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朱元璋改葬父母,劉基建議“老墳打傘”,“老墳打傘”是啥葬法?

文:華太師

朱元璋改葬父母,劉基建議“老墳打傘”,“老墳打傘”是啥葬法?

在古代,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死後墓葬都遵循嚴格的封建等級制度。除了講究風水方位,有時還會實行不同的殉葬制度,總之帝王大多是迷信的,并追求長生不老之道。

作為第一個建立中央集權國家的千古帝王秦始皇,除了廢除分封制,統一度量衡等曆史成就,還創立了世界第八大奇迹,那就是震驚中外的秦兵馬俑。

朱元璋改葬父母,劉基建議“老墳打傘”,“老墳打傘”是啥葬法?

兵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種類别,由丞相李斯統籌設計,據說耗時39年才完成。從目前問世出土的俑坑來看,秦兵馬俑規模巨大并且設計巧妙,其位于秦始皇陵東側1500米處,坐西向東,布局合理,結構奇特,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軍事博物館。

相傳一開始秦始皇并沒有建構兵馬俑的想法,他希望自己死後仍有千軍萬馬相伴,是以希望活人殉葬,這在古代也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可是大規模的活人殉葬不僅損失勞動力,也會大傷民心,是以有大臣建議仿人的模樣做成陶俑,這樣不會腐朽,而且數目自由設計,同時按照軍隊的布局進行合理組建,可謂一舉兩得。由此留下了這樣大規模的陪葬坑,如今每年有成千上萬的遊客目睹了兵馬俑的發掘,側面反應了封建統治階級下墓葬制度的嚴格性和複雜性。

朱元璋改葬父母,劉基建議“老墳打傘”,“老墳打傘”是啥葬法?

兵馬俑是用陶土制成兵馬形狀的殉葬品,這在古代還算是比較人性化的,那麼最慘無人道的當屬人殉。

其實在秦始皇時期,活人殉葬已經沒那麼盛行了,可是有這麼一個朝代,卻讓這種制度重新登上曆史舞台,那就是從明太祖朱元璋開始,後宮又開始了慘無人道的殉葬制度。

據史書記載,明太祖朱元璋幼時十分貧窮,後參加農民起義憑借卓越的軍事才能成為義軍首領,一路走來,他經曆了親人離世,饑寒交迫、時局動亂等各種人情冷暖,是以逐漸變得堅毅而殘忍。

在他幼年的時候,父母親和兄長因為疾病一個月之内相繼離世,當時朱家一無所有,自然連安葬親人的墳地也沒有。所幸鄰居劉繼組發了善心,施舍了一塊地作為朱家的墓地。誰也沒料到後來朱元璋一統天下,登上了權力的最高峰,劉繼組自然也因為當初的那塊地皮而福澤全家。

朱元璋改葬父母,劉基建議“老墳打傘”,“老墳打傘”是啥葬法?

朱元璋幼年悲慘的經曆,使得他當上皇帝後自然會想到給父母遷墳,除了表示孝心,更重要的是為祖上增光,但随後被大臣劉基勸阻。劉基就是大名鼎鼎的劉伯溫,擅長神機妙算,常幫助朱元璋謀劃布局風水,他聽說此事,告訴朱元璋祖墳不能随意改遷,因為改葬有可能預示着家門不幸,再者正是因為老墳是塊風水寶地,才有了朱元璋最後的一統大業,是以如果違背天意,有可能洩了地氣,傷及龍脈。

朱元璋改葬父母,劉基建議“老墳打傘”,“老墳打傘”是啥葬法?

古代帝王大多封建迷信,更何況江山得來不易,是以朱元璋聽從劉基的建議,采用“老墳打傘”的葬法,即原地加封,堆出小山頭,再配建豪華享殿,以此希望可以繼續震懾這塊“龍興之地”。

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駕崩,根據他的遺诏,要求後宮沒有生育過的妃嫔一律殉葬,也許是和他幼年的經曆有關吧,據不完全統計有38位妃嫔被逼自盡陪葬,還有一些宮女和孩童也被作為祭品一同入葬,這些孩童傳說死後可以成為仙童引領帝王成仙,是以殺害他們的手段極其殘忍,宮中上下怨聲載道,很多無辜的生命受到牽連,這一陋習一直持續到明英宗才結束。

朱元璋改葬父母,劉基建議“老墳打傘”,“老墳打傘”是啥葬法?
朱元璋改葬父母,劉基建議“老墳打傘”,“老墳打傘”是啥葬法?

從秦始皇的兵馬俑,再到朱元璋父母的老墳打傘,以及後來死灰複燃的人殉制度,可以看出古代喪葬制度等級分明,形式繁雜。有的由統治階級根據法典規定,有的則是結合民俗民風,反應了封建王朝統治階級下人們的宗法觀念和倫理思想,其中風水迷信占了很大一部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