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嘉鵬:去掉障礙,留下愛

作者:中國青年雜志
王嘉鵬:去掉障礙,留下愛
王嘉鵬:去掉障礙,留下愛

原載于《中國青年》雜志2021年第22期

編者按:

目前,我國有殘障人士8500萬、0~6歲兒童2.5億、60歲以上老年人2.64億、孕婦2000多萬,長期失能或暫時正常活動能力不足的特殊人群達6億以上。無障礙環境建設已經成為人民群衆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迫切願望。

近年來,黨和國家對無障礙事業建設發展同樣高度重視。“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加快資訊無障礙建設,幫助老年人、殘障人士等共享數字生活;推進公共設施适老化改造,推動專業機構服務向社群延伸;加強殘障人士服務設施和綜合服務能力建設,完善無障礙環境建設和維護政策體系。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無障礙設施建設問題,是一個國家和社會文明的标志,我們要高度重視。”

本期專題推出“緻敬無障礙發展”年度青年人物風采展示活動專題報道。該活動由中國殘聯副主席呂世明總策劃,中國青年雜志社與清華大學無障礙發展研究院共同主辦。我們在通過組織推薦、社會推薦、個人自薦等方式入圍的近80位候選人事迹材料中,經過專家綜合評估,選出10位作為“緻敬無障礙發展”年度青年人物,20位作為重點關注青年人物,将他們的故事寫入我們的報道中。

在這十位年輕人中,有人自身殘缺,緻力于帶領更多殘障小夥伴走入社會,将對無障礙環境的需求大聲表達出來;有人将無障礙理論研究轉化為現實成果,以科技創新賦能社會服務;有人常年進行無障礙理念傳播,堅持推動立法……不論是身患殘疾,或者單純心懷善念,大家領域不同,卻無一不是投身無障礙事業建設多年,艱辛付出,亦各有所得。

希望我們可以用文字刻錄下無障礙事業的點滴進步,也可以用心用情,描畫出托舉起推動每一個微小進步的人們的樣子。我們也希望在接下來的每一年,我們都能堅持為無障礙事業的發展鼓與呼,并可以欣慰地看到有更多人加入我們,凝聚起關于“無障愛”更龐大、溫暖的力量。

愛,無障礙——“緻敬無障礙發展”年度青年人物風采①

王嘉鵬:去掉障礙,留下愛

@文/本刊記者 郝志舟

白雪皚皚,風聲在耳邊呼嘯。王嘉鵬坐在滑雪闆上,從高處疾馳而下,如箭離弦。

高山速降,是滑雪運動中難度最高的項目之一。尤其是采用坐姿,重心更低、速度更快,電光石火之間,他已經滑出去很遠。

好似在雪中貼地飛行,那一刻,王嘉鵬覺得自己像是又重新奔跑起來。這種暌違已久的自由自在,對于一個雙下肢癱瘓的年輕人來講,既像是對于過往的告别,又像是對于踏上未來征程的宣示。

終點勝利在望。1999年,19歲的王嘉鵬在挪威舉行的第36屆世界殘障人士滑雪比賽上,勇奪兩枚金牌,讓五星紅旗第一次在貝托斯拉滑雪場上空高高飄揚。

笑容,在他稚嫩的面龐上如陽光般綻放。命運曾經狠狠地推了他一把,但是他咬着牙站立起來,以堅強和不屈做出了自己的回應。

“當時的我,拄着雙拐,是大家的關愛和幫助,讓我敲開了曾經關上的那扇門。”許多年後再談起那時的自己,王嘉鵬依然感慨不已。從那以後,幫助更多人推開關上的門,幫助更多人挑戰自我,向人生的夢想邁進,就成了王嘉鵬最想做的事情。

我有一個夢想

這是一所坐落于常熟市昆承湖畔的國際學校,建築風格明朗雅緻,校園幽靜平和。來自世界各地近百個國家和地區不同背景的學生彙聚在這裡,通過嚴格的學習邁出自己走向世界舞台的第一步。

王嘉鵬:去掉障礙,留下愛

王嘉鵬(中)與學生們在一起

開校至今,這所非營利性高中已培養了來自124個國家和地區的1400多名學生,五屆畢業生被全球頂尖大學錄取,在業界獲得了“藤校黑馬”的稱号。

“中國常熟世界聯合學院”,王嘉鵬就是這所學校的創始人之一。2015年,在經曆了一年半緊鑼密鼓的建設後,學校落成。“那年夏天,雨特别多。”王嘉鵬記得很清楚,直到學生到來的前三天,他和團隊還一直在趕工。

第一批學生入住到各自宿舍的那天晚上,王嘉鵬和同僚走在校園裡,望着燈火通明的樓宇,激動的淚水在臉頰間流淌:“就覺得這個夢真的實作了……”他不禁又想起了15年前那個拄着雙拐,兜裡隻有兩百美元的青年,“一直在努力、一直在努力,當夢想真正實作的那一天,心裡一邊是平靜,一邊又是特别的感動。”

1993年7月,甯夏銀川機場發生了一場罕見的空難,機上108位乘客和5名機組人員隻有40人幸存。少年王嘉鵬是這場空難的生還者之一。但災難給他帶來了難以治愈的重創:大腦積水受損,脊柱爆裂骨折,雙下肢截癱,他永久喪失了行走能力。12歲的少年,生理上要承受疼痛難忍的折磨,心理上還要承受意外所帶來的翻天覆地的崩塌。

愛,是不會放棄任何一個人的。為了讓他重新站起來,母親放下手中的一切,帶着他開始了長達五年的康複訓練。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後,王嘉鵬終于能手持雙拐行走了。

