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卧薪嘗膽的故事是真的嗎?

作者:牛奶過敏

卧薪嘗膽的典故大家都知道,說的是春秋時期的越王勾踐在戰敗以後,每日睡在柴草之上,并且每日都要嘗一嘗苦膽的味道,讓自己記住國恥,不忘艱苦。但是,曆史上是否确有其事,史學家們卻是衆說紛纭。今天,就來跟大家一起探究一下這個故事的真相。

大家好,我是牛奶也過敏,喜歡了解一些曆史未解之謎,如果您也感興趣可以加關注哦。勾踐的祖先乃是夏禹的後裔,被封于會稽。經曆二十多代以後,他的父親允常繼承了王位,允常在位期間與吳王阖闾之間産生恩怨,時常互相攻伐,戰争不斷,允常死後便有勾踐繼承王位。

吳王阖闾聽到允常去世的消息,覺得這是一個讨伐越國的大好機會。他想勾踐一個毛頭小子,剛剛登上王位,能有何能耐,這時向越國發起攻擊,越國一定會被打得潰不成軍。于是,吳王阖闾興兵對越國主動發起進攻, 但是結果卻讓他始料未及。越王勾踐憑借着英勇和謀略使吳軍大敗,吳王阖闾也被越軍射傷。後來吳王回到吳國,在臨死之前告誡兒子夫差一定不能忘記國恥。

後來,越王勾踐聽到消息說吳王夫差日夜操練士兵,待日後找越國報仇,于是便想先發制人,主動攻打吳國。吳王夫差聽聞這個消息,立即派出了精銳部隊迎戰,而越國軍隊大敗。最後,在範蠡的勸谏下, 越王勾踐願意對吳王夫差俯首稱臣。

并且,文種暗中買通了吳國的太宰伯嚭,于是伯嚭便向吳王夫差谏言應該赦免吳王。最終,吳王夫差罷兵傳回吳國,而越王勾踐也成為了吳王的臣子,被困于會稽。從此之後,吳王勾踐便在屋頂吊了一個苦膽,每日都要嘗一嘗它的味道,睡覺也是在柴草堆的上面,以此來磨煉自己的心智,時刻提醒自己勿忘國恥。

關于勾踐卧薪嘗膽的事情,最早是在西漢《史記》中出現的,司馬遷在史記中寫道:“越王勾踐返國,乃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卧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但是,這裡隻是提到了越王勾踐嘗膽的事情,并未提及卧薪之事。

而“卧薪嘗膽”首次被作為成語使用是在蘇轼所寫的《拟孫權答曹操書中》,但是這封書信的内容與勾踐沒有關系,而是寫的孫權。而在成書最早的曆史典籍《左轉》和《國語》中也都并未提及越王勾踐卧薪嘗膽之事。是以,有很多人認為勾踐卧薪嘗膽之事隻不過一個民間流傳的故事,曆史之中未必真有其事。

但是,關于卧薪之事,有一部分學者認為在《吳越春秋》中是有記載的,文中寫到:“苦身思焦,夜以繼日,用蓼功之以目卧。”但此文中提到的卧薪并非是在柴草上睡覺,而是用蓼薪來刺激自己的眼睛,讓自己能夠保持清醒,避免睡覺。

通過各種史料的記載,能夠明确勾踐确實有過卧薪嘗膽的行為,但是關于這件事情的記載卻沒有出現在當時的史書中,而是漢朝才出現,這又是為什麼呢?這件事情是否在曆史當中真的發生過,我們無從考證,但是卧薪嘗膽的精神會被永遠傳承。

其實,在我國的曆史中有很多未解之謎,而曆史留給我們更多的是一種民族精神,是一種文化傳承。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分享到這,感謝您的閱讀,喜歡記得點關注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