器 三流壺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新石器 豬形罐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西周 宜候夨簋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西周 犧首匜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西周 三輪盤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西周 青銅镂空獸耳扁體簋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西周 青銅夔龍紋鼎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西周 青銅夔耳簋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西周 青銅鴛鴦形尊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西周 青銅獸面紋簋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西周 青銅乳丁紋簋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西周 青銅附耳弦紋盤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西周 青銅鼎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西周 青銅帶環簋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西周 青銅帶蓋提梁卣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西周 青銅伯簋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西周 角狀器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有2480多年文字可考的曆史。

  最早源于春秋時期,今揚州市區附近稱邗國。公元前486年,吳滅邢,築邢城,開邢溝,連接配接長江、淮河。越滅吳,地屬越;楚滅越,地歸楚。公元前319年,楚在邗城舊址上建城,名廣陵。秦統一中國後,設廣陵縣,屬九江郡。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春秋 青銅帶蓋提梁盉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春秋 青銅虎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春秋 青銅蟠虺紋三足盤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春秋 青銅蟠螭紋鑒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春秋 青釉對稱弧線紋直腹原始瓷罐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春秋 蟠螭紋銅盉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戰國 錯銀銅車毂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東漢 杜氏西王母瑞獸畫像銅鏡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西漢 四乳四螭銅鏡

  漢代,揚州稱廣陵。江都,長期是王侯的封地。吳王劉濞 “即山鑄錢,煮海為鹽”,開鹽河(通揚運河前身),促進了經濟的發展。為了加強民族關系,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漢武帝把江都王劉建的女兒劉細君嫁到烏孫國,比王昭君嫁到匈奴還早80多年。東漢末年,張嬰率領的農民起義軍在廣陵一帶轉戰十餘年後,雖被廣陵太守張綱誘降,但不久,許多農民起義軍又響應黃巾起義,揚州城戰火紛飛。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西漢 四輔首銅壺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西漢 銅釭燈

釭燈由燈盤、燈罩、導煙管和三足釜形底座四部分組成。燈罩雙層,外層镂空,内層卡扣在燈盤搖桿上,轉動搖桿,就可使内層燈罩的視窗在約150°的範圍内随意移位,以此調節通光量。燈體兩側各設定一根導煙管,導煙管的兩面各以陰線刻飾一條昂首爬升的蛟龍紋樣,裝飾生動簡潔,這樣的裝置可将燈油芯或燭炬燃燒時産生的煙塵廢氣導向釜形底座。底座中空,可以貯水,煙氣就消融于釜内,進而達到了淨化空氣,減輕室内污染的目的。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西漢 青釉雙獸系帶蓋原始瓷瓿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東漢 陶竈

竈呈船形,兩頭平齊。前有火門,後有出煙孔。竈面有三竈眼,中間較大,上置甗,前後兩個較小,各置一小鍋。竈前後的擋闆以鉚釘焊接。該竈以銅鑄成,頗為少見。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漢 玉舞人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西漢 虎形玉佩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西漢 嵌玉鎏金銅帶闆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西漢 玉劍X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西漢 玉瑗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西漢 玉璜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西漢 夔龍紋玉璧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西漢 蟠螭紋鏡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西漢 博山形羽人銅香熏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西漢 餅金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三國吳 青釉八系帶蓋瓷扁壺

三國時期,魏吳之間戰争不斷,廣陵為江淮一帶的軍事重地。

  南北朝時期,廣陵屢經戰亂,數次變為“蕪城”,但由于勞動人民數百年的辛勤開發,經濟地位在恢複中不斷提高。北周改廣陵為吳州。山東青州、充州一帶的移民南遷廣陵一帶,促進了揚州的經濟發展。

