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十八個交錯時空中的小人物、失敗者和被遺忘的世界史

今天我們的評審書目——《十八個時空中的世界史》,來自德國作家埃瓦爾德·弗裡。

發現與征服,革命與戰争,隔絕與互聯,中心與邊緣,誰在改變世界?誰又在被世界改變?18個時空故事,人類文明交替閃耀,再現滿天星鬥的世界圖景。世界史不是英雄們的跑酷,更不是進步的接力賽,而是一塊織法混亂、布滿窟窿和裂口的地毯,遍布小人物和大人物、英雄和失敗者、進步、中斷以及遺忘的故事。這段世界史故事,由德國圖賓根大學曆史學教授埃瓦爾德·弗裡為你講述……

歡迎大家持續關注“評審團”,我們将不間斷地為大家送上最新鮮的閱讀體驗。書評君期待,在這個新欄目下,向所有人提供關于閱讀的優質評價,也同新的優秀“書評人”共同成長。

The Jury of Books

評審團

本期書目

《十八個時空中的世界史》

十八個交錯時空中的小人物、失敗者和被遺忘的世界史

作者:[德] 埃瓦爾德·弗裡

插圖:[德]索菲娅·馬丁内克

譯者:趙漣

版本:中信出版集團·見識城邦 2021年7月

十八個交錯時空中的小人物、失敗者和被遺忘的世界史

作者簡介:

埃瓦爾德·弗裡(Ewald Frie),1962年生,德國曆史學家,德國圖賓根大學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長、現代史教授,領銜多個世界史研究課題。1992年在蒙斯特大學獲得天主教神學博士學位。1993—1995年任職于杜塞爾多夫NRW科學中心。2007年起在杜伊斯堡—埃森大學任教,任特裡爾大學近代史教授。2008年以來在圖賓根大學擔任近代史教授。主要作品涉及德國、歐洲和澳洲曆史等,如《弗裡德裡希二世》等,還出版了一部備受青少年讀者歡迎的曆史讀物《巧克力問題》(2009年)。

插圖:

索菲娅·馬丁内克(Sophia Martineck),1981年生,曾在柏林、紐約和利物浦學習視覺傳達,現為德國和國際出版商擔任插畫、設計師和漫畫藝術家。

譯者:

趙漣,山東青島人,北京外國語大學德語系畢業,北京大學傳播學碩士,瑞士蘇黎世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通路學者。曾在新華通訊社從事翻譯、編輯工作廿載,現為香港地方志中心進階編輯。

這是一套什麼樣的書?

從250萬年前的非洲大地到21世紀的超級城市開羅,從公元7世紀全球有着百萬人口的中國長安到日本明治維新的重鎮北海道,從13世紀成吉思汗麾下的蒙古世界帝國再到20世紀叱咤風雲的德意志帝國……18個人類曆史上重要時段,18個人類文明的璀璨區域,共同編織了一部令人驚歎、交織纏繞的世界史。

發現與征服,革命與戰争,隔絕與互聯,中心與邊緣,誰在改變世界?誰又在被世界改變?18個時空故事,人類文明交替閃耀,再現滿天星鬥的世界圖景。

世界史不是英雄們的跑酷,更不是進步的接力賽,而是一塊織法混亂、布滿窟窿和裂口的地毯,遍布小人物和大人物、英雄和失敗者、進步、中斷以及遺忘的故事。

這段世界史故事,由德國圖賓根大學曆史學教授埃瓦爾德·弗裡為你講述……

它為何吸引人?

