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解放軍從南打到北,兩個月攻不進城,最後用1萬斤炸藥炸開城門!

1948年春,解放軍集中5.3萬餘人的兵力發起了臨汾戰役。

可是,這個臨汾城很難打,自3月7日圍住這座城後,解放軍5萬餘人從城南打到城北,一直都沒能登上城頭,更别說打進城了。

這個臨汾城有多難打,可見一斑。

解放軍從南打到北,兩個月攻不進城,最後用1萬斤炸藥炸開城門!

其實,臨汾城在曆史上就以難攻出了大名:明朝末年,李自成帶兵從北關攻城,沒打下來;清朝撚軍從南關攻城,也沒打下來。為此,臨汾獲一綽号:“卧牛城”。

解放軍攻不下臨汾城,城内之敵也打不出來。雙方打打停停,對峙兩個多月。城外倒好,除了攻城不下外,有吃有喝。而城内的守敵卻被困得物資嚴重缺乏。敵守将梁培璜每日聲嘶力竭地向太原閻錫山求援:

“彈糧殆盡,要求空投手榴彈兩萬顆、糧食一萬斤, 否則無法再支援!”

在守敵中,以第30旅官兵生活待遇最高,但城一圍困,兩個月都吃不到油了。城内7000多名傷兵無藥治療。2.3萬守軍士氣低落,普遍流傳着“三怕”“四死”,即怕冷槍,怕城牆上攻,怕坐“土飛機”;反撲被打死,守城被炸死,後退被督戰隊殺死,消極怠工被處死。但是,守敵雖已山窮水盡,還是拒不投降。

解放軍從南打到北,兩個月攻不進城,最後用1萬斤炸藥炸開城門!

久攻不下,解放軍攻城總指揮徐向前一賭氣,說:“胡子白了,也要把臨汾打下來!”

如何打下臨汾城?——關鍵是要攻進臨汾城内去。

那麼,如何攻進城内去呢?

徐向前決定由八縱23旅在東關大挖坑道,以坑道秘密接近敵人的堅固城牆。

為此,23旅旅長黃定基親自帶着工兵去挖“破城大坑道”。

經過一段時間的艱苦奮戰,5月16日,23旅的“破城大坑道”完成了。黃旅長決定連夜裝炸藥。天剛黑,下起雨來了,部隊冒雨裝藥。從炸藥庫到坑道口,排了一條300多人的隊伍,往坑道裡傳送着炸藥。黃旅長也在坑道口傳送炸藥。5月的夜雨,飄灑在臉上,仍是涼冰冰的。黃旅長脫下身上的棉衣蓋住炸藥包,免得被雨淋濕。其他戰士見狀,紛紛仿效。

23旅一夜工夫,就在“破城大坑道”的藥室裡裝上1.24萬斤黑色炸藥,另一條坑道的藥室裡裝了6000斤黃色炸藥。

于是,前方指揮所決定5月18日總攻。

随即,指揮所就改變了決定,提前一天登城!

原來,坑道部隊發現敵人也在向外挖坑道,挖進的聲音越來越大,越來越靠近“破城大坑道”了,是以,前方指揮所決定提前一日攻城。

17日15時,總攻臨汾城開始了。前方指揮所集中了五門山炮、四門野炮向臨汾城大東門的城牆進行轟擊。但是,轟擊了整整兩個小時,城牆太厚,還是沒能打開登城缺口。守軍得意洋洋,炮火一停,就伸出頭在城樓上大喊:

“炸呀炸呀!你們炸不倒我們!”

解放軍從南打到北,兩個月攻不進城,最後用1萬斤炸藥炸開城門!

17時起,八縱以平射炮對着大東門以北至第二突出部城牆上的敵火力點進行摧毀。八縱本準備在攻擊前半小時再以曲射火器對城内及内壕外的地段施以猛烈射擊,掃除突擊隊登城後向縱深發展的障礙。但是,由于敵守軍在城牆上大喊“炸呀炸呀,你們炸不倒我們”,八縱23旅突擊營的戰士們一惱火,提前在“破城大坑道”藥室裡點了火。

“轟隆——”

一聲巨響,1.2萬斤炸藥的響聲如同天崩地裂,硝煙散盡,敵城牆被炸開了一個大缺口。

解放軍從南打到北,兩個月攻不進城,最後用1萬斤炸藥炸開城門!

八縱23旅的中央突擊隊——第69團立即沖過突破口,隻花不到一分鐘,就登上兩個月都攻不上的臨汾城頭!然後,他們向着城内奮勇突擊。

當晚24時,臨汾全城的戰鬥結束,2.3萬守敵被解放軍全殲,閻錫山的守将梁培璜也被活捉。

臨汾戰役曆時72天,這一次以1.24萬斤炸藥,終于炸開了明、清兩代都打不開的“卧牛城”,徐向前指揮的臨汾之戰,改寫了曆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