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禅在曹魏得以善終?50年後,一位後代替他報了亡國之仇

劉禅在曹魏得以善終?50年後,一位後代替他報了亡國之仇

魏蜀吳三國征戰的事情已經是盡人皆知的了。從東漢末年開始,天下大亂之際,此時的天下就已經開始大亂。由此也出現了很多厲害的人物,不可否認的是,從東漢末年開始,就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年代。這一時期出現了數不勝數的人才。

在魏蜀吳三國中,隻有蜀漢建立的難度是最大的,當時的劉備年過半百仍然沒有一席之地。到了之後,颠沛流離了半輩子的劉備才建立了蜀漢。蜀漢的建立是最為不易的,是以劉備是對蜀漢的發展最為重視的。隻不過到了劉備晚年時期,開始昏庸了。

劉禅在曹魏得以善終?50年後,一位後代替他報了亡國之仇

劉備昏庸的表現就是發動了夷陵之戰,正是因為夷陵之戰的出現,才導緻了蜀漢出現了下坡路。夷陵之戰後,劉備就在白帝城病逝了,此後就是蜀後主劉禅的天下了。劉禅在曆史上的評價褒貶不一,現如今的人們對劉禅的看法不一。

劉禅在曹魏得以善終?50年後,一位後代替他報了亡國之仇

大部分人認為劉禅是一位昏君,不可否認的是,劉禅在位期間,前期還是很不錯的,到了後期就開始昏庸無能了,尤其是諸葛亮病逝後。劉禅就開始寵信小人,這讓劉禅變得昏庸。最終曹魏發動了滅蜀之戰,其後蜀漢滅亡。

劉禅在曹魏得以善終?50年後,一位後代替他報了亡國之仇

公元263年,魏軍開始反攻倒算,司馬昭派鐘會、鄧艾、諸葛緒兵分三路,大舉伐蜀。面對伐蜀大軍,劉禅選擇了主動投降,由此劉禅得以幸存。到了曹魏後,劉禅沒有被殺死,而是被封為了安樂公,直到泰始七年(271年)在洛陽去世,享年64歲。

劉禅在曹魏得以善終?50年後,一位後代替他報了亡國之仇

劉禅雖然投降了曹魏,但是司馬昭對劉禅肯定是有提防之心的。《漢晉春秋》記載了一件事,在一次宴會上,司馬昭靜觀劉禅的反應。結果蜀漢舊官員看後無不悲痛流淚,隻有劉禅神情自若。于是司馬昭問了劉禅想不想念蜀地?

劉禅在曹魏得以善終?50年後,一位後代替他報了亡國之仇

當時的劉禅機智的回答了:“此間樂,不思蜀。”這就是成語樂不思蜀的來曆。可是這六個字卻成為了劉禅大智若愚的表現。劉禅作為蜀漢的第二任皇帝,在位41年,前期有諸葛亮的輔佐,劉禅是顯得很輕松的,到了後期諸葛亮病逝,劉禅在位期間就發生了問題。

劉禅在曹魏得以善終?50年後,一位後代替他報了亡國之仇

比如說重用宦官黃皓、鬥蟋蟀等等。劉禅的聰明就是在投降之後,通過裝傻和守拙來保命,使得他這個亡國之君得以善終。不可否認的是,劉禅在投降之後,生活的各個方面還是不錯的。劉禅萬萬想不到,50年之後,竟然有一位後代報了亡國之仇。

劉禅在曹魏得以善終?50年後,一位後代替他報了亡國之仇

後來西晉建立,與此同時,山西北部的少數民族開始崛起。他們的首領叫劉淵。永興元年,劉淵自稱是劉禅的後人。這時候的劉淵自立為帝,正式立國,國号大漢。同時劉淵将劉禅追封為孝懷皇帝,把漢高祖等西漢皇帝追認為遠祖,受到祭拜。

劉禅在曹魏得以善終?50年後,一位後代替他報了亡國之仇

劉淵和兒子劉聰厲兵秣馬,南下征伐西晉。此時的西晉經曆了八王之亂,那麼西晉的國力就大大下降了,這就給北方的胡人機會。劉淵無疑就是其中之一。永嘉五年劉淵率領大軍殺入西晉國都洛陽,把西晉的晉懷帝抓走。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一次的戰争中,劉禅的五個兒子全部死亡。

後來晉愍帝在長安登基,想延續西晉統治,劉聰根本沒有放過晉愍帝。于是西晉滅亡了,值得一提的是,在西晉滅亡的過程中,司馬睿得以幸存,于是南下建立了東晉。隻不過東晉的皇帝幾乎都是傀儡,即使是司馬睿也不例外。

這位劉禅的準後代為劉禅報了仇。不可否認的是,劉淵認劉禅為祖先,就是為了能夠有很好的起義名聲。劉淵自立為帝後,開始了滅亡西晉的戰争。在這樣的情況下,劉淵無疑是為劉禅報了亡國之仇。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的亡國之君中,劉禅的結局無疑是非常好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