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是東北王張作霖的故居-他在這裡經曆了半生風雨

作者:青出旅行

今天我們再更新一篇人文的,說說影響了中國近代史的兩位人物的故居——張氏帥府博物館。

1988年前,這裡被稱為張氏帥府,後更名張學良故居,2002年後再次更名為張氏帥府博物館暨遼甯近現代史博物館。

這是東北王張作霖的故居-他在這裡經曆了半生風雨

曆史背景:張作霖,字雨亭,漢族,著名愛國将領張學良的父親,乳名老疙瘩,他喜歡别人叫他"張大帥"。張作霖自幼出身貧苦農家,參加過中日甲午戰争,後投身綠林,勢力壯大。出生于光緒元年(1875年),張氏帥府既是張作霖官邸,也是張氏家族的私宅。“前政後寝”的建築功能表現地非常鮮明。這樣的建築進府流程、布局方式,也是張作霖頭腦中的權貴思想的物質化的呈現,将自己的家比作皇宮寶殿,以及通過建築的表現形式達到張氏政權的至高無上。 1988年,在各級政府的關懷下,張氏帥府被定名為張學良舊居。2002年,張氏帥府正式更名為張氏帥府博物館暨遼甯近現代史博物館。

這是東北王張作霖的故居-他在這裡經曆了半生風雨

1988年12月開始對外開放,該博物館占地面積3.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76萬平方米,展覽面積1600平方米。自民國五年張作霖正式入住後,不斷擴建,逐漸形成了由東院、中院、西院和院外建築等四個部分組成的的建築體系。各個建築風格各異,不同的風格融為一體。有中國傳統式、中西合璧式、羅馬式、北歐式、日本式。主要建築有大青樓、小青樓、西院紅樓群及趙四小姐樓等知名建築,“張氏帥府”為省級文物保護機關。

這是東北王張作霖的故居-他在這裡經曆了半生風雨

建築布局:張氏帥府是仿王府式的建築風格,首先從圍牆内的建築放眼望去,整個大帥府是以東、中、西三路南北縱向排列布局,營造“府”的氛圍。為将府宅建得和沈陽故宮一樣的氣派,張作霖将大帥府前部營造成一個可以過渡的空間——前庭院(即是序廳)。由東西走向并排的東、中、西三座轅門和一座大型影壁構成的1500平方米的前庭院是進入帥府的導入區。

這是東北王張作霖的故居-他在這裡經曆了半生風雨

張氏帥府的府院坐北朝南的方位,呈“目”字型。一共有11棟57間,建築面積1768平方米。民國時期,四合院朱漆大門彩繪着秦瓊、敬德兩位門神畫像,内側門楣上方懸挂着"護國治家"的大字牌匾。一進院東廂房為内賬房,西廂房為承啟處;東耳房是廚房,西耳房為庫房;東西門房分别為電話室、傳達室和衛兵室。通往二進院的大門是一座雕刻镂花的門樓,稱垂花儀門。

從建築角度來說,張氏帥府是近點建築的集大成之作,既保留的東北風格的院落,又結合了官家的東西并排三路,南北前廳後宅的風格,同時還有歐式日式的風格融入其中,在居住環境、功能配置設定上做到了相得益彰。

一進院正房中間是堂屋,三進院是内宅。二三進院間有側門回廊相連,還有角門通往去東院的帥府花園和大青樓小青樓。三進四合院是典型的中國傳統古典建築,門廊柱的油飾彩繪獨具特色,窗下牆身的硯石浮雕手藝也是一絕。東院由大、小青樓和帥府花園等組成。張氏帥府花園建有假山、花壇、雨路、亭台水檄、荷池和隧道。張氏帥府東北角建有關帝廟。

這是東北王張作霖的故居-他在這裡經曆了半生風雨

陳列展廳:

1、老虎廳:此房間是張作霖主政時期的第三會客廳,因為擺放過老虎标本而得名,它是張氏父子接待重要客人的地方。

這是東北王張作霖的故居-他在這裡經曆了半生風雨

2、張學良辦公室:此房間是張學良1928年-1931年間的辦公室。當年辦公室裡還貼着他為自己制定的作息時間表,為使人們了解他的辦公時間和地點。

這是東北王張作霖的故居-他在這裡經曆了半生風雨

3、東北政務委員會辦公室:此房間原是張作霖主政時期的第一會客廳,1929年-1931年東北政務委員會辦公室。東北政務委員會成立于1929年1月12日,成立初期的成員為13名,委員張作相、張景惠、萬福麟、湯玉麟、方木仁、翟文選、王樹翰、劉尚清、劉哲、莫德惠袁金铠、沈鴻烈。

