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再回首,恍然如夢,《秋興八首·其八》

讀懂了這首詩,就讀懂了杜甫,《秋興八首·其八》

昆吾禦宿自逶迤,紫閣峰陰入渼陂。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鳳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問,仙侶同舟晚更移。彩筆昔曾幹氣象,白頭吟望苦低垂。

有人說過,唐人七律,老杜為最。老杜七律,《秋興八首》為最。這句話略顯誇張,但很有道理。甚至有人說,讀懂了這首詩,就讀懂了杜甫。《秋興八首》是杜甫在夔州期間的作品,時年杜甫約55歲。當時安史之亂已經結束,不過地方節度使趁亂擴充勢力範圍,天下依然有紛争。杜甫無依無靠,夔州都督柏茂林給他一份差事,讓他有了安身之地。

再回首,恍然如夢,《秋興八首·其八》

秋日時節,杜甫有感而發,寄興賦詩。壓抑了太久的感情,在這組詩中完全釋放,杜甫一口氣寫了八首。尤其是第八首,回憶往昔美好歲月,感慨當下病弱身軀,充滿了感物懷傷的悲涼。杜甫寫這首詩的時候,感情十分複雜,悲壯蒼涼的基調下,蘊藏了不屈從命運的倔強。

什麼時候喜歡話說當年、回憶過去?暮年、不開心的時候、放松的時候,都喜歡回憶過去。杜甫青壯年時期住在長安,身處盛唐最繁華的都市,他感慨頗多。長安有多好,長安好像會發光。從長安到渼陂湖,沿途經過昆吾山和皇帝行宮。終南山上的紫閣峰投影在湖水中。這條路上,充滿了歡聲笑語,是杜甫和朋友們經常出遊的道路。這裡有鹦鹉吃不完的香稻,也有鳳凰留戀栖宿的梧桐樹。

再回首,恍然如夢,《秋興八首·其八》

“香稻”兩句用了倒裝的手法,正确語序應該是“鹦鹉啄餘香稻粒”。杜甫為什麼要用倒裝,難道他也要賣弄文字技巧嗎?不可能,杜甫沒有心情賣弄文采。他這樣寫,為了表達内心感受。心痛到極緻,以至于說話的次序都颠倒混亂了。痛苦的杜甫,在思考如何面對困頓。不懂他的人,覺得他變了;懂他的人,會心疼他。香稻和碧梧象征着盛世繁華,也表現出杜甫追憶之後,内心痛苦沉悶的事實。

再回首,恍然如夢,《秋興八首·其八》

杜甫還在回憶,長安城百姓有春遊的習俗。長安美女在春遊時會裝扮成仙女那麼漂亮,采花摘草互相贈送。傍晚時分還不願意丢掉船槳,更不願意傳回城裡。多麼美好的歲月啊,就這樣一去不返。這些美好,已經記錄下來,時不時回味一下。回憶過去,緩解當下的苦痛。滿頭白發,苦吟詩句,這樣的日子還要持續多久。知交零落、多愁多病,難道人生隻能這樣了嗎。

再回首,恍然如夢,《秋興八首·其八》

根據史書記載,杜甫在大曆三年的春天,離開了夔州。他乘坐一條小船,出瞿塘峽。杜甫繼續追逐他的夢想,漂泊好像是他的宿命。天下沒有太平之地,他隻能一直漂泊下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