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左宗棠身陷“樊燮案”,鹹豐下旨就地正法,此人一句話救了他的命

鹹豐九年,對于左宗棠來說是一個必須銘記的年份。這一年發生了著名的“樊燮京控案”,左宗棠被湖廣總督官文彈劾。是以時左宗棠在湖南巡撫駱秉章麾下為幕,是以被人指責為“天下第一劣幕”。而以胡林翼、曾國藩為首的湘軍集團卻極力維護左宗棠,稱“國家不可一日無湖南,而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

左宗棠身陷“樊燮案”,鹹豐下旨就地正法,此人一句話救了他的命

官文參左,胡林翼保左,這起轟動朝野的大案很快引起了鹹豐帝的重視,接下來便上演了一場經典的官場智鬥。結果先按下不表,還是從頭說起。

樊燮案的經過

鹹豐四年(1854),左宗棠受湖南巡撫駱秉章之邀,第二次入佐湖南巡撫幕府,為時長達六年之久。由于左宗棠包攬了湖南軍政大權,進而導緻了布政、按察兩司長官包括巡撫駱秉章本人都成了伴食。

尤其是左宗棠脾氣古怪,行事耿直,在不同程度上損害了官場和社會上一部分人的利益,因而不可避免地要遭受這些人的嫉恨與反對。

左宗棠身陷“樊燮案”,鹹豐下旨就地正法,此人一句話救了他的命

樊燮是湖北恩施人,參軍後略有軍功,加上他會鑽營,很快便升到了湖南永州總兵的位置。然而這個樊燮也不是什麼好鳥,官聲很差。他經常抽調士兵在家裡幹私活,連姨太太的衣服都讓士兵洗。

不僅如此,樊燮平時抽煙、喝酒、打牌幾乎是五毒俱全,而所有的開銷都在軍營裡實報實銷。僅僅是挪用軍饷一項,有據可查者就多達九千多兩。當時湖南是太平天國運動的重災區,财政很吃緊,樊燮敢頂風作案,卻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樊燮背後的靠山不是别人,就是湖廣總督官文,官文的愛妾是樊燮的親戚。就這樣一個官聲極差的人,官文還上奏舉薦他為湖南提督。

官文雖然是總督,但具體分管湖南軍政事務的還是駱秉章,确切地說是左宗棠。官文繞過駱秉章舉薦樊燮是有違官場遊戲規則的,是以幾天後,駱秉章就上了一道參劾樊燮的奏折。

左宗棠身陷“樊燮案”,鹹豐下旨就地正法,此人一句話救了他的命

鹹豐帝的批示很快就下達了:

樊燮立即開缺

。這下提督沒做成,反而連總兵也丢了。不過樊燮和官文都很清楚,左宗棠才是湖南的老大,人稱“二巡撫”,這個彈劾奏折必然出自他之手。

為了争取主動逃脫懲罰,樊燮也不得不低頭,他親自前往長沙拜谒左宗棠,希望走走後門看有沒有鹹魚翻身的可能。

左宗棠是一個目空一切的狂才,湖南的官員在他眼中都是下屬,樊燮此時為戴罪之身,又有事求上門來,态度理應要謙卑。可是樊燮不知哪根筋沒轉過來,見了巡撫駱秉章時,尚知單腿跪地行大禮,而見了左宗棠,卻僅僅是拱了拱手表示禮節性的問候。

左宗棠看他本來就不爽,于是當即大聲呵斥道:

“武官見我,無論大小,都要請安。你為何不請安?”

樊燮平時做大慣了,也把自己前來的目的抛在了腦後,便頂撞了一句:

“朝廷體制沒有規定武官見師爺要請安的。武官再受輕視,可我畢竟是朝廷二品大員,憑什麼給你請安?”

左宗棠身陷“樊燮案”,鹹豐下旨就地正法,此人一句話救了他的命

要說樊燮這話有禮有節沒毛病,朝廷确實有這樣的規定。可樊燮忘了,左宗棠不是普通的師爺,而是“二巡撫”。左宗棠也沒料到他是這個态度,不由惱羞成怒,就脫口大罵一句:“王八蛋,滾出去!”罵完了還不解恨,就想上去踢一腳,當然也有人說是打了耳光。

樊燮很快就到官文面前去控告左宗棠,此前官文對駱秉章參劾樊燮本來就有成見,于是決定要參上左宗棠一本,而且要将他置于死地。這就是“樊燮案”的大緻經過。

官文這道參劾左宗棠的奏折同樣也是句句在理。官文說左宗棠是“劣幕”,并說湖南巡撫衙門是“一官兩印”。意思是湖南巡撫出了個品行惡劣的幕友左宗棠,他專橫跋扈,越權幹政,大權如此旁落,還成什麼體統,滿人的江山是不是要換天了。

左宗棠身陷“樊燮案”,鹹豐下旨就地正法,此人一句話救了他的命

左宗棠身陷囹圄幾乎丢了命

官文是個老官僚,他參劾左宗棠不僅有事實依據,而且出手極其陰狠。按照《大清律例》,官員縱容幕友出署結交者,革職;督撫藩臬幕友被人參劾者,即将督撫治罪。顯然,官文此舉不僅僅是針對左宗棠,而且把駱秉章和前任湖南巡撫張亮基(也曾聘用過左宗棠為幕)也牽連了進來。

