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護送一個俘虜,可能要犧牲十幾個戰士!

1952年在上甘嶺戰役中,美韓軍傷亡2.5萬,志願軍傷亡1.15萬。其實,志願軍的這個傷亡數字,并非全部都是戰鬥部隊的傷亡,還包括偵察、運輸、衛生等部隊的傷亡。

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護送一個俘虜,可能要犧牲十幾個戰士!

在上甘嶺戰役中,有一個奇怪的現象,起初志願軍傷亡最大的,并不是戰鬥連隊。

為什麼?

比如在戰鬥打響的第一階段,前線部隊把捉到的敵俘虜送往後方,以供有關部門了解敵情,常常為了送一個俘虜,自己就得傷亡十幾個人。

因為,送的俘虜不能被打死,總要想方設法保護他,是以傷亡很高。

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護送一個俘虜,可能要犧牲十幾個戰士!

還有,為了送一位傷員到後方治療,也常常是傷亡好幾個甚至十幾個戰士。甚至,有時候由于敵人炮火猛烈,陣地上的傷員沒被送下來,反倒又增加十多個人的傷亡。

因為敵軍的炮火那麼厲害,隻要一個炮彈炸過來,碰上了,就得犧牲不少。

這樣,傷亡數字不斷上升。

是以,真正陣地上的傷亡,并不是1.15萬。

有一個這樣的統計,運輸部隊在第一、第二階段的傷亡,占志願軍整個傷亡的三分之一,三分之二是戰鬥傷亡。

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實戰,志願軍針對這種情況就有了經驗。運輸時,就不一個人運送到底,采取分段運輸的方式,你一段我一段。

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護送一個俘虜,可能要犧牲十幾個戰士!

為什麼?時間一長,大家對自己管轄地段内敵炮火封鎖規律摸準了,敵人的炮怎麼打過來,都有了數。在運輸時,一路上全都有人指揮。同時,為了躲避敵人的炮火,沿途增加了很多的掩蔽部。這樣,前前後後都有了秩序。從前沿陣地到後方,運輸線路就暢通了。

于是,志願軍的傷亡大大減少了。

自然,志願軍護送一個俘虜,不再要犧牲十幾個戰士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