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馮鞏的爺爺馮國璋

作者:五色四藩大視野
馮鞏的爺爺馮國璋
馮鞏的爺爺馮國璋

,本是一片退海之地。然而,風起雲湧的中國近代史,卻讓這個原本默默無聞的地方聞名世界。清朝末年,有這樣一批人來到小站參加新式軍隊的演練,他們後來成了攪動中國曆史的重要人物:袁世凱、馮國璋、徐世昌、曹锟、段祺瑞……這些名字無一不與小站練兵緊緊相連。兵戎鐵戈、馬蹄聲聲中,天津小站究竟發生了什麼?5月13日開始,“城市記憶故事”為您講述小站練兵史話,歡迎關注。

馮鞏曾祖父是馮國璋

講馮國璋不得不先講一下他那個最著名的後裔——馮鞏,他是馮國璋的曾孫。馮國璋娶四房,正室吳氏、繼室彭氏、三姨太王氏、四姨太程氏。正室吳氏生三子一女,其第三子馮家遇又生三子二女,其第三子為馮海崗,也就是馮國璋的孫子了,馮海崗又生三子二女,其第三子就是馮鞏,而馮鞏的兒子叫做馮開誠。

馮鞏的爺爺馮國璋

圖:馮鞏

他們家以“國家海禁開,東方大事起”十字為排輩次序。馮國璋作為起首的“國”字輩。他的五個兒子為“家”字輩,分别取名為家遂、家迪、家遇、家邁、家周。而孫輩從“海”字輩,有海岱、海嵊、海岩、海崗、海島等。曾孫輩本也該從“禁”字,但因政治氣候和社會環境所迫,隻能違逆祖上的遺訓,以示與“反動家庭決裂”。是以到馮鞏這一輩孩子就不再以“禁”字排輩了。而到了馮鞏的下一代,則又接着“開”字的順序取名,馮鞏的兒子就叫作“馮開誠”。

馮鞏的爺爺馮國璋

圖:馮開誠

馮國璋于1859年1月7日(清鹹豐八年十二月初四)出生在直隸(今河北)河間縣西詩經村,馮家原是村中大戶,但到了他爸爸這一代的時候,家道開始中落。他7歲入本村私塾讀書,5年後入其外公家所在地三十裡鋪毛公書院讀書,1876年結業,考試名列前茅。在堂叔馮甘棠的資助下,馮國璋1881年到保定蓮池書院進修2年,但是參加科舉考試卻“屢試不得志”。因家境艱難,1883年辍學回家。為了找尋出路,馮國璋于1884年在經叔父介紹,未告别父母妻子,隻身去大沽口投淮軍,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1885年馮國璋入淮軍直字營當兵。

馮鞏的爺爺馮國璋

圖:馮國璋

進入兵營裡,馮國璋依然不斷地讀書,但不再讀那些古代文化經典了,而是近代軍事書籍。就在他刻苦攻讀的時候,1885年6月,李鴻章在天津創立了北洋武備學堂,它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早的一所專門軍事院校。學堂規定:隻要略通文采而且願意習武的,就加以錄取,馮國璋無疑就是最好的人選,是以通過上級的提拔使其成為學堂的第一期學員。

馮鞏的爺爺馮國璋

圖:北洋武備學堂

在北洋武備學堂學習期間,雖然他攻讀軍事知識,但是他内心裡并沒有忘記通過科舉考試走上仕途。也許是上天眷顧這位優秀學子,歲試的内容不用考八股文。馮國璋擅長數學,1888年他回鄉參加科舉考試,如願以償考中了秀才。李鴻章聽說這件事以後說:“不得了,武校出文生矣。”但是他在這年底的鄉試上,還是名落孫山了。