  公元589年,陳滅,建立了統一的隋政權。隋改吳州為揚州,置總管府。炀帝時,開大運河連接配接黃河。淮河、長江,揚州成為水運樞紐,不僅便利交通、灌溉,而且對促進黃河。淮河、長江三大流域的經濟、文化的發展和交流起到重要作用,奠定了唐代揚州空前繁榮的基礎。公元605年一616年,隋炀帝三下江都(今揚州)。 618年被部下宇文化及所殺,最後葬于雷塘(今揚州近郊)。隋末農民起義軍李子通建都揚州,國号吳。公元626年,複稱揚州,治所自此在今揚州。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三國吳 青釉瓷雞籠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三國吳 越窯青釉鼈形水注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201502揚州博物館-東晉 德清窯褐釉雞首瓷壺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201502揚州博物館-東晉 德清窯褐釉雙系弦紋瓷尊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201502揚州博物館-東晉 黑釉香熏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201502揚州博物館-東晉 洪州窯青釉褐彩四系帶蓋瓷罐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201502揚州博物館-東晉 醬釉雙雞首壺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201502揚州博物館-東晉 宜興窯青釉龍首把直流瓷尊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東晉 越窯青釉褐彩羊形瓷燭台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東晉 瓯窯青釉褐斑瓷小罐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201502揚州博物館-西晉 灰陶魂瓶

魂瓶由頂蓋和瓶身兩部分組成,共四層,比較完整,該墓地有紀年墓磚銘文:“元康七年七月十日”和“廣陵郡與縣張平”,反映了該器的年代和制作特點。魂瓶上的堆塑人物較多的反映了佛教的内容,對于了解和研究揚州地區早期佛教的傳播情況,提供了十分有價值的資訊。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西晉 雙錢紋墓磚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西晉 越窯青釉獅形瓷燭台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西晉 越窯青釉雙複系盤口瓷壺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西晉 越窯青釉羽翼紋瓷虎子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南朝 青釉覆蓮雞首壺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南朝 青釉四系盤口瓷壺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南朝 瓯窯青釉瓷虎子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南朝 瓯窯青釉瓷壺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南朝 瓯窯青釉蓮紋瓷盤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南朝 瓯窯青釉蓮瓣紋瓷碗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隋 隋代江都城牆遺址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隋 青釉辟雍硯

  唐代的揚州,農業、商業和手工業相當發達,出現了大量的工場和手工作坊。不僅在江淮之間“富甲天下”,而且是中國東南第一大都會,時有“揚一益二”之稱(益州即今成都)。揚州是南北糧、草、鹽、錢、鐵的運輸中心和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曾為都督府、大都督府、淮南道采訪使和淮南節度使治所,領淮南。江北諸州。在以長安為中心的水陸交通網中,揚州始終起着樞紐和中心的作用。作為對外交通的重要港口,揚州專設司舶使,經管對外交往和友好往來。唐代揚州和大食(阿拉伯)交往頻繁。僑居揚州的大食人數以千計。波斯、大食、波羅門、昆侖、新羅、日本、高麗等國人成為僑居揚州的客商。日本遣唐使來揚州和高僧鑒真東渡日本,促進了中日兩國的政治。經濟、科學和文化的交流。揚州人李善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礎上,重新注釋的《文選》,旁征博引,為後人儲存了大量已散失的重要文獻資料。其子李邕,不僅文章、詩歌很有影響,也是繼虞世南、諸遂良之後的大書法家之一。張若虛為“吳中四傑”之一,僅《春江花月夜蔔首,就有“以孤篇壓倒全唐”之譽。公元684年,徐敬業。駱賓王在揚州起兵反對武則天執政。

