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虞封控,古城紹興為什麼值得守護

備受關注的紹興上虞疫情,又有新變化。

12月15日0-21時,紹興市新增确診病例41例,均在上虞區。上虞5地調整為高風險地區,公布社群疫情防控“十不準”。

而早在12月11日,上虞區還釋出公告,自當日起全域交通封控。

自12月7日以來,紹興全市累計報告确診病例225例、無症狀感染者1例,其中上虞區确診病例222例、無症狀感染者1例。

上虞,成了浙江疫情防控遭遇戰成敗的關鍵!

因為魯迅,大家對紹興并不陌生。它被稱為“一座沒有圍牆的曆史博物館”,烏篷船、茴香豆、黃酒……都是人們熟悉的紹興元素。

紹興也是名士之鄉,名人故居星羅棋布;還是中國詩歌的發源地,中國最早的抒情詩、二言詩、山水詩都誕生在這裡。

此次疫情的集中地——上虞區,是虞舜的故鄉、孝女曹娥的投江地、祝英台的故裡,更是成語“東山再起”的起源地。

上虞封控,古城紹興為什麼值得守護

咪咪嘬嘬喝黃酒

每個愛喝紹興黃酒的人,大概都會想起魯迅。大先生既愛喝黃酒又愛吃螃蟹,他喝黃酒,是紹興老法,“咪咪嘬嘬”。他愛陽澄湖大閘蟹,還寫過一個吃螃蟹的著名句子,“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誰敢去吃它呢?”

天下黃酒源紹興,紹興黃酒甲天下。會稽山下,鑒湖水畔,這裡生産的黃酒才稱得上“黃酒之最”。紹興黃酒與紹興古城的千年史迹相得益彰,也一直是紹興的傳統産業,幾乎是無村不釀酒,無人不沾酒。

紹興酒曆史悠久,有正式文字記載可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清代袁枚《随園食單》中贊美:“紹興酒如清官廉吏,不參一毫假,而其味方真又如名士耆英,長留人間,閱盡世故而其質愈厚”。

上虞封控,古城紹興為什麼值得守護

清代飲食名著《調鼎集》中把紹興酒與其他地方酒相比認為:“像天下酒,有灰者甚多,飲之令人發渴,而紹酒獨無;天下酒甜者居多,飲之令人體中滿悶,而紹酒之性芳香醇烈,走而不守,故嗜之者為上品,非私評也”。它對紹興酒的品質作了“味甘、色清、氣香、力醇之上品唯陳紹興酒為第一”的概括,說明紹興酒的色香味格已在酒類中獨領風騷。

上虞封控,古城紹興為什麼值得守護

魯迅每飯必酒,但先生吃酒很理性,“每次隻吃半小碗或一小碗”。可魯迅的父親酒量很大,周作人說,“我的父親是很能喝酒的,我不知道他能喝多少,隻記得他每晚用花生米水果等下酒,且喝且談天,至少要花費兩點鐘,恐怕所喝的酒一定很不少了。”

周作人說,紹興人吃酒,幾乎全是黃酒,吃的人起碼兩碗,稱為一提;若是上酒店去隻吃一碗,那便不大夠資格;實際上普羅大衆也都有相當的酒量,平常之是以少吃,還是因為經濟關系,一般人吃上兩碗,不成任何問題。是以魯迅筆下穿長衫的孔乙己來了酒館,要的是:“溫兩碗黃酒,要一碟茴香豆。”

遍地都是虞舜傳說

上虞,史載乃虞舜的出生地。舜,姚姓,号有虞氏,名重華,史稱虞舜,傳說中的上古帝王,父系氏族社會部落領袖。虞舜出身貧寒,胸襟開闊,自幼以孝德名世,是“二十四孝”之首。執政期間,以民為本,以德為先,位列“三皇五帝”之一。

幾千年來,關于虞舜的事迹、孝行、美德等傳說故事,一直在上虞百姓口中代代流傳。舜何以要避丹朱來到上虞呢?這就得從“堯舜禅讓”說起。

堯有九子,長子名丹朱。丹朱驕奢淫逸,為人暴戾。洪水泛濫,百姓憂心如焚,而丹朱卻無動于衷,大泛其舟于洪濤中取樂。洪水退後,舟擱淺于泥,丹朱竟逼百姓堆沙推舟。“陸上行舟”便典于此。正因為如此,才有了“堯舜禅讓”的亘古美事。

