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晉大将病死,敵軍将士非但不慶祝,反而悲傷落淚,還為他建祠堂

在西晉時期,有這樣一個将軍,他病逝的消息傳到敵方東吳陣營後,東吳前線的軍士也都忍不住流下眼淚。東吳的百姓為了紀念這個将軍,特地在他生前喜歡遊憩的岘山刻下石碑、建起廟宇,按照時節進行祭祀。這個将軍就是羊祜。

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今山東費縣西南)人,出身于漢魏名門士族之家,往前數九代人,羊氏都有人出任二千石以上的官職。羊祜姐姐嫁給了司馬懿之子司馬師,而他本人迎娶的是曹魏皇室成員夏侯霸的女兒。羊祜青年時期,曹氏集團和司馬氏集團正為争奪最高權力而角逐。羊祜與鬥争雙方都有姻親關系,身處夾縫中,在形勢尚未明朗前,他采取了回避态度,不選邊站隊。是以,他多次回絕州郡政府的征辟。

西晉大将病死,敵軍将士非但不慶祝,反而悲傷落淚,還為他建祠堂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睿去世,八歲的曹芳繼位。輔政大臣曹爽和司馬懿的明争暗鬥趨于白熱化。先是曹氏集團占上風,控制實權。老謀深算的司馬懿假裝生病,閉門不出。而實際則在暗中布置,準備反攻。彼時羊祜判斷曹爽雖然一時得勢,但不是司馬懿的對手,是以仍舊拒絕出仕。果然,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殺了曹爽,奪取了軍政大權。

司馬昭掌權時期,羊祜再一次受到征辟。這次他接受了,被任命為中書侍郎等職務,後來逐漸成為司馬氏集團的重要成員。司馬炎稱帝後,羊祜再次受到封賞、升職。公元269年,司馬炎調任羊祜為荊州諸軍都督,鎮守襄陽(湖北襄樊),準備平吳戰事。在這裡,羊祜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發揮。

西晉大将病死,敵軍将士非但不慶祝,反而悲傷落淚,還為他建祠堂

羊祜到任後,發現荊州防務問題重重,這裡百姓生活不安定,軍糧也不足。于是他下發指令,要求部下将領不得擾民,并采取開辦學校、允許晉吳邊民來往自由等措施消除邊害。另外羊祜把軍隊分成兩部分,一部執行巡邏戍守任務,一部墾田。當年,全軍墾田八百頃,年底收獲的糧食足夠十年軍糧。羊祜的的舉措得到司馬炎認可。司馬炎取消江北所有都督建制,讓羊祜負責漢東江夏地區所有軍隊。

公元270年,東吳派陸抗負責荊州防務。陸抗也是很有能力的軍事家。羊祜一邊整軍備戰,一邊請求朝廷整備水軍,并推薦了老将王濬。泰始八年,東吳西陵守将叛變。陸抗立即派兵攻打西陵。司馬炎指令羊祜救援西陵。結果羊祜救援失敗,西陵被陸抗攻破。羊祜是以被貶為平南将軍。

西晉大将病死,敵軍将士非但不慶祝,反而悲傷落淚,還為他建祠堂

西陵救援失利後,羊祜意識到平吳戰事不能操之過急。于是采取軍事蠶食和提倡信義兩方面政策。羊祜派兵占據了荊州以東的戰略要地,先後建立五座城池,把石城以西的土地都納入西晉的版圖之中。在邊界地區,對孫吳的百姓與軍隊講究信義。每當發生軍事沖突,羊祜都預先與對方商定交戰的時間,從不搞突然襲擊。對于主張偷襲的部将,羊祜用酒将他們灌醉,不許他們再說。有一次,部下從邊界抓到吳軍兩位将領的孩子。他知道後,馬上指令将孩子送回。羊祜經常釋放被俘的敵将,對戰死的吳人也厚禮殡斂,送交對方。行軍路過吳國邊境,如果晉軍使用當地的糧草,他都要下屬按數作價給予賠償。打獵的時候,羊祜限制部下,不許超越邊界線。凡是被吳人射殺的禽獸,他都送還對方。對于投奔西晉的吳軍将領,羊祜更是格外優待。這一系列措施後,吳人對羊祜心悅誠服,都叫他“羊公”。

西晉大将病死,敵軍将士非但不慶祝,反而悲傷落淚,還為他建祠堂

陸抗對羊祜這一套收買人心的措施,毫無辦法,隻好告誡部下說:“羊祜專門做好事,如果我們專門幹不好的事,這不等于說,不用打仗,我們就讓人家制服了嗎?現在,我們隻要守好邊界就行了,千萬不能光想占對方的小便宜。”是以,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晉吳兩國的荊州邊線處于和平狀态。

西晉大将病死,敵軍将士非但不慶祝,反而悲傷落淚,還為他建祠堂

羊祜病逝前,屢次向晉武帝上書伐吳計策,認為時機已經成熟,請求出戰。然而晉武帝猶豫不決。後來羊祜病情加重,晉武帝才後悔不疊,要羊祜帶病出征。羊祜此時卻無力征戰,便推薦了杜預接替自己。公元278年十一月,羊祜病逝,終年58歲。消息傳到荊州地區,襄陽城集市上的人莫不痛哭流涕,誰也無心做生意,隻好罷市。就連孫吳守邊将士聽到消息,也忍不住流下眼淚。當地的老百姓在羊祜生前喜歡遊憩的岘山,刻下石碑,建起廟宇,按時節祭祀。由于人們一看見石碑就要落淚,是以這塊碑又名“堕淚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