  唐末五代,軍閥混戰,揚州遭到嚴重破壞。楊行密在揚州建立政權,史稱“楊吳”,有短時間的經濟恢複。不久,又陷人戰争的破壞之中。公元960年,北宋建立。農業、手工業迅速發展,商業進一步繁榮,揚州又再度成為中國東南部的經濟、文化中心,與都城開封相差無幾。商業稅收年約8萬貫,在全國居第三位。公元 1127年,高宗趙構在金人的進逼下,遷都揚州一年,更促進了揚州的繁榮。1275-1276年,李庭芝、姜才率軍隊與揚州人民一起向元軍開展了不屈的鬥争,不幸殉難,揚州城隻剩數千人。100多年間,揚州一直是抗金、抗元的戰場。韓世忠、劉琦、嶽飛等南宋名将在這一地區進行了艱苦的鬥争。戰争使經濟和社會遭到嚴重破壞,但在局勢相對穩定的情況下,揚州的經濟又不斷恢複發展。在文化上,歐陽修、蘇轼、秦觀、姜夔、王令等在揚州留下大量傳世名作。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隋 洪州窯青釉印花瓷缽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隋 青釉雞首龍柄壺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隋 青釉盤口壺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唐 八卦十生肖銅鏡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唐 白地綠彩帶蓋張字款瓷粉盒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唐 白釉點綠彩盤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俑灰陶質,面部豐滿,頭梳并立雙高髻。腰身彎曲,低頭側目,作舞蹈姿态,面部施粉,唇塗朱紅,着襦裙,披帔肩。短溽殘存金彩,裙為鮮豔的水綠色,雲頭履亦施金彩。女舞俑面目秀麗,舞姿優美,為唐代優秀的雕塑藝術。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唐 茶末釉貼花枕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唐 長沙窯青釉褐彩瓷水盂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唐 長沙窯青釉褐彩連珠花紋瓷罐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罐直口,粗頸,削肩,直筒形腹,底内凹。頸肩連接配接處置對稱泥條雙系。胎灰黃,施青黃色釉,不及底。腹部兩面各以褐彩點繪雞心形外圈,内均繪一圈藍彩點。兩外圈之間各以一中心點藍彩的褐圈填飾,圖案簡潔明快,有濃郁的西亞風格。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唐 長沙窯青釉綠彩執壺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唐 長沙窯釉下彩獅形瓷燭台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唐 各州銘文磚一組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唐 鞏縣窯黃釉絞胎碗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唐 鞏縣窯三彩鴨形瓷酒器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唐 黑釉枕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唐 灰陶駱駝俑

俑為實心體陶塑。駱駝跪伏,雙耳豎立,大眼突出,鼻孔呈呼氣狀,張口露牙,鼓腮,頭頸上揚,上下颌交錯,似在咀嚼食物。駝峰高聳,背馱包袱,包袱上端飾獸面紋。此物形體碩大,生動寫實,是唐代陶塑精品。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北宋 景德鎮窯青白釉香薰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北宋 登封窯白釉珍珠地劃花紋瓷梅瓶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北宋 景德鎮窯青白釉瓷帶托台盞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北宋 景德鎮窯青白釉瓷注子溫碗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北宋 景德鎮窯青白釉瓜楞瓷瓶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北宋 仲舉澄泥銘硯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宋 紅陶胡人踏鼓蹴鞠像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宋 泥塑童戲像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宋 陶井神像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宋 青白釉堆花子母粉盒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宋 吉州窯黑釉雙鳳紋盞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宋 建窯黑釉兔毫盞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宋 醬釉柳鬥罐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宋 景德鎮窯青白瓜釉楞形帶蓋瓷罐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宋 景德鎮窯青白釉口家合子記瓷粉盒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南宋 吉州窯綠釉花卉紋三乳足瓷爐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南宋 吉州窯綠釉镂空人物劃花紋瓷枕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南宋 景德鎮窯青白釉瓷水滴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南宋 綠釉乳釘紋三足爐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南唐 金佛像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南唐 綠釉執壺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南唐 青釉花口盤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南唐 青釉銀盞托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元、明兩代,揚州經濟發展加快。來揚州經商、傳教、從政、定居的外籍人日漸增多,其中仍以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為最。元時,幾次整治運河揚州段,基本形成了今天的走向,恢複了曾一度中斷的漕運,揚州又迅速繁華起來。明時,随着商品經濟的發展,孕育了資本主義關系的盟芽。揚州的商業主要是兩淮鹽業的專賣和南北貨貿易。鹽稅收人幾乎與糧賦相等。商業擴大到舊城以外。手工業作坊生産的漆器、玉器、銅器、竹木器具和刺繡品、化妝品都達到相當高的水準。為防止倭寇再次入侵,公元1556年,揚州又建“新城”。在文化上出現了睢景臣等一批雜劇、小說家。在元末農民起義中,張士誠上司的農民起義軍堅持了16年。明朝滅亡後,為阻止清兵南進,南明督師史可法率軍堅守揚州,甯死不降,表現了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城陷後,清軍屠城10日,死者數十萬。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元 磁州窯白釉黑彩鳳紋四系瓷罐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元 磁州窯白釉黑褐彩花卉紋瓷罐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元 德鎮窯青花梅月竹節形高足瓷杯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元 皇甫銅權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元 吉州窯白釉刻花梅月紋瓷罐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元 青白釉鋪首飾瓷瓶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寬14、厚0.7、徑17.2厘米

