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陳漫遠:唯一辭銜的上将,年輕時離家革命,回家時母親已雙目失明

前言:

按照“1955年大授銜”最開始的授銜名單,陳漫遠應該會被授予上将軍銜,不過陳漫遠最後竟然将自己的軍銜讓給了韋國清将軍。

在授銜之前,确實有許多人主動提出将自己的軍銜下降一級,可像陳漫遠這樣直接讓出軍銜的事情确是第一次發生。

陳漫遠:唯一辭銜的上将,年輕時離家革命,回家時母親已雙目失明

最終陳漫遠沒能獲得上将軍銜,隻是享受到了上将的待遇,他也成為了唯一辭銜的上将。這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令他讓出軍銜呢?

這一切還要從援越抗法講起。

一、軍銜讓給韋國清

在二戰過程中,法國的投降使得其他西方國家紛紛開口嘲笑,這讓曾經不可一世的法國大感丢臉,開始尋找能夠讓自己挽回顔面的機會。

日本宣布投降後,法國趁機向越南增兵,企圖重新将越南變成自己的殖民地。

當時越南剛剛建立共産主義國家,國内形勢還不穩定,根本無法與法國抗衡,情急之下胡志明趕緊向中國求救。

陳漫遠:唯一辭銜的上将,年輕時離家革命,回家時母親已雙目失明

越南能否獨立,關系到東南亞共産主義國家能否形成。為了破壞東南亞的聯盟,美國對法國給予許多軍事援助,使得原本就弱小的越南更加難以抗衡。

為了幫助越南抗擊法國,毛主席同意了胡志明的請求,向越南提供許多先進武器,同時向越南派出一支志願軍隊伍。

韋國清就是這時參加了抗法援越戰争,在越南國内打了許多勝仗,同時幫助許多越南軍隊加強軍事素養。對于韋國清這位軍人,胡志明十分熟悉,也十分感激。

陳漫遠:唯一辭銜的上将,年輕時離家革命,回家時母親已雙目失明

正巧在授銜之前胡志明通路中國,聽說了授銜這件事情後對毛主席提議道:“我認為韋國清将軍可以授予大将軍銜。”

聽到胡志明的話,毛主席沉默了,因為胡志明正在越南打仗,是以當時廣西并沒有将韋國清的名字上報。對于這件事情,毛主席也不好插手,于是将這個問題抛給了陳漫遠,時任廣西第一書記。

陳漫遠:唯一辭銜的上将,年輕時離家革命,回家時母親已雙目失明

若是按照功勞及資曆來講,陳漫遠與韋國清都符合上将的标準,陳漫遠若是想讓韋國清獲得上将軍銜,他自己完全可以降為中将。

但一想到自己降為中将,那原本的中将人選就沒有軍銜了,陳漫遠幹脆直接讓銜。

這個消息一出,許多人紛紛勸陳漫遠:“這個軍銜都是用功勞換來的,哪有讓出去的道理呀?”

每次聽到這種話,陳漫遠都會嚴肅地回答:“難道沒有軍銜,我就不能為人民服務了嗎?”

陳漫遠:唯一辭銜的上将,年輕時離家革命,回家時母親已雙目失明

就這樣,陳漫遠沒有獲得軍銜,不過國家給予了陳漫遠上将的待遇。這個待遇可不是因為陳漫遠讓出了軍銜,更重要的是陳漫遠曾經為革命做出的貢獻,比如太原戰役。

二、指揮太原戰役

解放戰争中,徐向前用六萬人殲滅了閻錫山部隊的十幾萬人後,雙方的兵力差距發生了大轉變,閻錫山手中隻剩兩座孤城,他本人則退守太原閉門不出。

陳漫遠:唯一辭銜的上将,年輕時離家革命,回家時母親已雙目失明

1948年夏天,陳漫遠奉命參與指揮太原戰鬥,剛剛到任後,徐向前就對他說:

“在之前的許多戰鬥中,我們的傷亡都是因為幹部忽略戰術,光憑着一腔熱血,這次一定要吸取這個教訓,多研究戰術和技術訓練。”

聽了徐向前的囑咐,陳漫遠決定盡可能多地掌握閻錫山的情報,以免造成我軍大量傷亡。

在接下來的時間裡,陳漫遠多次帶人到城外偵查,并通過太原的地下組織了解到城内的兵力及防禦情況。彙總了所有可收集的資訊後,陳漫遠制定了三步決勝太原的計劃。

陳漫遠:唯一辭銜的上将,年輕時離家革命,回家時母親已雙目失明

首先,我軍戰鬥的第一步就是将閻錫山的第一道防禦破壞掉,并且迅速控制機場,以免閻錫山獲得外部增援。

第二步,對于東南和東北的重要據點,我軍應不惜一切代價拿下。

當完成前面兩個重要步驟後,我軍就有了對抗閻錫山的基礎,隻要準備充足,就可以發起最後的總攻。

為了確定計劃的成功,陳漫遠不斷彙總各個途徑的情報,加大對閻錫山部隊的偵查,并制定出詳細的進攻戰術。這份戰術迅速得到首長的肯定,并下發到各個指導員手中。

陳漫遠:唯一辭銜的上将,年輕時離家革命,回家時母親已雙目失明

但解放太原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從全局來看,太原戰役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牽制,同時配合遼沈、平津和淮海三個重要戰役。是以太原戰役不能操之過急,必須停止進攻的腳步確定其他戰役的成功。