僅僅站起來還不夠,他還得奮起直追,趕上同齡人。王嘉鵬給自己定了個目标,每天太陽出來之前就要開始鍛煉,這樣就能夠省出更多的時間用來學習。于是,在五年的時間裡,隻有國小文化的王嘉鵬,克服了大腦損傷造成的記憶力衰退等正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自學完成了從國中到高中的所有課程和大學英語課程,還學會了電腦程式編寫和應用操作。在醫院裡,他最幸福的時刻就是每天治療完,可以找一個安靜的地方讀書學習。

但凡不能打敗你的,最終都會使你更強大。1998年,挪威北歐紅十字世界聯合學院(UWC)在中國首次招生,招生名額隻有一個,并将為肢殘學生提供全額獎學金。還在康複中心治療的王嘉鵬參加了考試,他在衆多優秀的考生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大陸第一位進入這所世界聯合學院的學生。

兩年UWC的生活徹底改寫了他的人生,“讓我學會了獨立,給了我勇氣……更重要的是,讓我學會了敢于擁有夢想并為之努力。”雖然必須靠雙拐支撐行走,但在老師的鼓勵下,王嘉鵬既刻苦攻讀課程,又積極投入學校組織的滑雪、橡皮艇、遊泳等各項運動,他在第36屆世界殘障人士滑雪比賽上一戰成名,以兩枚金牌的佳績被當地人譽為“中國英雄”。

王嘉鵬:去掉障礙,留下愛

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常熟世界聯合學院創辦人及董事會主席王嘉鵬

畢業那天,拄着雙拐的王嘉鵬鄭重地向Tony Macoun校長提出:我有一個夢想,我要把世界聯合學院帶到中國去!

“我在講述這個夢想的時候,拄着兩個拐杖,拿着兩個箱子,口袋裡隻有兩百美金,但我覺得,我的夢想并非遙不可及。”畢業隻是人生的第一站,教育,教會我們的不光是書本上的知識,還要給予人們更多的夢想。王嘉鵬決定,他要用自己畢生的努力,去實踐這個理念,給更多的人以飛翔的可能。

去掉障礙,留下愛

一個人的夢想,勢單力薄。但是經曆空難事故之後的人生,給王嘉鵬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财富:絕不輕易放棄。他多方尋求了老師、校長的支援,尋求校友的幫助,把一個人的夢想變成兩個人的,再裂變成四個人的……一點一點積累,在15個365天的努力下,他終于在昆承湖畔建立了中國大陸唯一一所、全世界第十五所世界聯合學院。

常熟世界聯合學院的建築頗有特色,成排矗立的八角樓尤為顯眼。設計之初,王嘉鵬就特别提出,一個宿舍裡住四個學生,每個學生都要平等,“不管來自哪裡,不管他身體狀況怎麼樣,不管他是什麼膚色、什麼階層,每個人都要有一扇窗。”這就是八角樓的來由。

給每個人開一扇窗,這不僅僅指實體上的窗戶,更指教育要為每個人打開一扇心靈上的窗戶。當年獲得的獎學金,曾讓王嘉鵬的人生“脫胎換骨”,他打開了自己的門,也想為更多的人留一扇窗、開一扇門。

2017屆畢業生李思源是一位拄雙拐的女生,因為骨癌動過七次手術。通過學校助學金支援和個人的努力,她順利完成了學業,大學就讀于美國伍斯特理工學院,目前在美國維克森林大學再生醫學研究所攻讀博士研究所學生。

2021屆畢業生趙晨是一位全盲學生,學校資助他全額助學金完成學業。在校期間,他積極參加學校的各類活動,不斷挑戰自我,學會了遊泳、皮劃艇。2021年,他被美國愛荷華大學以全額獎學金錄取。

五年裡,學校為約40%的學生提供了不同比例的助學金,共有664名學生從2.8億元助學金中受益。其中包括了殘疾學生和家庭困難學生,使他們同樣有機會獲得最優質的中國化的國際教育。

“世界上有兩種力量非常重要,一種是愛的力量,另外一種就是教育的力量。”用這種力量來去掉障礙,不管障礙是實體上的還是心理上的,都能給人以有愛無礙的廣闊空間。這是王嘉鵬的夢想,也是他所追求的事業。

42處無障礙坡道、68個無障礙衛生間、120餘扇無門檻石和可視化的輕質門,以及22部适合殘障人士使用的電梯,這些遍布學校的無障礙設施,皆因為他“能夠切身體會到殘障人士在生活中的諸多不便和對無障礙環境的渴望”。除此之外,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的王嘉鵬還在積極推動無障礙環境列入立法規劃,用法律來保障無障礙環境建設高品質發展,滿足殘障人士、老年人,以及所有社會成員對無障礙環境日益增長的迫切需求。

2020年兩會期間,王嘉鵬聯合其他全國人大代表送出了“關于将《無障礙環境建設法》列入2021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計劃的建議”,受到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的高度重視。2021年,他又再次向全國人大送出了《關于設立市級出行無障礙綜合服務平台的建議》,并提出了從檢察公益訴訟方面保證無障礙環境的建議,希望以公益訴訟的法治力量,切實落實我國無障礙環境的高品質建設。

“一個人的夢想隻是夢想,一群人的夢想定能成真。”王嘉鵬說,他希望社會各界能夠共同參與進來,為身體上有挑戰的孩子提供更多學習的機會、更加包容的環境,為更多的孩子打開一扇“門”,“我相信,在不久的将來,‘有愛無礙’的目标一定會實作。”

監制:皮鈞

終審:蔺玉紅

審校:陳敏 劉曉 劉博文

編輯:冶曉琳(實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