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女心理師》小莫的現實版,34歲研究所學生猝死帶來的思考

作者:語墨心理淺析

2021年11月23日晚上10點半,接到兒子猝死在自習室的消息時,謝鵬年過六旬的父母怎麼都不敢相信白發人送黑發人的事實。

《女心理師》小莫的現實版,34歲研究所學生猝死帶來的思考

網圖,侵删

34歲,讀研的兒子正當壯年!

怎麼會在沒有任何心髒病遺傳史的情況下發生“心源性猝死”?

《女心理師》小莫的現實版,34歲研究所學生猝死帶來的思考

為了弄清楚原因,謝鵬父母翻看了他生前的聊天記錄,又詢問了他的同學朋友,找到了造成他猝死的根源。

01.不懂拒絕,研究所學生淪為導師的工具人

謝鵬數着日子,隻要熬到12月中旬,他就可以順利畢業了。有了研究所學生的學曆,找一份好工作指日可待。

其實他最盼望的是擺脫導師的控制,擺脫沒日沒夜幹活的日子。

他喝光了杯子裡的咖啡,掐掉煙頭,擡眼看了一下時間快10點了,昨晚熬到淩晨2點多,今晚估計又得熬夜了。

想到這裡,他不禁皺了皺眉頭。

心髒突突地,感覺像要跳出來,他下意識地捂住胸口,算了,沒多久了,再堅持一下吧,誰讓導師手裡握着生殺大權呢。

抱起厚厚的一摞資料,他向知信樓的自習室走去,隻是,這一去,便再也沒有回來!

《女心理師》小莫的現實版,34歲研究所學生猝死帶來的思考
《女心理師》小莫的現實版,34歲研究所學生猝死帶來的思考

他的手機裡和導師的聊天記錄赫然在目:

“謝鵬,你帶電腦,然後到我家取衣服!”

“好的,老師。”

“謝鵬,明天中秋節,别忘了給大家買月餅!”

“老師,發您郵箱了”“找到了老師,别急”“好的老師,沒有問題”

謝鵬總是理所當然地接受導師安排給他的各種工作,甚至連打掃辦公室衛生,早上燒水,給老師送煙這些私事也一應包辦。

自習室10點多就會關燈,為了完成老師交代的工作,謝鵬隻得去校外租房住并經常熬夜,困了就喝咖啡、抽煙。

《女心理師》小莫的現實版,34歲研究所學生猝死帶來的思考

除了幹不完的活,還有貼不完的錢。

研究所學生幫導師做一些聯合企業的項目能拿勞務費,謝鵬卻從來沒有收到過;外出出差一般會報帳生活費,謝鵬全是自費。

他稱自己“一個人就是一個軍隊!”,也說“感覺快累死”。

《女心理師》小莫的現實版,34歲研究所學生猝死帶來的思考

5月,謝鵬提出心髒不舒服,想請假回家寫論文,導師不放他回家。

謝鵬跟朋友說導師不放他畢業的真正原因其實就是為了讓他幫忙做課題。還向朋友訴苦說:“老師回來了,又開始拿小皮鞭抽打我了。”

由始至終他都沒有拒絕過導師的要求。

02.真相的背後,是一場有預謀的PUA

謝鵬到走的時候可能都沒有意識到,他遭遇的是一場典型的職場PUA。

什麼是職場PUA呢?首先科普一下什麼是PUA ?

PUA全稱是Pick-UP Artist,翻譯成中文就是搭讪藝術,這個詞常常用于男女交往的時候被對方别有用心的利用,然後通過洗腦、誘騙、威脅、心理暗示等等一系列的手段對其進行精神控制,使對方喪失自我意識,對自己唯命是從。

《女心理師》小莫的現實版,34歲研究所學生猝死帶來的思考

而職場中的PUA則是上司通過打壓、貶低、不斷否定等手段,無恥地壓榨員工,讓員工死心塌地遵照上司的意願辦事。

1.交代不合理工作,這些工作可能根本不在你的工作範圍之内或者超出了你的能力範圍;

2.刻意捧殺,在其他同僚面前表揚你,把你位置捧得很高,造成其他人對你的排擠、孤立;

3.有意搶功,原本是你負責的項目,稍有起色或者接近尾聲的時候,上司會突然把項目轉交給其他人,或者自己接手,項目完成後對你的付出隻字不提,或者輕描淡寫。讓你在工作中喪失價值感;

