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少奇在我軍曆史上的兩大貢獻:開辟華中抗日根據地,重整新四軍

作者:小書童講曆史

1939年1月至1942年3月,根據黨中央訓示,劉少奇率中原局直接進入華中敵後開辟抗日根據地。他緊密結合實際,迅速打開局面,開辟華中抗日根據地,對抗日戰争和新四軍的發展壯大做出了突出貢獻。

劉少奇在我軍曆史上的兩大貢獻:開辟華中抗日根據地,重整新四軍

劉少奇抵達華中後,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向黨中央提出“創造蘇北根據地”的意見,認為“江蘇北部我們沒有正規部隊及黨的機關去活動,亦無地方黨的組織,而這又是有最大發展希望的地區,是以,這是我們突擊方向,應集中最大力量向這方面發展”。具體計劃是彭雪楓、張愛萍部由淮北東進,八路軍從隴海路北南下,陳毅、粟裕部由江南北上,合力開辟蘇北。這個意見得到黨中央的支援。經過一年的努力,新四軍和八路軍于1940年10月在蘇北勝利會師。

劉少奇在我軍曆史上的兩大貢獻:開辟華中抗日根據地,重整新四軍

在華中,劉少奇響亮地提出了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又團結又鬥争的口号,堅持獨立自主地發展自己的武裝力量,建立根據地和“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權。根據這一指導思想,新四軍主動配合國民黨友軍團結抗日。

劉少奇在我軍曆史上的兩大貢獻:開辟華中抗日根據地,重整新四軍

1939年12月,江北新四軍粉粹日軍對皖東的大掃蕩,把從日軍手中奪回的皖東重鎮古河交還給國民黨友軍。但是對國民黨頑固派的反共反摩擦,則堅決發起自衛反擊,先後取得定遠、半塔保衛戰、郭村戰鬥和黃橋戰役的勝利。在發動群衆的基礎上,獨立自主地委派根據地各縣縣長,并根據“三三制”原則成立各級參議會和民主政府,打開了華中敵後抗日局面。

劉少奇在我軍曆史上的兩大貢獻:開辟華中抗日根據地,重整新四軍

劉少奇堅持把思想建設放在黨的建設的首位,向廣大幹部反複強調要在革命的實踐中,加強共産黨員的理論學習和思想意識的修養。

1940年7月1日,為紀念中共誕生19周年,他作了題為《做一個好的黨員,建設一個好的黨》的著名演講。這個演講稿在根據地廣為流傳,影響深遠,是對中國共産黨黨的建設的重要理論貢獻。

劉少奇在我軍曆史上的兩大貢獻:開辟華中抗日根據地,重整新四軍

皖南事變發生後,劉少奇為黨中央制定“軍事上取守勢,政治上全面反攻”的決策提供了正确的意見。

在他建議下,1月20日新四軍新軍部在蘇北鹽城重建,劉少奇任政治委員。同年5月中原局和東南局合并為華中局,劉少奇任華中局書記,他先後主持了1941年5月華中局高幹會議和1942年1月華中局第一次擴大會議,及時統一思想,使華中全黨全軍走上了健康發展的道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