德國世界史名家、圖賓根大學曆史學教授埃瓦爾德·弗裡寫給大衆讀者的世界新史;德國知名插畫家精心繪制40幅精美插畫;德國貝克出版社重磅推出的世界史通識佳作,贊譽無數。

一部令人驚歎、交織纏繞的世界史:從250萬年前的非洲大地到21世紀的超級城市開羅,從公元7世紀全球有着百萬人口的中國長安再到日本明治維新的重鎮北海道,18個人類曆史上重要時段,18個人類文明的璀璨區域,共同編織了一部令人驚歎、交織纏繞的世界史。發現與征服、革命與戰争,隔絕與互聯,中心與邊緣,誰在改變世界?誰又在被世界改變?18個時空故事,人類文明交替閃耀,再現滿天星鬥的世界圖景。

一部可貴的平等視角、去歐洲中心的世界史:世界史不是英雄們的跑酷,更不是進步的接力賽,而是一塊織法混亂、布滿窟窿和裂口的地毯,遍布小人物和大人物、英雄和失敗者、進步、中斷以及遺忘的故事。

40餘幅精美插畫,再現人類文明的紙上紀錄片:由德國知名插畫家索菲娅·馬丁内克精心繪制的40餘幅畫風拙樸的插畫,立體生動、細節滿滿,如紙上紀錄片,遍覽世界演變。

《十八個時空中的世界史》試讀

空間與時間

以 400 頁的篇幅講述從穴居的尼安德特人到今天的曆史。最近幾年我是這樣向朋友解釋我正在從事的工作的。從石斧到電腦,從野牛肉到漢堡包,從洞穴到摩天大樓,從屈肢葬到骨灰安葬,從氏族到國家,甚至聯合國。一部進步的曆史,多麼美好。

和任何時候一樣,困難自思考開始。并非所有的尼安德特人都吃野牛肉,因為野牛在尼安德特人生活的地方并非到處可見。有的人吃的是椰棗、草籽、蝸牛和貝類。有的尼安德特人并不居住在洞穴裡,而是用猛犸象的骨 骼和毛皮蓋起了藏身之處。而且,與尼安德特人同一時期,地球上的其他地區還生活着其他的人種。他們的樣貌不同,能力不同,文化也不同。考 古學家通過完全不同的墓穴證明了這一點。不同的人群也有着不同的語言。不過尼安德特人和解剖學意義上的現代人曾經一起在歐洲生活,并一起生育了後代。換句話說,世界史的起點根本不是一個點。它是個煙霧籠罩的巨大空間。完全不同的事情在那裡同時發生着,而對此,我們知之甚少。

對于當代,我們了解的稍微多了一些:不是所有人都喜歡漢堡包,但野牛肉也能找到擁趸。很多人并不在高樓大廈中生活,而且也根本不想在那裡生活。雖然在中歐地區希望以骨灰方式安葬的人越來越多,但是其他 地區的人仍一定要選擇别的方式下葬。地球上大多數的國家并不像聯合國設想的那樣運轉。換句話說,即便是在當代也生活着能力、文化和語言差 異很大的不同人群。但是在當代這個巨大的空間裡,濃霧少了一些,因為 我們對彼此的了解多了很多,而且隻要我們花時間利用所有可供支配的資訊就可以對彼此了解得更多更多。當代也複雜,隻不過是以另外一種方式。

在曆史并不确定的開端和并不确定的終結之間不隻是進步而已。曆史不是接力賽,訓練有素的人們可以按照事先确定好的計劃以極快的速度和精準的協調性将接力棒傳遞下去并最終抵達終點。在開端與終結之間的是許許多多進行着交流或者彼此一無所知、學習和忘記、統治和被統治、希望幸福卻往往失敗的人。世界史不是英雄們的跑酷。它更像是由所有人(因為沒有任何指導)混亂編織而成的布滿窟窿和裂口的地毯,線有短有長,而且有着成千上萬種互不搭配的顔色。幾十億人将他們的行為、言語和思想織入這個地毯中,他們多數沒有什麼宏偉的計劃,但卻清楚自己要做什麼、說什麼或者是想什麼。有的線被其他人拿起來繼續織下去了,有的則沒有。如果我們把這塊地毯舉高一點兒,那麼,在這個位置上我們就可以更加清楚地觀察到不同的效果、連接配接、松開的線頭、窟窿和裂口。我們甚至可能看出某些圖案。

