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京順義區地下水位持續回升 新增多條有水河

作者:金台資訊
北京順義區地下水位持續回升 新增多條有水河

36.99米、34.52米、32.87米、28.07米,這是一串令人激動的數字,自2018年開始,順義區地下水位持續回升,加之生态補水等因素影響,順義區新增補水河(渠)道125公裡、有水河(渠)道87.7公裡。

新增有水河(渠)道87.7公裡

今年以來,受降雨、生态補水和強化地下水監管等因素影響,全區地下水位持續回升。根據今年第10期《順義區地下水簡報》,截至10月26日,全區地下水準均埋深為28.07米,比去年同期上升4.82米,比今年1月上升3.89米。

順義區水務局水利用管理科從業人員向記者介紹了地下水位回升的原因,今年上半年實施了潮白河試驗性補水和今年汛後到明年汛前實施的潮白河生态補水,使潮白河順義段22年來首次實作全線通水,地下水位較補水前上漲3.2米,有效促進地下水源涵養,提升了河道自淨能力。9月10日起,又分三路向潮白河、小中河、唐指山水庫沿線進行生态補水,形成漢石橋濕地、中幹渠、方氏渠等多條補水通道,新增補水河(渠)道125公裡、有水河(渠)道87.7公裡。而且,今年超長汛期降雨59場,全區平均降水量863.2毫米,較常年同期和去年同期偏多9成和1.8倍。在確定防汛安全前提下,區水務局精準排程,最大限度将降雨量轉化為有效水資源量,有效涵養和促進了地下水的恢複。此外,區水務局強化地下水監管。做好建設項目水影響評價工作,今年以來累計審查通過65件;優化完善地下水鑿井、取水審批流程,今年累計完成審批758件;嚴控地下水開采,做到更新一眼、封填一眼,今年封填機井60眼;依法規範取用地下水行為。

七八總幹渠隸屬于白河灌區,于1958年興建,全長2.7公裡,與京密引水渠相連,自1991年起,幹渠不再發揮灌溉作用。而近期,京密飲水渠白河七八總幹渠史山閘開閘向北石槽、趙全營、高麗營等鎮域進行生态補水,此次補水全長22公裡。時隔30年,幹渠再度通水。

幹涸了23年的唐指山水庫再現波瀾

唐指山水庫位于木林鎮唐指山村北,今年,沉睡了23年的唐指山水庫“蘇醒”了,再現波瀾。

近日,記者來到唐指山水庫看到,幹涸了23年的水庫重制生機,水面波光粼粼,幾十隻野鴨在河面上戲水,三三兩兩的村民在水庫邊遛彎兒、慢跑,水庫盡頭的舞彩淺山連綿起伏,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盡展眼前。據悉,唐指山水庫于1958年建成,後因連年幹旱,水位逐漸下降,自1998年起一直處于空庫運作狀态,原本碧波蕩漾的水面變成了雜草叢生的灘塗地。當時,很多人都感歎唐指山水庫的豐盈水景即成絕響。然而,讓大家意想不到的是,今年得益于生态補水工程和夏季充沛降雨兩項利好因素,唐指山水庫水清岸綠的美景再現眼前。“對于水庫有水的記憶還停留在我孩童時期,沒想到二十幾年後,還能看到這幅依山旁水的美景。這些日子,不光附近的村民,很多遠處的人也跑來欣賞水庫的美景。”木林鎮賈山村村民王女士邊說邊掏出手機拍下眼前的美景。

順義區水務局唐指山水庫管理所所長孫明展向記者介紹道:“唐指山水庫的‘蘇醒’具有更深層次的意義,最大的益處是水源回補地下,涵養和修複了地下應急水源地。”原來,唐指山水庫及周邊河道的下方,是北京的密懷順地下水源地。這是北京第一個為緩解供水壓力而建成的應急水源地,自2003年建成後,長年持續開采,為北京市民提供飲用水源。開采之初,懷柔備用水源地的地下埋深為16.8米,而今年10月的探查資料顯示,地下埋深為12.98米,比開采之初大幅回升,地下水資源更加豐盈。“我們水務部門通過采取水文水質檢測、排程引流等措施,確定生态補水工作順利開展,為市民提供良好的生态優美水環境,確定更多水資源藏水于地。”孫明展說。

潮白河順義段全線通水

潮白河可以說是順義的母親河,今年,潮白河順義段22年來實作首次全線通水,這一景象讓順義人驚喜萬分。

今年4月30日,潮白河試驗性生态補水啟動,利用一個月的時間集中補水。生态補水後,潮白河順義段實作全線通水。如今的潮白河,水鳥沿水面低空飛翔,野鴨在河中戲水,風景如畫。然而在很多年輕人的記憶裡,潮白河順義段隻是從潮白河土壩以下及城北減河形成的21公裡連續水面,他們沒曾見過今天38公裡全線通水的潮白河,如今充盈的潮白河讓他們很是驚喜。“經常從牛山橋經過,但印象裡它一直是幹涸的,黃沙、枯草,沒有生機。今年5月,我驚喜地發現,牛山橋下有水了,這半年來,水面越來越寬。每次從這走,我都要望一望這水景。”市民趙先生說。

站在潮白河向陽閘畔,水面寬闊而平靜,陽光射在水面上,柔和中帶有一絲暖意,兩岸的樹木雖已枯黃,卻更顯冬天的靜美。“冬天是一種甯靜的美,夏天是更具生機的美,很多人愛來這邊遛彎兒、拍照、跑步,看着這麼美的景色,心情也跟着好起來。”市民王先生在岸邊遛着彎,感慨着這水景給生活帶來的美好。

潮白河順義段生态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景也越來越美,吸引了黑天鵝、白天鵝、白骨頂雞等多種水鳥來此停歇、繁衍生息。(張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