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首個國産全磁懸浮人工心髒上市

日前,第二屆重症心髒病大會在深圳召開。來自國内外的專家圍繞人工心髒、轉化醫學、急性心力衰竭和心肌病、體外生命支援等熱點問題展示了現代科學和技術發展的成果,為重症心髒病的治療帶來更多解決方案和落地的診療政策。

記者從會上獲悉,蘇州同心醫療的創新産品“植入式左心室輔助系統CH-VAD”(人工心髒)已獲批上市,這是我國首個正式上市的全磁懸浮人工心髒。

首個國産全磁懸浮人工心髒上市

心衰患者選擇攜帶人工心髒長期生存

心力衰竭是心髒疾病發展的終末期階段,随着中國進入老齡化時代,心力衰竭患病率和患病數量繼續增加。據統計,我國心力衰竭患者超過1000萬。

“心髒衰竭被稱為心血管疾病的‘癌症’,病情反複,多次住院,生存率低,公共衛生資源負擔重。”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阜外醫院院長胡盛壽表示,即使是規範化抗心衰藥物治療,對終末期心衰效果也不佳,死亡率23%,再住院率高達47%。

大量終末期心髒衰竭患者需要心髒移植救治。然而,供體心髒來源受限,2020年中國心髒移植治療心髒衰竭年度例數僅為557例。相當部分患者在等待比對的供心過程中逝去。

“在這種情況下,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人工心髒領域,用來代替人類的心髒進行做功,滿足人體供血的需要。”胡盛壽院士說。

據悉,人工心髒主要有三方面臨床應用:一是作為等待心髒移植的過渡,為患者争取更多的時間等到合适的供體;二是為急性心衰患者提供短期替代支援,待心髒功能恢複後撤除;三是為終末期心衰患者提供長期替代,支援患者攜帶人工心髒長期生存。

首個國産全磁懸浮人工心髒上市

國産心髒核心名額比國外産品甚至更優

“中國心髒衰竭外科治療已進入人工心髒時代!”胡盛壽院士在會上表示,中國的人工心髒研究雖然起步晚,但起點高,進展快。

2017年6月,胡盛壽院士團隊在國内率先開展國産第三代磁懸浮人工心髒手術,并獲得成功。

除了剛上市的蘇州同心,還有正在進行臨床試驗的天津“火箭心”。此外,一款“深圳心”也準備在全國11家醫院啟動多中心的臨床試驗。

這款由國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聯合深圳核心醫療研發的名叫Corheart 6的人工心髒,泵體重僅90克,具有可控的磁懸浮間隙,電池續航能力更強,是目前全球尺寸最小、重量最輕的磁懸浮離心式人工心髒。

從臨床來看,幾款“中國心”的血液相容性等核心名額與國外産品相當甚至更優越,産品設計更加小巧便捷,極大降低了患者負擔,功能上也更勝一籌。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對該院植入“中國心”的患者追蹤随訪來看,2年生存率90%,這個生存率達到國際領先名額。

制定好規則 讓人工心髒這輛“車”開得更遠

中國人工心髒的臨床應用快速發展。如何規範心室輔助技術臨床應用,保證醫療品質和醫療安全?這也是第二屆重症心髒病大會上重點讨論的議題。

要讓人工心髒這輛“車”在高速路上開得又快又穩,就要制定好“交通規則”。

今年5月,國家衛健委釋出了《心室輔助技術管理規範》(2021 年版),對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開展心室輔助技術進行規範。

在重症心髒病大會上,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醫療品質與評價處處長馬旭東解讀了心室輔助裝置的臨床應用管理要求,他表示,嚴控人工心髒産品品質,加強行業監管,制定人工心髒相關技術規範并在全國推廣,讓心衰患者受益。

“在北京開展的所有新技術,幾乎在同一個時間段也在深圳開展,讓深圳的患者也能享受和北京同質化醫療技術。”胡盛壽院士表示,北京阜外為深圳阜外的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援,從院士到國内著名學者集體傳幫帶,通過門診+會診+示範手術等方式,輸送人才、技術和理念。

3年間,阜外醫院深圳醫院已成功完成27例心髒移植手術,受體全部存活;人工心髒手術5例。胡盛壽院士提出,“十四五”期間,将把阜外醫院深圳醫院打造大灣區心血管疾病診療和心血管醫學研究、創新轉化的核心基地。

【記者】劉珊

【通訊員】 徐弋加 劉益吟

【作者】 劉珊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用戶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