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俄羅斯詩人唐曦蘭:中文很适合寫詩,具有音樂美|成都國際詩歌周

作為成都遞給世界的一張文化名片,“2021 第五屆成都國際詩歌周”将于12月17日開啟,本屆主題為“世界時間上的李白與杜甫”。屆時,國内外詩人将共赴成都,共話詩歌篇章。

俄羅斯詩人唐曦蘭:中文很适合寫詩,具有音樂美|成都國際詩歌周

在成都國際詩歌周開啟之前,紅星新聞以《吉狄馬加:期待偉大詩人書寫這個時代不朽的詩篇》《梁平:穿越千年,李杜詩歌仍是當代重要書寫》 《朱鎮豪:“蜀酒濃無敵” 成都詩酒文化得天獨厚》《李永才:在時間與空間視域下的李杜形象》《安娜:李白的詩與一位俄羅斯女孩的童年》為題,做了相關專訪報道。

俄羅斯詩人唐曦蘭:中文很适合寫詩,具有音樂美|成都國際詩歌周

唐曦蘭

今日(12月16日)紅星新聞記者采訪到俄羅斯詩人、翻譯家唐曦蘭(PodarevaAnastasia),共同探讨本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的主題、中國詩歌在國際上的地位以及成都的詩意之美等。據了解,唐曦蘭是2020年絲綢之路國際詩人聯合會國際詩歌傳播大使。其作品已發表于《十月》《草堂》《詩歌地理》等刊,并用俄、中、英三種語言作詩,2016年至2020年期間多次獲文學獎。出版個人作品集《唐曦蘭的詩》《夜夢》及《幽蘭凝香》。

紅星新聞:你如何了解本屆成都國際詩歌周主題“世界時間上的李白與杜甫”?你認為它傳遞出來的資訊是什麼?

唐曦蘭:李白與杜甫是中國文學史上兩位很重要的人物。他們的作品也影響了大一批年輕詩人與作家。雖然,李白與杜甫是好朋友,但是從他們人生觀與世界觀角度來見,都有不同的看法。正如此,影響了他們的創作風格。

“大李杜”最主要傳遞的資訊是,在創作當中追求本心,堅持自己的獨特風格,讓世界文學藝術有多元化的特征。

紅星新聞:請談一談李白和杜甫這兩位大詩人在國際詩歌上的地位。

唐曦蘭:作為一位外國人,李白與杜甫在世界東方文學上有重要的地位,所有接觸中國語言與文化的人,就會從李白的《靜夜思》開始學習之征途。早在20世紀俄羅斯一批優秀漢學家曾經把一些李白的詩歌翻譯成俄文,但由于中國文學裡的“意境”概念,外國人讀李白的(以及其他中國古代詩人)作品,會有一些難度。

紅星新聞:成都國際詩歌周已經連續舉行五屆了,你認為該詩歌周在國内和國際上的地位如何?對中國詩歌在詩歌舞台上的影響,有怎樣的推動力?

唐曦蘭:此活動國内國外都會關注,在2019年,我第一次參加了成都國際詩歌周,當年有很多世界各國詩人到成都分享自己的詩人之路,但近兩年,因為疫情的影響,很多外國詩人沒有機會到現場參加活動。

是以,我認為,随着網絡時代的發展,可以通過不同的媒體平台傳播詩歌的力量。(從2020年開始,我也在做自媒體,在抖音、快手、今日頭條與B站會分享自己的作品,講解詩歌相關的知識與想法,擁有了幾十萬粉絲,賬号名為:“俄羅斯詩人唐曦蘭”。)

紅星新聞:你是第幾次來成都呢?成都給您的印象是怎樣的。同時,成都自古以來都是詩歌重鎮,你覺得這座城市的詩歌氛圍是怎樣的?

唐曦蘭:我不是第一次來成都,曾經參加過2019年的成都國際詩歌周,還和我的公司參加過糖酒會,推銷俄羅斯的正宗伏特加。是以,目前我不僅僅是一位詩人、業餘藝術家,還是我公司的代言人。我希望,将來,從文化、藝術以及外貿幾個方向,建立起更多中俄交流,讓兩個國家友誼地久天長。

紅星新聞:你接觸中國詩歌的過程是怎樣的?你覺得中國詩歌的“美”來自于哪裡。

唐曦蘭:我幾乎每天都會接觸中國詩歌,因為,我自己用中文寫詩(平時用俄、英及中三種語言創作)。因我在中國讀過漢語言文學大學專業,我覺得中文很适合寫詩,中國語言本身很有“音樂”性,是以,大家不僅會讀詩,還會唱詩,這也就是中國詩歌的特征。

紅星新聞:在本屆成都國際詩歌周中,有一個環節是前往金沙遺址博物館,了解成都這座城市的起源——古蜀文明。您對三星堆、金沙等古蜀文明有怎樣的了解,你認為古蜀文明給這座城市帶來了怎樣的城市美學詩意表達?

唐曦蘭:關于這個話題,我了解的甚少,是以,在此活動期間,希望多學習相關知識。

紅星新聞記者|喬雪陽 曾琦

編輯|段雪瑩 圖據受訪者

(下載下傳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