鹹豐皇帝接到參劾奏折後,原本對曾國藩、胡林翼等漢人大臣極不放心的他,果然産生了警覺。上谕批示下令官文查辦左宗棠,并給出處理意見:

“左某如果有不法情事,即行就地正法”

。如此形勢就很嚴峻了。

幸好湖北巡撫胡林翼與官文有不錯的私人感情,在他的周旋下,左宗棠才沒有按照正常的司法程式被逮捕下獄。鹹豐的谕旨一下,湖南的官員彈冠相慶,有人甚至在左宗棠家的大門上偷偷寫下了

“欽加劣幕銜幫辦湖南巡撫左公館”

,以此來發洩心中的不滿。

左宗棠身陷“樊燮案”,鹹豐下旨就地正法,此人一句話救了他的命

為了不牽連其他人,左宗棠與鹹豐九年十二月向駱秉章提出了辭職,同時也結束了他的幕友生涯。就在左宗棠前途未蔔,福禍難料之時,一場以胡林翼、曾國藩等人為首的營救行動也在暗中拉開了序幕。

人必須要救但一定要講究政策

在營救左宗棠的過程中,關鍵人物有兩個,一個是執掌中樞的肅順,另一個是潘祖蔭。

肅順是鹹豐朝的第一紅人,他是宗室貴胄,卻又十分重用漢人官僚,曾國藩就時常得到他的提拔重用。對于湖南的這次重大事件,肅順也十分關注,但他不便親自出面,便将此事交給了自己的幕友,訓示他趕緊采取行動。

這個時候,湖南籍在京的一些官員,也開始紛紛行動起來,王闿運、郭嵩焘很快找到了肅順,請求他在鹹豐帝面前說情。但肅順認為,必須要有人先站出來保奏左宗棠,等到皇上問他的時候,才能從旁說話。是以這保奏的人很關鍵。

左宗棠身陷“樊燮案”,鹹豐下旨就地正法,此人一句話救了他的命

王闿運、郭嵩焘馬上想起了一個人——潘祖蔭。潘祖蔭是鹹豐二年的探花,時任南書房侍讀學士,也是鹹豐帝身邊的紅人。他的祖父就是乾隆朝大名鼎鼎的狀元大學士潘世恩,是以他在朝中有很多故交,說話有分量。

王闿運、郭嵩焘為何要找潘祖蔭呢?這就是問題的關鍵。首先,潘祖蔭不是湖南人,他站出來保奏左宗棠沒有嫌疑;二是潘祖蔭與左宗棠沒有任何私人交情,鹹豐帝不會懷疑他的動機。

既然不是湖南人又和左宗棠沒有交情,潘祖蔭憑什麼要保奏呢?郭嵩焘便設下了一條良計。

郭嵩焘與潘祖蔭都在南書房共事,是以對他比較了解。郭嵩焘先将保奏左宗棠的奏折寫好,然後帶上了三百兩銀票,直接到潘祖蔭家中拜訪。說來也巧,這時潘祖蔭生活頗為拮據,兩人見了面後,郭嵩焘便抛出了正題,說讓他保奏一個人。

左宗棠身陷“樊燮案”,鹹豐下旨就地正法,此人一句話救了他的命

潘祖蔭問保奏的是誰,郭嵩焘卻故意賣關子,說奏折已經寫好,名字不需多問,如果答應,報酬是三百金。他們兩人由于是多年的好朋友,素來互相信任,如今做個順水人情倒也不難,何況還有三百兩的報酬。

兩人酒足飯飽之後,潘祖蔭還是有點不放心,但已經被郭嵩焘拉到了奏事處,将奏折交給了奏事處的太監。直到這個時候,郭嵩焘才告訴他,保奏的人左宗棠。潘祖蔭聽過左宗棠在湖南的情況,也深知他是個人才,是以倒也滿意。

潘祖蔭的奏折很快就遞到了鹹豐帝禦前,他征求了肅順的意見,肅順正好順水推舟,說:

“潘祖蔭國家世臣,所保必可信,請姑寬之,以觀後效。”

鹹豐下旨,令此案慢慢審理,有了回旋的餘地。

官文也很識趣,知道朝中有不少人在保左宗棠,也就見風使舵,說左宗棠固然有錯,但畢竟也是個人才,念他是初犯倒也可以寬恕他這一回。于是,轟動一時“樊燮案”就到此結束了。

潘祖蔭在保奏的奏折中,有這樣一句名言:

“國家不可一日無湖南,而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

正是這句話,救了左宗棠一命。

左宗棠身陷“樊燮案”,鹹豐下旨就地正法,此人一句話救了他的命

左宗棠發迹後,對潘祖蔭的救命之恩一直念念不忘。我們知道,左宗棠向來是一個我行我素的人,從來不給同僚送禮,唯獨對潘祖蔭是個例外,他每年定期都要給潘祖蔭送上一份厚禮,看來左宗棠多少也還是懂點官場潛規則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