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朱祁鎮被瓦剌放歸之後,朱祁钰會不會主動把皇位讓給朱祁鎮

朱祁鎮被瓦剌放歸後,朱祁钰會不會退位将皇位讓給朱祁鎮?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嗎?

曆史漫談君已經覺得基本沒有可能,就像是一個小孩子得到了非常喜愛的一塊糖,喜滋滋的正在舔着吃,旁邊來了一個大人逗着孩子說,給我點嘗嘗,如果孩子給大人嘗的話,那他就不是孩子了。

自己喜歡的事情或者是自己欲罷不能的事情,怎會主動讓人呢?

朱祁鎮被瓦剌放歸之後,朱祁钰會不會主動把皇位讓給朱祁鎮

再比如說,女人有一件心愛的衣服,自己穿在身上。這是旁邊的兄弟姐妹或者是其他人讓她脫下來讓自己穿兩天,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自古以來為了皇位争得頭破血流,兄弟之間,父子之間這樣的事情都是經常發生的。

大家想必記得玄武門之變,斧聲燭影吧,當然也不會忘了這場奪門之變。那麼為什麼朱祁钰不可能主動把皇位讓給朱祁鎮呢?

一、朱祁钰擁有皇位的合法性,朱祁钰不會讓。

朱祁钰是在國家危亡的時刻繼承了哥哥朱祁鎮的皇位,是大臣擁立的,是皇太後同意的,朱祁钰擁有皇位的合法性。

就像是你買一件物品交了錢了,你把它提到家裡了,那麼這件東西就是你的,誰也搶不了去。

而且朱祁钰當皇上當的還不賴,任用賢能,積極對抗敵人,把哥哥朱祁鎮打不敗的瓦剌也先給打敗了。兩相對比,朱祁钰杠杠的,做的很好。

而且,當皇上是容易上瘾的,一呼百應,天下是自己的,所有的事情幾乎都是自己說了算,坐在上面,那種感覺真好。

那麼感覺非常好的這個人,也就是皇上能否自己主動的從上面下來呢?不會的。況且朱祁钰當時年富力強,還有很多報負沒有完成。

朱祁鎮被瓦剌放歸之後,朱祁钰會不會主動把皇位讓給朱祁鎮

二、朱祁鎮過失太大了,不值得讓。

朱祁鎮在經過一年的磨難之後,是灰溜溜的回來了,而不是風風光光的回來了。

因為朱祁鎮差點兒把大明朝給丢了,簡直就是再版的宋朝的靖康之難,朱祁鎮堪比當時的宋徽宗,宋欽宗,而朱祁钰就相當于當時的趙構。

朱祁鎮不但把自己弄丢了,而且把唐朝的精銳之師50萬大軍,還有六七十名文武百官給弄沒了。真是罪過罪過。

而不同的是,朱祁鎮最後回到了明朝,他要比宋徽宗宋欽宗更幸運一些。

那麼面對有過失的,曾經的國君和現在的非常優秀的國君,如果讓你投票選一個的話,你會選擇曾經劣迹斑斑的國君嗎?當然不會的。就是說朱祁鎮過失太大,不可能主動再讓他去當皇上。

三、大臣們心裡有杆秤,為了自身的利益也都支援朱祁钰。

大臣們心裡有杆秤,誰是誰非都一目了然。而且曾經倒向朱祁鎮的大臣都被他弄丢了,現在經過幾年的培養,這些大臣基本都是傾向于朱祁钰的。

既使朱祁钰提出來主動把皇位讓給朱祁鎮,估計大臣們也不會同意。大臣們不僅在意誰當皇上,更在意的是誰能把皇上這個職位經營的更好。大臣們在意的是誰當皇上對自己更有利,在沒有了外部的憂患的情況下,大家都想安安靜靜平平穩穩的過日子。

那麼為什麼之後朱祁鎮會發生奪門之變呢?

一、朱祁钰病重,且他立的太子夭折,皇帝後繼無人,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誘因。

朱祁钰病重,而且他的兒子朱見濟,曾經被他立為太子的那個人也早早的夭折了。

面對群龍無首的将來,大家心裡都沒有底,各有各的算法,各有各的小算盤。

朱祁鎮被瓦剌放歸之後,朱祁钰會不會主動把皇位讓給朱祁鎮

一方面是朱祁钰雖然當皇上當得很好,但是馬上就要走到末路了,而另一方面朱祁鎮父子呢,朱祁鎮被囚禁于南宮,兒子朱見深成長得也非常好。

那麼在朱祁钰百年之後,是朱祁鎮再當皇上,還是朱見深當皇上,還是迎立外藩呢?大家誰也不知道,心裡都像有一個小鼓在敲一樣。

二、石亨等人不得朱祁钰的重用,這也是一個原因。

景泰八年正月十六日夜,因景帝病重不能臨朝,石亨、曹吉祥、徐有貞等人引軍千餘潛入長安門掖英宗登辇,自東華門入宮。十七日早朝時分,徐有貞高聲宣布英宗複辟。

那麼為什麼石亨等人敢于帶頭發動奪門之變呢?他們不知道這樣做有風險嗎?而且是風險很大。他們當然知道。但是他們在朱祁钰這個朝廷上不被重用。是以他們敢放手一搏,奪門之變成功了,那麼他們就有擁立之功,就會得到榮華富貴。

三、于謙的默許,更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于謙在土木堡之變之後,力排衆議,積極組織攻勢的同時,立朱祁钰為皇上。在朱祁钰病重之後,準備和大臣們聯名上書複立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為太子,可巧在第二天就發生了奪門之變。

那麼在當晚石亨等人帶領1000人鬧出那麼大的動靜,于謙為什麼不出面阻止?

顯然于謙是默許的,就像是天要下雨,朱祁鎮複位是順其自然的事情。國家不可一日無君,與其等到朱祁钰病亡之後,朝廷大亂,還不如來一個提前的交接。

于謙考慮的更多的是天下的安定,而不是讓誰當皇上。

綜上,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誰也阻擋不了,存在就有存在的理由。曆史沒有假使,人生不能重演,不論怎樣,朱祁钰都不會主動把皇位讓給朱祁鎮。朱祁鎮要麼是終老于南宮,要麼就是通過武力的形式,通過他人助力的奪門之變的形式獲得皇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