一塊織法混亂、布滿窟窿和裂口的地毯看起來可能不如田徑健兒的接力賽那樣震撼。但曆史就是這樣。現在,為了說明這一點,第一位從全局視角看世界的人登場了:詹姆斯·庫克船長(Captain James Cook)。他在18世紀末的三次偉大航行中遍訪了所有大洲,發現并沒有其他大洲的存在。他在曆史的地毯上織入了長長的線,它們延伸至世界所有地區并且延續至今。如果我們更加仔細地觀察詹姆斯·庫克的一生和他的去世,我們就會明白,為什麼觀察小人物和大人物、英雄和失敗者,進步、中斷以及遺忘的故事是值得的。

十八個交錯時空中的小人物、失敗者和被遺忘的世界史

詹姆斯·庫克發現世界

詹姆斯·庫克是英國東部沿海地區一位貧窮雇農的兒子,工業革命前艱苦的農村生活對他産生了深刻的影響。他随父親一再遷徙,尋找工作和生計。據他後來的同伴說,他有可以吃下和消化幾乎所有食物的能力。他的七個兄弟姐妹中隻有兩個姊妹活到了成人年紀,其他的都夭折了。庫克先是在一位商人那裡學徒,後來開始出海。他沒有從普通的水手開始,而 是受托在家鄉地區和倫敦之間從事貿易活動。庫克周遊到了很遠的地方,也到過挪威和俄國等地。但大多是到倫敦——他的資助人的商業重心。

在航海之路上越走越遠的不僅是詹姆斯·庫克。由于運河和道路的建設,交通狀況得到了改善,港口得到擴建,新型船隻出現。英國當時正處于工業化的開端。倫敦港口一片繁榮興旺。庫克在那裡建立了不少有用的聯系,也在那裡結識了後來的妻子伊麗莎白。18 世紀50年代中期,他轉而投身海軍,在那裡,好學、可靠、雄心勃勃的他很快引起了注意。而 1756—1763年的七年戰争也助了他一臂之力(在歐洲它作為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對歐洲各大列強的戰争為人所知)。腓特烈二世隻得到了英國人的支援,而且主要是以資金的方式。因為,對庫克的祖國來說,這場戰争首先是與法國人的沖突,而且它是全球性的——在北美和印度也爆發了戰争。英國人給普魯士人錢,目的是讓法國人在歐洲也忙于作戰。是以這場 戰争在北美被稱作“法國—印第安人戰争”。對美洲人、印度人,可能還有英國人來說,這場歐洲戰争是世界戰争的一部分。

庫克在歐洲戰場上獲得了首個指揮官職務。1757 年他成為船長。1758 年他出海前往加拿大,在那裡與法國人作戰。庫克船長不僅忙于戰鬥,同時也進行測繪工作。他制作了精确的聖勞倫斯河區域地圖,這令英國人的 作戰計劃受益匪淺。1762 年他所屬的艦隊負責将法國人趕出紐芬蘭。他接到指令,先是為聖勞倫斯河灣前的這座島的部分地區,後來則是為整個 島繪制地圖,在戰争結束後很久他才結束這項任務。此外,他也對天文學——對遠洋航行确定方向至關重要的一個學科——感興趣。1762 年,他抽出時間在倫敦成了婚。但在接下來的幾年裡,伊麗莎白也隻是偶爾才能看到自己的丈夫。他大多數時間都在海上。而庫克的父親在家庭生活上的不幸也在他事業有成的兒子和兒媳身上重制:他們的六個孩子全都夭折了,而伊麗莎白則安然度過了每一次的生産。

庫克在戰争結束幾年之後接到了前往南太平洋的委托,這點不得而知。我們隻能猜測:庫克在當時已經是公認的經驗豐富和審慎周全的 船長。他在倫敦政界和海軍都有很好的人脈。他也熟悉他要駕駛的這艘船。“奮進号”(Endeavour)此前曾以“彭布羅克伯爵号”(Earl of Pembroke)的名字在英國沿海地區運輸煤炭。庫克的事業就是從這樣的船上開始的。除此之外,正式委托正好符合他對天文學的興趣:在南太平洋尤其良好的條件下觀測金星淩日的天文現象,這樣就可以計算出地球與太陽的距離,進而更加精準地确定船在茫茫大海上的位置。而對此次航行的下面這個附帶目的而言,庫克的測繪知識具有很大的幫助:當他完成天文任務後,他 要尋找南半球的大洲。