1889年7月,馮國璋在天津北洋武備學堂以優異成績畢業,留校任教,很早就開始了軍事教育生涯,為以後參與袁世凱的軍校建設,奠定了基礎。

當時馮國璋已屆而立之年,他不安于現狀,想立軍功,出人頭地,于是在1893年進聶士成軍中效力。

馮鞏的爺爺馮國璋

圖:聶士成

效力聶士成部隊

為什麼進聶士成的部隊呢?原因有二:一個是聶士成的部隊使用德國教習和德國操典進行訓練,其實是一支“新軍”,這是吸引馮國璋的地方;再一個就是聶士成的蘆榆防軍駐紮在蘆台,而馮國璋在天津武備學堂的地點在海河左岸,而這一帶也是蘆榆防軍的防禦範圍。基于這兩個因素,馮國璋投聶士成部是順理成章的。

聶士成,晚清愛國将領,字功亭,安徽合肥人,武童出身。初隸團練大臣袁甲三部,後改隸淮軍之劉銘傳部,先後參與鎮壓太平軍和撚軍,累官至記名總兵。1883年(清光緒九年),中法戰争爆發,次年10月,法軍攻占台灣基隆。他主動請戰,率官兵850人赴台抗戰,建立戰功。1892年,升任太原鎮總兵,仍留直隸統率所部淮軍,駐蘆台。

1893年,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召集幕僚研究日俄對東北的威脅,有派人“東遊”考察邊陲地形的讨論。聶士成聞聽之後,主動請纓,率武備學堂學生張祖佑、鄢玉春、馮國璋三人,履勘東部邊境,測繪山川險要,勘查的邊境路線覆寫了東北邊境,并延伸至俄國、北韓,犬牙交錯,曆時八個月,行程二萬三千餘裡。他們一路記事、測繪,形成了一本報告,叫做《東遊紀程》呈送朝廷,成為當時很有價值的軍事地理文獻。

馮鞏的爺爺馮國璋

這就是聶士成與馮國璋結緣的開始。要說這一趟東北之行,那應該說是一次壯觀之旅,緊接着,聶士成與馮國璋又一同迎來了悲催的一場戰争。1894年,中日甲午戰争爆發,聶士成奉命率領部隊入北韓參戰,馮國璋跟随聶士成左右。等到清軍退回到鴨綠江以後,宋慶領銜鴨綠江防禦,沒有能夠擋住日軍的侵略,清軍繼續敗退。在這個一路頹敗的戰争中,唯一打勝的一場戰役,就是聶士成、馮國璋指揮的摩天嶺戰役。

馮鞏的爺爺馮國璋

圖:聶士成血戰八國聯軍

10月24日,清軍全線撤過鴨綠江,沿安東九連城、虎山一線展開防線。當時部署在鴨綠江一線的清軍共82營,2萬8千人,以宋慶為統領。日軍的進攻部隊是山縣有朋大将所部第一軍,共3萬人。雙方交戰不到三天,鴨綠江防線即全線崩潰。日軍突破鴨綠江防線後,兵分兩路進攻沈陽,東路直指遼陽,西路繞道岫岩、海城方向。

在東線,日軍的攻擊主力為第五師團,該部日軍推進迅速,10月30日攻陷戰略要地鳳凰城後(今丹東鳳城),摩天嶺遂成為守衛沈陽的最後一道屏障。當時日軍氣焰嚣張,叫嚣“趕到奉天過新年”,對于摩天嶺,日軍志在必得,認為摩天嶺守軍将不堪一擊,一場大戰即将開始。

當時在摩天嶺,聶士成帶領的軍隊是在孤立無援的危難情況下對敵作戰。馮國璋利用所學軍事知識,建議聶将軍在多處插立清軍旗幟,布下兵衆将廣的疑陣迷惑日軍,又在關鍵處設重兵截擊敵人,這是對兵法上的“虛實并舉”、“聲東擊西”戰術的運用,最後等到了援軍打敗了日寇。

