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喜歡你,你不要走!”杭州90後女教師說“再見”,孩子們的舉動讓人看哭

作者:星星飛翔

11月27日中午,唐琦芳登上了傳回杭州的飛機。

下一次來四川省廣元市,她不知道還要過多久。看着還沒有完全熟悉的地方,她内心五味雜陳。

3個月的支教,結束了。

唐琦芳是杭州濱江長河中學的科學老師,今年8月來到廣元市朝天區朝天鎮第一國小支教,開起了一段奇妙而溫暖的旅程。

離開時,學校舉行了歡送會,幾十名孩子圍着她,哭着表達着不舍。

“我喜歡你,你不要走。”孩子們将所有的情感都寫進離别卡片,唐琦芳将這些卡片都裝進了行李。“我們有約定,等他們讀好書走出山區,一定要來杭州團聚。”

“我喜歡你,你不要走!”杭州90後女教師說“再見”,孩子們的舉動讓人看哭
“我喜歡你,你不要走!”杭州90後女教師說“再見”,孩子們的舉動讓人看哭
“我喜歡你,你不要走!”杭州90後女教師說“再見”,孩子們的舉動讓人看哭
“我喜歡你,你不要走!”杭州90後女教師說“再見”,孩子們的舉動讓人看哭
“我喜歡你,你不要走!”杭州90後女教師說“再見”,孩子們的舉動讓人看哭

90後女教師支教四川,

當地孩子獨立得讓人心疼

“還記得您第一天走進教室的情景,您紮着馬尾辮,戴着金邊圓眼鏡,和藹可親地拿着手機給我們彈一閃一閃亮晶晶。”這是四年級的一名學生對唐琦芳的描述。

她總是紮着馬尾辮,面帶笑容。

“我喜歡你,你不要走!”杭州90後女教師說“再見”,孩子們的舉動讓人看哭

唐琦芳,1993年出生,在長河中學已工作了6年。之前支教,區教育局對接幫扶的是貴州和恩施。今年夏天,對接的地方改成了四川廣元朝天區。

“之前也做過功課,知道鄉裡孩子接觸科學實驗并不多,我想給他們帶去不一樣的東西,讓他們感受到科學是一門非常有趣的學科。”抱着這樣的想法,唐琦芳報名,成為了一名支教老師,任期3個月。

去年剛結婚的她,原本計劃今年要寶寶的。“計劃隻能推遲,幸好我家屬挺支援我的。”

“我喜歡你,你不要走!”杭州90後女教師說“再見”,孩子們的舉動讓人看哭

事實上,這趟支教,唐琦芳體驗到了作為教師真正的成就感,“成就感是這些可愛的孩子們給我的,他們求知的眼神發着光,有趣的科學讓他們打開了世界的大門,而我也成為了這個領路人。”

出發前,她也設想過種種困難,做好了心理準備。

條件的确比不上經濟發達地區,但是更需要關心的還是當地的孩子。

“知道當地肯定有很多留守兒童,沒想到的的是,這個數量比我們預想的要大得多,都是七八十歲的爺爺奶奶帶着生活,交通工具也沒有,全靠兩條腿走。班上一半孩子都住校,三個星期才能回一趟家,他們獨立得讓人心疼。”雖然生活技能滿分,但這些孩子在課堂上的回報很慢,因為長期沒有家長的陪伴,總是有些怯怯的。

“支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唐琦芳說。

捐贈6000元體育用品,

孩子哭着送别滿是不舍

唐琦芳需要做的是盡快“勾”起孩子們的興趣。

是以在課堂上,她盡可能生動地講解着知識,利用了很多實驗和模型,讓孩子們能夠參與進來。每次課堂結束,孩子們都會纏着她問問題,将課堂的内容延伸開來。唐琦芳很欣慰,“孩子們對知識是充滿好奇的,這就是一個好的開始。”

在朝天鎮第一國小,專職科學老師隻有一名,另外的都是兼職和轉崗的。唐琦芳作為專業教師,是帶着任務來的,将杭州這邊優質的教學方法傳授給當地老師。

除了學習,唐琦芳在生活中也和孩子們打成一片。因為宿舍在學校外面,她盡可能多地在學校裡和孩子們待在一起。

“我喜歡你,你不要走!”杭州90後女教師說“再見”,孩子們的舉動讓人看哭

“這些孩子都太可愛了。”唐琦芳到了這裡,第一件事就是要适應孩子們的鄉音。孩子們的語速很快,又帶着往上揚的聲調,是以她常常要先分辨一下再作出反應。開玩笑的時候,她也入鄉随俗地将“同學們”改口成了“娃兒們”。

3個月時間,說長不長,說短又不短。

“感覺剛剛融入了這裡,又要離開了。”唐琦芳說。她總覺得應該留下些什麼,便自付6000元采購了一些體育用品,送給學校。

“我喜歡你,你不要走!”杭州90後女教師說“再見”,孩子們的舉動讓人看哭

令唐琦芳意外的是,這些山區的孩子,剛來時那麼迅速地就接受了她這個陌生老師,離别時又那麼熱烈地表達着對她的不舍。

歡送會上,孩子們都圍着唐琦芳抹眼淚,“老師你能不能不要走”,尤其是幾個男生,眼淚嘩嘩的。

“我喜歡你,你不要走!”杭州90後女教師說“再見”,孩子們的舉動讓人看哭

唐琦芳安撫着這些孩子,心裡也很難受。“其實也挺能了解的,畢竟家長們都不在身邊,一旦有人用心對待他們,他們就會依賴。”比如說,一個小男生,今年剛從其他學校轉校過來,平時愛調皮搗蛋,唐琦芳課後找他聊過幾次,男生就很信任她了。

“你們要好好念書,一定要學好科學,我們在杭州相聚。”唐琦芳說,自己的這次支教,隻是給當地的孩子打開了一扇很小的門,希望後面支教的老師能将這扇門開得越來越大,繼續開闊這些孩子的眼界,帶領他們走出大山,好好看看這個世界。(記者 楊茜 通訊員 陳翀)

來源: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