從太原整個防禦部署來看,閻錫山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對整個太原進行了密集的兵力部署,光是碉堡就有五千多。

陳漫遠:唯一辭銜的上将,年輕時離家革命,回家時母親已雙目失明

這些碉堡之間互相聯系又彼此獨立,内部武器、食物俱全,有些碉堡更是設計了倒鎖,防止士兵不戰而逃。再加上太原這座城市的地理位置,想要在太原打出一個缺口難上加難。

1948年10月,徐向前等人确定了主攻東山的計劃,可從哪裡進攻卻難住了徐向前。

陳漫遠:唯一辭銜的上将,年輕時離家革命,回家時母親已雙目失明

在這關鍵時刻,陳漫遠給徐向前介紹了一位叫做趙炳玉的農民,也是一位我黨的地下工作者,特意來到我黨駐地傳遞情報。

“牛駝寨是由民衛軍駐守,工事雖然強,但戰鬥力弱,而且有一條小路可以直接到達牛駝寨。莊兒上和榆林坪工事不強,攻起來應該不費勁。”

陳漫遠:唯一辭銜的上将,年輕時離家革命,回家時母親已雙目失明

這個消息對于徐向前來說無異于雪中送炭,将這三個地方标注在地圖上後,陳漫遠立刻聯系作戰科繪制地圖,并做出了具體的進攻東山的計劃。

東山大捷不久,遼沈戰役勝利,淮海戰役登上舞台,太原作戰計劃再次停止。

直到1949年,太原終于解放,閻錫山則登上飛機逃離了自己經營幾十年的山西。

整個太原戰役是解放戰争中,曆時最長的攻城戰。在這場戰鬥中,陳漫遠憑借自己的經驗及能力,為太原的解放做出不小的貢獻。

陳漫遠:唯一辭銜的上将,年輕時離家革命,回家時母親已雙目失明

可惜的是,陳漫遠雖然為國家立下赫赫戰功,卻沒有對自己的母親盡到孝道,以至于再次回家之時,母親已經雙目失明。

三、參加革命九死一生,母親早已雙目失明

陳漫遠出生時家庭比較富足,他的父親想讓兒子增長一些見識,是以将他送入私塾讀書。等到陳漫遠15歲時,家中的日子大不如從前,隻能被迫辍學。

陳漫遠:唯一辭銜的上将,年輕時離家革命,回家時母親已雙目失明

不過在這些年的學習生涯中,陳漫遠已經接受到革命思想的洗禮,先後加入共青團和共産黨,一直為革命事業忙碌着。

直到1927年,陳漫遠與戰友李素秋一同被捕入獄,每天都經受着敵人的嚴刑拷打,卻從來沒有背叛過組織。

為了讓陳漫遠說出有價值的資訊,敵人殘忍地殺害了李素秋,希望以此來恐吓陳漫遠。

陳漫遠:唯一辭銜的上将,年輕時離家革命,回家時母親已雙目失明

陳漫遠雖然心中悲痛,卻堅決不肯與國民黨同流合污,不論敵人對他采取什麼刑罰,陳漫遠都不肯放棄自己的信仰。

在陳漫遠忍受非人的折磨時,周百熹與周百焘在獄外用盡各種辦法營救陳漫遠。周百熹更是在敵人眼皮子底下每星期探望陳漫遠,傳遞一些書信。

為了制造輿論壓力,周百熹組織了學生的大罷課,以此威脅國民黨釋放陳漫遠。眼見罷課聲勢越來越大,國民黨隻能不情願地放了陳漫遠。

陳漫遠:唯一辭銜的上将,年輕時離家革命,回家時母親已雙目失明

可遠在家鄉的母親并不知道兒子已經脫離危險,她的資訊還停留在陳漫遠被捕之時。母親有心要賣掉家産贖出兒子,可她不知道陳漫遠關在哪裡,連見一面都是奢望。

再加上陳漫遠南征北戰沒有與家人聯系,母親一直不知道兒子的情況,一直以為兒子被關在監獄中,或者已經犧牲了。

時間一長,陳漫遠的母親視力越來越模糊,最後直接雙目失明。不過母親一直不相信兒子已經遭遇不幸,一直在門口等待兒子歸來。無論别人怎麼勸說,母親依舊不予理睬。

陳漫遠:唯一辭銜的上将,年輕時離家革命,回家時母親已雙目失明

值得高興的是,母親終于在建國後等到了自己的兒子。可陳漫遠有公務在身,匆匆見母親一面就要啟程。在面對母親失明的雙目時,陳漫遠這位鐵血硬漢終于忍受不住自己内心的愧疚,在母親面前痛哭流涕。

離家時還是少年,回鄉時母親已經失明,或許陳漫遠母親心中保留的依然是兒子十幾歲的少年模樣,可她卻再也看不到兒子身為軍人時的雄姿英發了。

陳漫遠:唯一辭銜的上将,年輕時離家革命,回家時母親已雙目失明

在随後的時光裡,陳漫遠一直盡自己所能服務于人民,就算退休後還被返聘回工作崗位繼續發光發熱。

不論是戰争時的熱血奮戰,還是和平年代的地區建設,陳漫遠完全對得起身上的軍裝以及心中的信仰。

唯一虧欠的,或許就是他那失明的母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