馮鞏的爺爺馮國璋

圖:摩天嶺

随後聶士成軍又接連收複連山關和草河口,擊斃日步兵大尉齋藤正起,打傷日軍炮兵大尉池田綱平和炮兵中尉關谷豁。這在當時的東北戰場上,是唯一的一支戰勝日軍的隊伍。經過甲午之戰,馮國璋已成為聶士成的心腹愛将。戰後馮國璋得到了候補知縣并加五品頂戴的虛銜,聶士成任命他為該軍軍械局督辦。

戰後,馮國璋曾兩次去日本考察。第一次是1895年4月,馮國璋作為武官随裕庚出使日本考察軍事。在日本大開眼界,考察了日本的現代軍事科學及訓練方法和理論。回來後整理出版了幾本兵書。

馮國璋在小站練兵

1896年袁世凱在小站練兵。袁世凱請蔭昌給他推薦人才,蔭昌就推薦了武備生段祺瑞、馮國璋、王世傑、梁華殿等。馮國璋感念聶士成知遇之恩,不忍離開,最後聶将軍将馮國璋送去小站,分别時二人依依不舍,灑淚而别。

在小站練兵時,袁世凱視馮國璋的幾冊兵書為“鴻寶也”,并說“學界之子無逾公者”。馮國璋與袁世凱生于同年,并長袁數月。袁世凱擅禮賢下士,不久便對馮國璋以“四哥”相稱,并把新軍操練、營務等事完全放手交給了馮國璋與段祺瑞、王士珍等人。

馮國璋在小站很努力,又和王士珍、段祺瑞合編了許多練兵教科書,這些兵書成為清末我國軍事學校編練新軍的主要教材。在《徐世昌日記》裡也有記載,說馮國璋曾騎馬把肩膀摔傷。馮國璋先是督操營務處幫辦,而後兼任步兵學堂督辦,而後升任督操營務處總辦。

馮鞏的爺爺馮國璋

1899年,袁世凱的建立陸軍改稱“武衛右軍”。同年,袁出任山東巡撫,馮國璋也随軍入魯,并奉命改編原山東舊軍,組成武衛右軍先鋒隊20營。1901年11月,升為補用知府并加鹽運使用權銜。

1900年,袁世凱的武衛右軍在山東舉行軍演,那時叫秋操。在這次軍演當中,由于馮國璋、段祺瑞、王士珍表現很搶眼,被當時觀操德國駐膠州總督譽為“北洋三傑”。

馮鞏的爺爺馮國璋

圖:段祺瑞

馮鞏的爺爺馮國璋

圖:王士珍

1901年,馮國璋随袁世凱赴保定。1902年,袁世凱成立北洋軍政司,馮國璋任教練處總辦,因辦理軍校頗有成績被晉升道員補用。

1903年馮國璋與朝廷官員鐵良、風山赴日再次考察軍事。1904年受命創辦北洋陸軍師範學堂,任督辦。1905年擔任河間會操總指揮。并且協助袁世凱編成北洋六鎮。1906年被委任為陸軍貴胄學堂總辦,署理正黃旗蒙古副都統。10月,彰德秋操時,擔任南軍審判長。1907年,因管理北洋武備各學堂的成績卓越,賞給三代一品封典,後任陸軍部軍谘處正使。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馮國璋任第二軍統制,後任第一軍總統官,率軍攻陷漢口,又攻陷漢陽,被朝廷封為“二等男爵”。因不了解袁世凱用意,而被段祺瑞替換,然後北上進京充任禁衛軍首領。馮國璋被清廷任命禁衛軍總統,進而完全掌握了京畿防務大權。

袁世凱逼迫清帝退位,遭到禁衛軍官兵的反對,以緻議和條件遲遲不能發表。這時,馮國璋決心助袁世凱一臂之力,親赴禁衛軍總部召集全體官兵,高聲宣布大清皇帝辭位後之優待條件,對于禁衛軍的俸饷亦仍維持不變,聲言非此不能保全皇室。馮國璋并以身家性命擔保,尊号仍存不廢,讓權不讓位,兩宮保全及禁衛軍待遇皆擔保到底,無論個人調任何職,必仍以禁衛軍自随。于是一場企圖阻礙清帝退位的禁衛軍風波被平息下來,馮國璋在關鍵時刻為袁世凱逼清帝退位立下了汗馬功勞。其實這也是在這個朝代更替的時候,馮國璋為和平過渡立下的功勳。