此牌為圓形上有葉蒂及穿孔,正面有字四行,陽刻凸起,皆楷書,中行字迹略大,文曰:“宣慰使司都元帥府”八字,右側有“公務急速”四字,左側兩行為“持此夜行,玄字拾号”八字。背面有兩行文字,右側一行為當時色目人所習用的阿拉伯紋,含義為“違者殺”,左側一行系八思巴文,其含義為“必誅滅”。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元 長治窯白釉褐彩供養人瓷像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明永樂 青花纏枝蓮紋扁壺

此物高44、口徑8.2厘米。壺為傳世品。扁壺為酒器,小口微侈,細頸,溜肩,扁鼓腹,圈足,胎質細膩純淨,白釉微泛青色。通體繪疏朗的青花紋飾。頸部兩道紋飾帶分繪小纏枝蓮花圖案,腹部滿繪勾蓮的纏枝蓮花,青花用料為蘇尼勃青,色澤清晰明快,絢麗鮮豔,局部有結晶斑點,器型碩大,圖案精美。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明 玉鼓釘紋雙螭耳杯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明 宣德銅爐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明 甜白釉碗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明 陶男俑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明 青花雲龍紋葫蘆瓶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明 青花一把蓮盤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明 鳴岐款方形銅手爐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明 龍泉窯青釉諸葛瓷碗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明 孔雀綠釉下黑花開光人物瓶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明 景德鎮窯五彩鳳穿牡丹紋瓷罐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明 景德鎮窯青花蟾宮折桂紋瓷碗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明 景德鎮窯青花雙獅結帶繡球紋瓷盤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明 景德鎮窯青花人物紋小瓷罐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明 景德鎮窯青花花卉紋瓷碗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明 景德鎮窯仿宣德年制青花纏枝紋三足瓷爐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明 景德鎮青花團花獅紋帶蓋瓷瓶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明 景德鎮青花瓷男孩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明 金钗金簪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明 黃釉綠彩龍紋盤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明 白釉五彩人物碗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清 蝶型白玉花片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清 白玉和合二仙圓牌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清 碧玉如意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清 鬥彩暗八仙紋碗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清 高山流水遇知音木闆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清 廣彩人物花鳥紋雙耳瓷碗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清 景德鎮窯仿乾隆款蘭地貼金象耳瓷尊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清 景德鎮窯仿成化款素三彩人物瓷瓶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清 景德鎮窯仿乾隆款五彩葫蘆瓷瓶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清 景德鎮窯五彩瓷盤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清 景德鎮窯胭脂釉喜鵲梅花瓷瓶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清 磚雕觀音像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清 青花芭蕉紋玉壺春瓷瓶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清乾隆 冬青釉帶蓋瓷葫蘆瓶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清乾隆 爐均釉雙耳瓷罐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清乾隆 霁紅釉玉壺春瓷瓶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清雍正 白地鬥彩瓜楞直口瓷瓶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清雍正 白地紅彩草葉紋葫蘆形瓷水盛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清雍正 綠釉纏枝紋瓷盤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清雍正 青花海水龍紋高足瓷盤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清 天青釉獸耳瓷尊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清 王炳榮雕雲龍紋綠釉筆筒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清 景德鎮窯青花瓷香爐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清康熙 素三彩暗龍紋花蝶瓷碗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清康熙 白裡黃地綠釉龍紋瓷碗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清乾隆 黃地綠釉蓮花紋盤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清代官窯款識照片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博物館-現代 象牙雕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
揚州雙博物館 文物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