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52年,蔣介石在台灣看到上甘嶺戰報,撼動之餘給出15字高度評價

1952年,北韓戰場局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自我軍加入北韓戰争後,美軍拉到鴨綠江的戰線一退再退,戰争也從戰場轉變到談判桌上,我國參與北韓戰争的效果得到了充分展現。

美國在北韓戰争中吃了如此大的虧,但依舊死心不改,為了在談判桌上取得更多的籌碼,他們希望發動一場大的戰役,進而正面擊敗中國人民志願軍。上甘嶺,成為美軍迫切拿下的地點,但上甘嶺戰役結束後,不僅讓世界軍事家都對中國志願軍為之驚歎,連蔣介石都給出了15字的高度評價。那麼這場戰役到底有多麼艱難,我軍又是如何取勝的呢?

1952年,蔣介石在台灣看到上甘嶺戰報,撼動之餘給出15字高度評價

上甘嶺的發動

1952年,中朝方面與美軍重新回到了談判桌上。其實此時雙方都很清楚,北韓戰争在戰場上已經無法分出勝負,真正決定成敗的是在談判桌前。于是,為了增加談判籌碼,美軍對上甘嶺發起了進攻。

上甘嶺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他是五聖山的門戶,如果上甘嶺失守,對于我軍無論是談判還是戰場局勢上來說都是不利的。是以,堅守上甘嶺是我軍首要任務,是以自雙方處于僵持階段時,我軍就已經在上甘嶺做好了部署。

首先,我軍為了減少美軍的炮火傷害,早早就挖好了坑道。這些坑道是我軍避免美軍炮火最重要的防禦體系,事實證明,這些坑道也成為了我軍能在上甘嶺戰役中取勝的關鍵因素。

1952年,蔣介石在台灣看到上甘嶺戰報,撼動之餘給出15字高度評價

1952年10月14日,範弗裡特指揮聯合國軍三個師四萬餘人參與上甘嶺戰鬥,範弗裡特是一位堅實的炸彈狂人,當天上甘嶺就被美軍的炮火無差别覆寫。我軍的坑道體系很好的抵禦了美軍的炮火,但震耳欲聾的炮彈,依舊讓許多指戰員受了内傷,被炮彈震得七竅流血。

但是我軍依舊頑強奮戰,面對敵人飛機大炮的無間斷轟炸,我軍頑強堅守,打退了敵人一次次進攻。範弗裡特面對如此重大的傷亡,于是展開了新的進攻政策。

1952年,蔣介石在台灣看到上甘嶺戰報,撼動之餘給出15字高度評價

艱苦的坑道戰

範弗裡特也是一位經受過二戰洗禮的名将,他看出了炮火已經無法對上甘嶺上的志願軍造成緻命打擊。但是,堅守在上甘嶺的指戰員們也是人,他們在如此高強度的戰鬥中,自身的物資消耗也是非常大的。

為了斷絕志願軍的後勤補給,他們甚至轟炸上甘嶺與五聖山之間的物資補給線。我軍一時間無論是食物、水源還是彈藥都無法輸送到前線。上甘嶺上的戰鬥,一度從陣地戰轉變為後勤補給戰。

堅守在上甘嶺的部隊首長秦基偉,甚至自掏腰包買了數萬個蘋果,并且放話誰能将一個蘋果送到上甘嶺前線,就能榮立二等功。但就是這樣的激勵下,數萬個蘋果,隻有一個成功送到了坑道裡。

1952年,蔣介石在台灣看到上甘嶺戰報,撼動之餘給出15字高度評價

并且這個蘋果還不是專門運送蘋果的戰士送進去的,而是一位送彈藥的戰士,從送蘋果陣亡戰士的屍體上,硬搶下來的一個,連同彈藥一起送到了坑道。可見當時的戰場環境差到什麼樣的地步。

就是這樣的環境下,我們也并沒有屈服。即使餓死、渴死,這些戰士們依舊抱着手上的沖鋒槍,時刻準備着沖上前線與美軍殊死一搏。正是因為這些戰士們不畏生死、堅定頑強的戰鬥意志,最終,上甘嶺戰役美軍完敗。

美軍自此也失去了在談判桌上的主動權,并且上甘嶺戰役,也成為了曆史上非常值得軍事家研究的戰役之一。甚至蔣介石在看到上甘嶺戰報後,都為之驚歎。

1952年,蔣介石在台灣看到上甘嶺戰報,撼動之餘給出15字高度評價

世人驚歎,不可戰勝

蔣介石還是希望北韓戰争中,新中國能輸給美國,這樣他就有了反攻大陸的條件。在上甘嶺戰役發動前,蔣介石非常笃定的認為新中國一定會輸給美國,畢竟國力差距如此大,裝備差距如此大。

但拿到上甘嶺戰報後,蔣介石說道:“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是解放軍的對手”。看到美國人在上甘嶺上吃癟,也許蔣介石真的能感同身受吧,畢竟同是解放軍的手下敗将,蔣介石徹底認為反攻大陸無望了。

除了蔣介石外,許多軍事學家在後來的沙盤演練下,都無法了解志願軍到底是如何戰勝美國的。因為他們無論怎麼演練,美軍的勝率都遠遠超過志願軍。但是他們隻看到了戰場因素,卻不知道,戰場的最終決定要素,那就是人。我們用遠超于美軍的戰鬥意志,最終獲得了勝利。

1952年,蔣介石在台灣看到上甘嶺戰報,撼動之餘給出15字高度評價

結語

抗美援朝是我國自鴉片戰争、甲午海戰以來,第一次面對強敵主動出國作戰并取得勝利的戰争。這場戰争标志着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再也不會受到任何人的欺辱,是我國最重要的立國之戰。那些為祖國抛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先輩,用生命诠釋了中國志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