4.脅迫打壓,當你表示不滿,他會用自己的身份地位打壓你,告訴你除非讓他滿意,否則升職無望;

5.變化無常,偶爾肯定一下你,讓你以為隻要自己再努力一點,他對你的态度就會有所改變,但是當你達到他的要求的時候又會不停挑剔你,讓你自我懷疑。

《女心理師》小莫的現實版,34歲研究所學生猝死帶來的思考

了解了職場PUA的具體表現,你會發現謝鵬的遭遇完全符合,但陷入職場PUA的人往往不自知。

他們在對方的操控中逐漸喪失價值感,情緒低落,自尊水準越來越低,對對方的要求更加無法拒絕。

03.謝鵬VS小莫,讨好型人格的AB面

看過近期熱播劇《女心理師》,就會發現,謝鵬和劇中不懂拒絕的小莫很像。

《女心理師》小莫的現實版,34歲研究所學生猝死帶來的思考

他們都是非常典型的讨好型人格,這類人群通常會有以下6種表現:

1. 喜歡一味的迎合别人,不喜歡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

2. 對他人的情緒反應異常敏感,經常自責,内歸因過度,總是擔心對方因為自己的過錯疏遠自己;

3. 不懂拒絕,不論對方的要求是否合理,自己是否情願,都會為了維持表面的關系答應對方;

4. 不喜歡麻煩别人,遇事喜歡硬抗,自我效能感太低,對别人的幫助認為自己不值得;

5. 很在意别人的評價,總是隐藏自己的真實想法,擔心不被别人接納,希望事事都能讓對方滿意;

6. 想要滿足所有人的要求,沒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也不懂得保護自己的權益,事事以他人優先。

《女心理師》小莫的現實版,34歲研究所學生猝死帶來的思考

在讨好型人格的人心裡,往往有一個誤解:覺得“我本身”沒有價值,“我的付出”才有價值。

讨好型人格的人很容易成為職場PUA的對象,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謝鵬是被導師PUA,而小莫是被衆多同僚PUA。

《女心理師》小莫的現實版,34歲研究所學生猝死帶來的思考

“柿子專挑軟的捏。”很多人都是欺軟怕硬的,一味的退讓和妥協反而會助長那些不懷好意的人變本加厲的欺壓。

魯迅說:“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小莫長期壓抑,最終在藥物作用下走向了讨好型人格的A面——爆發,辱罵同僚,反抗上司,毆打路人,好在沒有釀成大錯。

謝鵬以為忍耐是有期限的,是以堅持了讨好型人格的B面——妥協,對導師所有的要求照單全收,身體極度不舒服的情況下持續高強度工作。

還沒有等到畢業的解脫,就這樣匆匆離世。

《女心理師》小莫的現實版,34歲研究所學生猝死帶來的思考

有讨好型人格并沒有錯,錯的是那些明知道對方不懂拒絕,卻極盡所能壓榨他們的人。

雪崩的那一刻,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那麼,如果因為原生家庭或者一些經曆的原因,已經成為讨好型人格該如何尋求改變呢?

《女心理師》小莫的現實版,34歲研究所學生猝死帶來的思考

首先,學會降低對自己的要求,明白一個道理:“沒有人可以活成人民币”,既然委曲求全一樣有人會不喜歡你,那為什麼不試着做真實的自己?

其次,懂得拒絕,如果覺得當面拒絕很困難,可以提前假設自己平常經常遇到的場景,設想好如何回絕會讓自己更舒服。也可以記錄自己拒絕的次數,給自己設定獎勵,鼓勵自己勇敢說“不”。

最後,要建立自己的核心價值,有了核心價值,才能明确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知道何時該拒絕。

《女心理師》小莫的現實版,34歲研究所學生猝死帶來的思考

治愈讨好型人格的最佳方案當然還是了解形成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比如原生家庭或者是童年時期的特殊經曆,針對性地進行療愈。

《誰的青春不迷茫》裡劉同說:“有人會因為我們的缺點而讨厭我們,但也會有人因為我們的真實而喜歡我們。我們不必讓那些本不喜歡我們的人喜歡上自己,而是堅持讓那些本該喜歡我們的人盡快發現自己。”

謝鵬的悲劇也提醒了很多無意識壓榨别人的人,請停止自己對他人的隐形虐待,不要讓無辜的生命為此付出代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