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掘地求知,複活曆史,這才是考古學家拆盲盒的進階方式!

今年12月14号,國家文物局在北京公布:陝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即為漢文帝霸陵,這意味着西漢11座帝陵的具體位置全部告之天下,我國考古界對西漢陵墓的研究終于扣上了最重要的一塊碎片。“曆史變得有溫度”,背後是一代又一代考古人堅持不懈的追求和探索。

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位江蘇考古人—徐州博物館考古部主任耿建軍的故事。

這幾天,耿建軍特别忙,辦公桌的便箋上,記錄着今年11月以來,他已經參加過的6場校園考古類知識論壇和講座,再一看後面,今年還有4場在等着他。

“ 沒辦法,出了成績,需要做的事兒也就多了。”

雖然嘴裡對寫發言稿有點“不滿意”,從老耿的笑容裡,還是可以看出那份自豪。

2021年,徐州土山二号墓作為近3年來江蘇省唯一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項目,被認定是我國已發現的東漢時期儲存最完整、擷取資訊最豐富的大型諸侯王陵墓。

作為挖掘項目負責人,耿建軍成了這支考古隊伍中名副其實的“明星”。博物館的同僚們偷偷說,耿老外冷内熱,其實他特别喜歡去給學校的孩子做曆史和考古類的知識講座,在他看來,這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傳承。

掘地求知,複活曆史,這才是考古學家拆盲盒的進階方式!

眼前的耿建軍符合人們對考古工作者的所有印象:一絲不苟、話語簡練、一副眼鏡目光銳利。

1985年,來自徐州銅山他從南京大學曆史系考古專業畢業。

“那時候的大學生特别金貴的,家裡人一開始都對我學這個專業很不了解,用他們話講,天天就是挖墓的,可是我就是喜歡!”

耿建軍回憶自己的少年時光,常在家鄉偶遇那些剛剛完成挖掘任務的考古隊員。“他們身上髒兮兮的,但是臉上都很快樂。其實我現在了解,每一次成功的挖掘,說小了是讓文物出土,是對一段曆史有了了解。說大了,就是證明了我們國家上下幾千年的文化,印證了其中的一環,這是非常有意義的。”

掘地求知,複活曆史,這才是考古學家拆盲盒的進階方式!

紮根考古一線36年,耿建軍參加或主持發掘了大量古墓葬及古遺址:馱籃山楚王陵墓及陪葬坑、後樓山楚王陪葬墓群、蘇山頭漢墓、韓山漢墓……成績斐然。其中讓他印象最深的還是徐州土山二号墓的勘探和挖掘。這是“全國單座墓葬發掘時間最長的考古項目”,從1977年到2020年,43載滄桑變化,背後是中國三代考古人的堅守與付出。

2014年,土山二号墓第三次開啟挖掘工作,耿建軍擔任考古領隊。墓室位于地下,陰冷潮濕的墓底,雖已經過安全處理,但空氣流通性差,耿建軍和隊員們每天要在這樣的環境中工作至少8、9個小時,有時遇到搶救性挖掘,忙一通宵也是常有的事兒。

耿建軍的身上常帶着一股特别的味道,其實就是墓室地下的泥土味兒,但他聞着很踏實,考古就得跟泥土打交道啊!

2020年,土山二号墓挖掘工作基本完成,耿建軍和隊員們最終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東漢諸侯王陵墓考古的重大發現:出土各類遺物 4800 餘件,其中包括發現于封土内的封泥 4500 餘件,墓室内出土文物 350 餘件等。

耿建軍說,挖掘工作結束的那一天,他腦海裡出現了浮現了很多人的名字,好多人的面龐,40餘年的堅持不懈,每一個參與過這項工作的考古人都是英雄。

掘地求知,複活曆史,這才是考古學家拆盲盒的進階方式!

耿建軍的筆記本上,有這樣一句話:“我們既要叩問厚土,更要仰望星辰”。

他說,近些年來,考古專業隊伍不斷壯大,人才培養體系正在不斷完善,重大科研項目攻關能力得到鍛煉提升,學科體系日趨完善,研究手段不斷更新…這一系列的改變,離不開幾代考古人筚路藍縷、砥砺奮進,更離不開黨和國家的支援。

掘地求知,複活曆史,這才是考古學家拆盲盒的進階方式!
掘地求知,複活曆史,這才是考古學家拆盲盒的進階方式!

文化興,國運興,目前中國正從考古大國向考古強國邁進,對未來耿建軍充滿期待,他希望,可以把公共考古納入科普事業,與中國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結合起來,開展考古研學、考古夏令營、小小考古家等活動,還可以依托數字化等新興技術,向公衆生動展示考古知識。建設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

緻信未來,耿建軍說:

“老耿,我用‘時空望遠鏡’好像看到你退休後的生活了。你常去建立成的土山漢墓考古博物館看看,這很好啊。你幹了大半輩子考古,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為考古工作是展示和建構中華民族曆史、中華文明瑰寶的重要工作。未來,做墓葬展示、文物展覽、考古體驗的都是更年輕的一代人了,他們叫你‘耿老’。我們都希望看到一個依然努力的耿老,讓我們一起加油吧。”

将小我融入大我,立下強國志。由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中共南京市委網信辦聯合發起,雨花台烈士紀念館、江蘇新聞廣播、我蘇、荔枝新聞、南京釋出工作室共同推動的“丹心寄未來——書信為證、強國有我”全國征集活動正在火熱進行中。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從這裡開始,我們邀您一起寄語2049,描繪一個炙熱的未來。

作者:江蘇新聞廣播缪鵬程 範志凱

徐州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