1912年9月,馮國璋出任直隸省都督兼民政長。1914年晉升為陸軍上将。1913年任江淮宣撫使、第二軍軍長,率軍南下鎮壓二次革命,後就任江蘇都督。從此成為封疆大吏,占一方地盤。1914年與王占元、李純結盟,馮國璋為盟主,這就是以後直系的早期雛形。

1915年6月,馮國璋谒見袁世凱,表明反對帝制态度。這裡有一個故事:馮國璋跟袁世凱說有帝制的傳聞,不知道真假。袁世凱信誓旦旦回答說:“怎麼會,我一個兒子是個瘸子,另一個是個文人不關心這個,我已經讓他們在國外買房子,你們要是再問我這個,我就到國外去生活。” 馮國璋從此深信不疑,到了後來袁世凱果真帝制自為的時候,馮國璋為什麼竭力反對,就因為他感覺到被戲耍了。是以,馮國璋在護國戰争中拒絕出任征讨滇軍的總司令。1916年袁世凱去世以後,黎元洪為總統,馮國璋10月當選副總統。

馮鞏的爺爺馮國璋

代總統

1917年發生了府院之争,馮國璋盡力斡旋。張勳複辟時,黎元洪辭職,馮國璋以副總統代行總統職務。張勳複辟被平滅之後,對德宣戰也就迎刃而解了,8月14日馮國璋發表對德奧宣戰書。

1918年,馮國璋六十虛歲。當上代總統以後,雖然解決了對德宣戰的問題,但是在統一的問題上,馮國璋、段祺瑞二人又意見相左。段祺瑞一向是強硬派,主張武力統一全國,而馮國璋卻是主和派,主張和平談判統一全國。在新一輪府院之争中,馮國璋任期将至,總統選舉将舉行,而此時段祺瑞勢力較大,控制大局,是以,在段祺瑞皖系的操縱下,1918年10月,徐世昌經皖系操縱的安福國會選舉為總統。就職典禮上,他表達了“偃武修文”的政治主張。

1919年,馮國璋的第五個兒子馮家週出生了。4月,馮國璋回老家河間詩經村掃墓。9月,他管轄的15、16師被劃歸陸軍部管轄。馮國璋也不能免俗,他還是去找徐世昌去交涉這個事。徐世昌畢竟是文人總統,還是比較溫和的,于是這兩個師複又歸馮國璋節制了。

1919年10月10日上午,在北京中華民國總統府舉行了中國曆史上唯一一次新任總統和卸任總統的交接儀式。這個儀式,是馮國璋和徐世昌兩個人商量好的。馮國璋事先在帽兒胡同購買了私宅,将眷屬遷出了總統府。交接儀式在居仁堂舉行,有禮官在那按程式喊話。到了交接儀式的時間,馮國璋在居仁堂恭候徐世昌的到來。徐世昌來的時候,馮國璋手捧着總統的大印出來。徐世昌對着大印行三鞠躬禮,然後接大印。徐世昌接過大印以後,馮國璋再向大印行三鞠躬禮。然後馮國璋緻辭,首先是謙詞,說自己任内,供職無狀,無補國艱。然後說以前沒有總統的交界儀式,就從我們兩個人開始有,以示國元首來去交界禮不可廢。參加儀式的文官穿着燕尾服,武官穿着軍裝,儀式完了的時候,全體文武百官跟随着新任總統徐世昌送卸任總統馮國璋出紫氣東來門。

1919年12月12日,馮國璋在北京患病。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到了22日,不但沒有好,卻更加嚴重了起來。經看中醫,又看西醫,又看中醫,幾經診治卻醫治無效,于1919年12月28日竟然病逝。

馮鞏的爺爺馮國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