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震雲給《一地雞毛》當編劇分了8萬塊錢,“眼睛都綠了”

作者:海峽網絡

1988年秋天,30歲的河南人劉震雲走進魯迅文學院,進入北京師範大學與魯迅文學院聯合舉辦的首屆文學創作研究所學生班,重新當了一名“學生”。

劉震雲給《一地雞毛》當編劇分了8萬塊錢,“眼睛都綠了”

在這個研究所學生班裡,有後來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有後來寫出《活着》《許三觀賣血記》等經典作品的餘華,有憑借長篇小說《額爾古納河右岸》獲得第七屆茅盾文學獎的遲子建,有《芳華》《金陵十三钗》作者嚴歌苓……每一位學員都是功成名就的文壇大咖。

那時候,劉震雲也發表過一些中短篇小說,最有分量的一篇還是發表在《人民文學》上的短篇小說《塔鋪》。此外就乏善可陳了。不過,劉震雲也有足以自傲的地方——他可能是整個文學創作研究所學生班裡文憑最高的。

劉震雲給《一地雞毛》當編劇分了8萬塊錢,“眼睛都綠了”

1978年,劉震雲以河南省聯考文科狀元的身份考入了北京大學中文系,于1982年從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

劉震雲是河南省新鄉市延津縣人,生于1958年5月。他才8個月大時,就被父母送到西老莊村的外婆家撫養。西老莊村是一個人口不到100人的小村子,貧窮是這個村子唯一的底色,許多村民家裡經常揭不開鍋,掙紮在溫飽線上。

外婆是一個勤勞、樸實的農村人,也不識字。可是,不識字并不代表沒見識。當大多數人都認為讀書沒用時,外婆卻在劉震雲5歲時,拿出自己的5元救濟款,硬拉着他進了村裡剛剛舉辦的一所學校。當劉震雲發新書後,外婆都很激動,從箱底拿出最珍貴的一疊綠花格子油紙拿出來,和劉震雲一起包新書。

這5元錢,改變了劉震雲的人生命運。

劉震雲給《一地雞毛》當編劇分了8萬塊錢,“眼睛都綠了”

外婆盡其所能地供養劉震雲,劉震雲的個子長得很高。1973年,劉震雲謊報了年齡,參軍入伍了。這是因為,當兵後就不用擔心吃飯的問題了,退伍後也好找媳婦。

劉震雲當兵後,果然解決了吃飯問題。吃飯問題解決了,劉震雲有了精力去尋找精神食糧。他的精神食糧是書籍,經常趁着站崗在路燈下看書,如饑似渴地惡補各種知識。除了看文學作品外,他甚至還自學了大學微積分課程。是以,他後來退伍後,能夠在河南老家的一所中學擔任民辦老師,能夠在恢複聯考後以河南省聯考文科狀元的身份考入了北京大學中文系。

1982年,劉震雲從北京大學畢業後,到《農民日報》工作并開始文學創作。

劉震雲給《一地雞毛》當編劇分了8萬塊錢,“眼睛都綠了”

與絕大多數文學初學者一樣,劉震雲的文學創作之路充滿坎坷。文學刊物的編輯,似乎并不給這位北京大學中文系高材生面子。“他們舍不得買一台電風扇,劉震雲光着膀子,穿着松松的大褲衩,一邊寫,一邊汗‘嘩啦嘩啦’地流……他不斷地投稿,被退稿,投稿,被退稿——當時的退稿現在家裡還留着,兩三個大紙箱……每天熬夜寫到淩晨兩三點,第二天早上天一亮送女兒去事先串通的人所,接着要去上班,這個人黑瘦黑瘦的。”

妻子郭建梅心疼丈夫,委托當時一位(也是唯一一位)欣賞劉震雲的雜志編輯勸劉震雲不要再寫了:“我說苗老師你勸勸他吧,他太固執了,他天天熬夜,退來一個,我說我都哭,我都覺得挺難受的,我說他還要堅持寫。”

劉震雲給《一地雞毛》當編劇分了8萬塊錢,“眼睛都綠了”

劉震雲對妻子說:“我一定成功,你放心吧,我一定成功。”

功夫不負有心人。1987年,劉震雲終于在《人民文學》發表成名作《塔鋪》。不久,《塔鋪》獲得1987年——1988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接下來,《一地雞毛》《官人》等小說作品紛紛問世,在文壇深受好評。

作家寫小說,作品發表和出版後,可以獲得一筆稿費和版稅。對于大部分不是名人的作家來說,稿費和版稅很低,很難維持一家人的生活開支。如果能夠将小說拍攝成電影和電視劇,作家将能獲得更多的收入。

是以,在上世紀90年代,作家們掀起了一股把作品改編成影視劇的浪潮。劉震雲的中篇小說《一地雞毛》發表後,被馮小剛看上了。1995年,馮小剛将《一地雞毛》改編成同名電視劇,以陳道明、徐帆、修宗迪等人擔任主演。馮小剛認為劉震雲熟悉自己的小說,邀請他擔任電視劇的編劇。

劉震雲給《一地雞毛》當編劇分了8萬塊錢,“眼睛都綠了”

作為編劇,是要獲得報酬的。電視劇上映後,馮小剛給劉震雲分了8萬塊錢。這是劉震雲寫小說以來,見過的最大的一筆錢。他說:“第一次看到那麼多錢,眼睛都綠了,數了一遍又一遍,愛不釋手。”

領到錢後,劉震雲帶着全家人高高興興地吃了一頓肯德基。

從此,劉震雲就一發不可收拾,他編劇的《手機》《我叫劉躍進》《一九四二》《我不是潘金蓮》《一句頂一萬句》等影視劇輪番上映,2011年,劉震雲以160萬元的版稅收入在第六屆“中國作家富豪榜”上位列第26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