《水經注》引《晉太康三年地記》載:“舜避丹朱于此,故以名縣。百官從之,故縣北有百官橋。亦雲舜與諸侯會事訖,因相娛樂,故曰上娛(娛通虞)。”西漢史家司馬遷在《史記·五帝本紀·正義》引《會稽舊志》雲:“舜,上虞人。去虞三十裡有姚丘,即舜所生也。”

上虞是虞舜生活和成長的故鄉,虞舜也是上虞的驕傲。重華降世、四歲學琴、五歲喪母、兄弟種豆、象耕鳥耘、捕魚制陶、四嶽薦舜、修廪遭焚、淘井遇險、酒中陰謀、舜會百官、懲治四兇、殺鲧羽山、舉禹治水、狴犴立功、撫慰三苗、象廟象棋、選禹接班、南巡蒼梧、崩葬九嶷......上虞的土地上,幾乎到處都留下了虞舜生活和成長的傳說。

上虞封控,古城紹興為什麼值得守護

紹興市上虞區

虞舜傳說也深深影響着當地的民風民俗。傳說自娥皇、女英嫁給虞舜後,山西洪洞羊獬(堯二女出生地)人便與浙江上虞象田人結為姻親。羊獬人稱娥皇、女英為姑姑,上虞人呼娥皇、女英為娘娘。每年三月三日,羊獬人要到上虞象田接姑姑回娘家祭祖,待九月二十七舜的生日這天,象田人便去羊獬迎娘娘回夫家。

上虞封控,古城紹興為什麼值得守護

紹興市上虞區e遊小鎮

這接姑姑迎娘娘的活動,羊獬和象田人,曆千年承傳不衰。兩個相距數千裡之遙的縣邑、村落裡,因為一個傳說竟延續了一個習俗四五千年,它也說明堯舜的盛德在民間所産生的長遠影響。

“浙東唐詩之路”

“東山再起”的成語可謂人人皆知,它來自于東晉名士謝安。

謝安曾官居桓溫的司馬,因他耿直敢言,看不慣朝政的腐敗,憤而辭官。辭官後,他隐居到上虞東山,經常與王羲之、支遁、許詢等人一起遊山玩水,吟詩詠文,過着逸士一般的悠閑生活。一次,他到東山寺郊遊,受到當家和尚的款待,便和他結成莫逆之交,以師友相待。

上虞封控,古城紹興為什麼值得守護

紹興市會稽山

上虞封控,古城紹興為什麼值得守護

東山景區

謝安隐居東山六、七年,在東山寺高僧的影響下,心胸韬略都大為長進。當時胡兵屢犯中原,晉朝國勢日危,朝廷這才想到謝安,降旨起用,官複原職。臨行前,謝安把私人田宅全部贈給東山寺作為寺産,與寺僧依依惜别,成語“東山再起”源出于此。

除去謝安外,上虞還留下了很多名人雅士的足迹。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浙江學者提出了“浙東唐詩之路”這個概念。浙東唐詩之路,是指唐代詩人因遊玩、尋友、做官、修道等各種原因,跨越浙東四州——越州(紹興)、明州(甯波)、台州、溫州而形成的山水人文之路。

唐代大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等漫遊越中,尋訪東山,留下了《憶東山二首》《東山記》等著名詩文。

《憶東山二首》

其一

不向東山久,薔薇幾度花。

白雲還自散,明月落誰家。

其二

我今攜謝妓,長嘯絕人群。

欲報東山客,開關掃白雲。

向往東山、仰慕謝安的李白用自然随意的筆觸,寫下了對謝安隐居生活的向往。如果有可能,他或許也想做一個上虞人吧。

眼下,上虞仍在和時間賽跑。但沒有一個冬天不可“虞”越,這座值得守護的古城,終将春暖花開。

本文圖源:紹興釋出公衆号

更多閱讀

分享收藏點贊在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