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上學後穿衣服要注意,給孩子這樣穿衣服,容易導緻孩子自卑

當媽媽後,我們總想把孩子打扮成個小公主,但也有一些例外,有些家長會想着:孩子長得快,給孩子買那麼多衣服,穿不壞就長大了,于是會給孩子撿一些親戚家的剩衣服來串,或者給孩子買便宜衣服穿。

假如孩子上學了,那麼家長給孩子穿衣服就要注意一些,否則可能會導緻孩子有自卑情緒。

别給孩子穿不得體的剩衣服

有個大學同學,特别熱衷于買衣服,她總是利于課餘時間勤工儉學,然後省吃儉用買自己喜歡的衣服。

有一次看上一條裙子,但那個裙子已經沒同學穿的号碼了,出乎我們意料,同學把裙子買回來了,挂在宿舍的櫃子裡,同學說:買回來看,我也開心!

後來我們都畢業參加工作了,再後來都結婚生子了,同學特别喜歡打扮她的女兒,從來不給女兒穿省衣服,近乎有點偏執。

孩子上學後穿衣服要注意,給孩子這樣穿衣服,容易導緻孩子自卑

有一次跟同學聊天,才知道同學小時候的經曆,同學在家裡是最小的,經常穿姐姐們的剩衣服,也穿媽媽的剩衣服,有的剩衣服穿着還可以,但大部分都不太合身,加上同學比較瘦弱,這些剩衣服穿在同學身上寬寬大大的。

這樣的情況持續到上高中了,盡管上高中老媽偶爾會給同學買一件衣服,但大多數都是剩衣服換着穿,有時候同學也會穿媽媽的衣服。

同學的媽媽有一件黑色的外套,一看就屬于特别老式的衣服,媽媽把那件衣服給了同學,無奈,秋天沒有外套也不行,同學就穿着那件黑色的有點類似中山服的外套去學校,到了學校,男生們都起哄:哇,你這個衣服等你四十歲再穿吧!

這其中就有同學暗戀的男生,可想而知,小女孩兒的自尊心碎落一地。後來上大學,盡管家裡條件不好,但同學不怕苦,學習好,每學期都有獎學金,再加上同學經常勤工儉學,就特别熱衷于買衣服。

可是買了那麼多衣服,也無法彌補青春期的自卑心理。

孩子上學後穿衣服要注意,給孩子這樣穿衣服,容易導緻孩子自卑

愛美是女孩兒的天性

沒有那個小姑娘不愛美的,雖然我們不提倡孩子變成隻注重外觀的愛慕虛榮的人,但也不應該剝奪孩子愛美的權利。

給孩子穿剩衣服也可以,但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一定要多注意,剩衣服也要撿一些相對合身的衣服給孩子穿,不要總給孩子穿不合體的衣服。

每個孩子都是有自尊的,都是獨立的個體,但大人總是喜歡忽略孩子的感受,總是喜歡用自己去衡量标準。

老家有個鄰居,總是孩子穿剩衣服,她家孩子從小到大都沒幾件合身的衣服,有時候冬天回老家看到她家孩子,穿着一件又肥又大的棉襖,看起來挺滑稽的,她們家的孩子總有一種八零年代小孩兒的既視感,尤其身邊有小朋友的時候,她家女兒看起來就有點格格不入。

孩子上學後穿衣服要注意,給孩子這樣穿衣服,容易導緻孩子自卑

偶爾也跟鄰居聊聊天,勸一勸:你應該給孩子買點新衣服穿,女孩子還是要打扮一下的!

鄰居總是無所謂:小孩子家家的,沒事兒的,再說了,正在上學,不用太在意打扮了,免得孩子分心。

一方面是舍不得給孩子買新衣服,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怕給孩子穿得太漂亮讓孩子學習分心。

楊瀾分享過一段在國外的經曆,在一次次面試失敗後,楊瀾睡衣外面裹着大衣去了咖啡廳,對面坐着一位着裝很精緻的老太太,就像伊麗莎白女王一樣尊貴與精緻。她給楊瀾留了一張紙條,上面寫着:作為女人,你必須精緻,這是女人的尊嚴。

孩子上學後穿衣服要注意,給孩子這樣穿衣服,容易導緻孩子自卑

在彼此不了解的對方的情況下,外在便是第一印象,楊瀾說:沒有人有義務通過你邋遢的外表,去發現優秀的内在。

是以,如果家長給孩子穿得太邋遢,會導緻孩子的自卑,也會影響孩子的審美。

穿着得體是對自己、對他人的一種尊重,如果家長對孩子總是忽略孩子的感受,總讓孩子穿剩衣服,那就是剝奪孩子的自由,剝奪孩子的審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