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考古為何最怕古墓出現雞蛋,難道真這麼詭異?專家:碰都不能碰

雞蛋對于每個人來說都不陌生,幾乎每個人都吃過雞蛋,中國作為一個美食大國,哪怕是一個小小的雞蛋都有蒸煮煎炸不同的做法,那麼考古人員為什麼不願意挖出雞蛋呢?難道真的就這麼詭異嗎?

考古為何最怕古墓出現雞蛋,難道真這麼詭異?專家:碰都不能碰

雞的曆史比起中國文明都要悠久,光是在文獻記載當中,雞就有了4000多年的曆史了,在甲骨文當中,雞就是一隻揚脖挺射、肉冠矗立、引頸司晨的形象,不過為怕人們把字音念錯,便在象形“雞”旁加了個“奚”作聲符,成了形聲字。

在金文當中,雞字很少,商代雞魚鼎上的銘文“雞”也是象形字,從農耕時代,雞就已經被馴化了,由于古代沒有鐘表一類的計時器,雞就成了報時器,是以就有了“金雞報曉”“聞雞起舞”等詞。

考古為何最怕古墓出現雞蛋,難道真這麼詭異?專家:碰都不能碰

在《說文解字》:“雞,知時畜也”,《玉篇》也說:“雞,知時鳥”,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這一年剛好是雞年,朱元璋就以寫了一首關于雞的詩:雞叫一聲撅一撅,雞叫兩聲撅兩撅,三聲喚出扶桑日,掃敗殘星與曉月。

由此可見雞在中華文明當中也是占據着一席之地,我國也有不少的地方有着關于雞的風俗,什麼萬事“吉”當頭,“無雞不成席”,雞也是吉利的象征,既然是吉利象征,那麼專家為什麼會怕雞蛋呢?

考古為何最怕古墓出現雞蛋,難道真這麼詭異?專家:碰都不能碰

考古,在漢語當中很早就出現了,北宋時期的學者呂大臨就曾著《考古圖》,此時的考古學系被稱為“金石學”,19世紀末到20世紀30年代,西方出現各種各樣的探險家、考古學家,他們的出現也是奠定了中國考古學的基礎。

1979年4月,中國考古學會正式成立,中國考古事業也開始邁向正軌,但考古工作十分繁瑣複雜,這些古墓,曆經數百年、數千年,遺存下來的文物已經發生了質變,一經出土,可能會造成損壞。

考古為何最怕古墓出現雞蛋,難道真這麼詭異?專家:碰都不能碰

是以在考古過程當中,都十分小心仔細,後續的清理也是更加重要,而在古人的觀念當中講究厚葬,作為富貴人家,肯定是不缺雞蛋的,而貧困人口更加不會将珍貴的雞蛋放進墳墓當中。

是以出土雞蛋是即為少見的,迄今為止,出土最早的雞蛋是距今2800年西周墓葬,裝雞蛋的是西周幾何印紋硬陶瓿,不僅僅是雞蛋,即便是陶罐也是珍貴的文物,雖然專家想要研究雞蛋,但是又怕弄壞了。

考古為何最怕古墓出現雞蛋,難道真這麼詭異?專家:碰都不能碰

關于雞蛋還有一種說法,是風水,據說在墓穴當中埋下一枚新鮮的雞蛋,一年後在挖出來,若是還新鮮,就說明此地風水好,不過這終究隻是迷信而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