這是東北王張作霖的故居-他在這裡經曆了半生風雨

二進院:二進院是張作霖在帥府早期生活及辦公的重要場所,共有正方七間,東西廂房各5間。正面七間房是張作霖的房間及辦公處所。東屋第一間為休息室,第二間和第三間合起來是張作霖的辦公室。西屋東側兩間是張作霖的會客室,一般的小型會議和重要客人會談都安排在此。西屋最裡面一間是張作霖的書房。

這是東北王張作霖的故居-他在這裡經曆了半生風雨

博物館部分藏品:

溥儀禦賜張作霖的盤金龍蟒袍:這件蟒袍是宣統皇帝溥儀于1909年為表彰張作霖在剿滅蒙古叛匪中的英勇表現而禦賜給他的。袍長146厘米,腰寬75厘米,下擺寬114厘米,袖長70厘米,袖口寬27厘米,兩袖通長216厘米,是采用獨具特色的刺繡藝術——盤金納紗繡工藝制作而成的。該袍服具有鮮明的手工特點,主體紋飾為撚金線盤金繡,前後共繡有9條龍,其中前胸、後背、兩肩各有一條正龍,前後襟有四條行龍,裡襟一條行龍,龍紋間飾以暗八仙紋和朵雲紋,下幅繡八寶、江崖海水等圖案,表現出龍騰海而起,翺翔于雲間。龍的上下和周圍,主次分明,布局勻稱協調,紋飾舒展流暢,地花設色協調精妙,針法細膩,自然工整,平挺光潤,具有較高的刺繡工藝水準。整件袍服素淡清雅,與清代早中期袍服花團錦簇、豪華富麗的華美風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是東北王張作霖的故居-他在這裡經曆了半生風雨
這是東北王張作霖的故居-他在這裡經曆了半生風雨
這是東北王張作霖的故居-他在這裡經曆了半生風雨

金梁篆書八言聯:紙本,書心縱134厘米,橫34.5厘米,為篆書上下八言聯,上聯為“樹話春秋士林稀見”,下聯為“根深枝錯風骨彌堅”,後署“息侯 金梁”名款,款下钤朱文方印“息侯”。

這是東北王張作霖的故居-他在這裡經曆了半生風雨

蔡曉坡柳堤八駿圖扇面收藏:紙本,扇面寬 18.5 厘米,是一幅具有郎世甯風格的設色工筆畫。畫面以春曉綠柳的河堤為背景,營造出一幅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早春景象。

這是東北王張作霖的故居-他在這裡經曆了半生風雨

主要建築:

大青樓:大青樓是張氏帥府的标志性建築,建于民國七年(1918年)到民國十一年(1922年),為仿羅馬式建築,因該樓采用青磚建造,故稱大青樓。

這是東北王張作霖的故居-他在這裡經曆了半生風雨

小青樓:小青樓位于張氏帥府的東院,由于地處張氏帥府花園的中心,又有“園中花廳”的美譽,是一座中西合璧式的二層磚木結構小樓,建成于民國七年(1918年),因其采用青磚青瓦建築而成,俗稱小青樓。

這是東北王張作霖的故居-他在這裡經曆了半生風雨

三進院:三進四合院位于張氏帥府的中院,坐北朝南,呈“目”字形。放眼望去,青磚珑瓦,飛檐獸吻,挑脊寶頂,雕梁畫棟,朱漆廊柱,獅頭石鼓柱礎,石條台階,方磚方石鋪地,是中國傳統的仿王府式建築。

這是東北王張作霖的故居-他在這裡經曆了半生風雨

交通:

大南門西(公交站) 位址:遼甯省沈陽市沈河區南順城路

途經公交:旅遊觀光一 -線,237路,173路,134路;,151路,290路,環路,219路,133路,215路,219 路區間,251路,118路,257路,292路,228路

大南門東(公交站) 位址:遼甯省沈陽市沈河區南順城路

途經公交: 140路 ,133路,118路,237路,150路,113路,273路,173路,179路,151路,105路,k802路支線

地鐵-大家乘坐沈陽地鐵1号線到中街站或者懷遠門站下車,然後步行即可前往大帥府

我是青出旅行,帶您看全國,喜歡加關注哦[呲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