“奮進号”是獨自出航的。庫克的第二和第三次航行都有多艘船隻同行。這意味着在海難發生時生命可以得到保障,但庫克的第一次世界航行卻不能向參加者保證這點。在當時,海上隻有緯度是精确的,經度卻不是。海圖也不可靠。當猛烈的暴風雨來襲時,被吹跑的船要找到自己本來所處的位置并不容易。整船人的命運被交到了老天爺的心情和船長的能力手上。反過來,失去了船員的支援,船長也無計可施。對他來說最大的威脅并不是極其罕見的嘩變——這個命運共同體宣告解體不僅令人憎惡而且也會受到嚴懲。最大的威脅來自疾病,特别是壞血病。這種當時還不為人所知的 維生素 C缺乏症是船上飲食單一的結果。患病後所有船員都會出現牙齒脫落、皮下出血、肌肉萎縮、發燒、腹瀉和整個身體虛弱乏力等症狀。因為帆船(蒸汽船在100年後才被用于航海)隻有靠大量男子艱苦的體力勞動才能保持航向,壞血病因為發病率高而且一旦發病就無法阻擋而成為一個緻命的威脅。當詹姆斯·庫克決定帶酸菜上船并且在航行期間一再補充量的新鮮水果、蔬菜和酸菜時,他肯定是了解了當時最新的研究成果。船員們不喜歡酸菜,他們覺得把上岸時間花在四處搜羅酸菜上實在是太誇張 了。但是他們很快就開始感激船長這些令人瞠目的措施了。“奮進号”以及後來庫克環遊世界的所有船隻的死亡率相對而言都是非常低的。他的上司風格被公認為十分嚴格,但是考慮周全。

對于 21 世紀的人來說,“奮進号”上的生活是難以想象的。這艘船長不到 40米,寬不到 9 米——就像是足球場的罰球區那麼大。即便是有幾層樓高,對 94 個人來說也不算是很大的空間,他們與技術裝置和幾年的口糧擠在一起,而且往往幾個月看不到陸地。船上的乘客包括紳士學者約瑟夫·班克斯(Joseph Banks),他帶了兩名瑞典博物學者、兩名繪圖師、四名仆人和兩條狗與他同行。相對于班克斯而言,餘下的人——船員和不同軍銜的海軍士兵、木匠、打造武器和裁減風帆的工匠、廚子和面包師傅——就不得不大大降低對私密性,甚至是空間的要求了,當然,和我們今天就更沒法比了。船員沒有睡覺的地方。他們把吊床固定在食堂桌子的上方。換衣服最好是想都不要想了。不管怎樣,庫克仍然做到了讓船上的 所有人員每周洗一次澡——當然是用海水。在第二次航行中成為班克斯随行成員的德國年輕植物學家、畫家以及後來的教授和革命家格奧爾格·福斯特(Georg Forster)就曾在遊記中抱怨有的紐西蘭毛利人氣味難聞。相信他自己船上的食堂在早間的氣味肯定也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班克斯登船并不是為了消遣。除觀測金星淩日和尋找南半球的大洲之外,“奮進号”還有一個科學計劃:将異域的人、動物、植物、石頭和土壤記錄下來。18 世紀六七十年代是科學啟蒙發展的高峰。歐洲人将他們的文明與其他文明相對比。他們搜集各種知識将其分門别類,以加深對自身的了解并推動人類進步。這是有繪圖師和學者随船同行的原因。

如何參與“評審團”?

我們希望你:

| 是一位認真的閱讀者,有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對文明史、世界曆史等話題感興趣。

| 期待将自己在閱讀中産生的想法用文字表達出來,與更多人交流,甚至引領一種主張。

| 時間觀念強,能夠遵循我們的約定。

你隻需要:

| 在下方留言,告訴我們你為什麼想讀這一本書,或者分享自己對文明史、世界曆史等話題的看法和觀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