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學者在卒中領域的貢獻受到世界矚目

中國學者在卒中領域的貢獻受到世界矚目

圖說:趙靜(左)在查房 受訪者供圖

近日,為進一步重視腦中風問題,世界中風組織(WSO)宣布專門成立了一個新的分支機構:院前醫療工作組,并任命複旦大學趙靜教授和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Renyu Liu教授擔任該組織院前醫療工作組共同主席。工作組由來自全球7個國家從事卒中防治領域的專家組成,北京急救中心主任、中國卒中學會急救分會主委李鬥教授也是該工作組常委之一。

這标志着近年來我國專家關注中風院前醫療、中國中風120特别行動和國際中風識别工具(Stroke 112)卓有成效,已獲得國際高度認可,中國學者在世界卒中領域的貢獻越來越受到世界的矚目,也标志着全球相關專家對中風院前救治以及相關問題的高度重視。解決中風院前延誤刻不容緩。

趙靜将和來自全球7個國家從事卒中防治領域的9名專家一起,共同關注中風院前醫療相關的關鍵問題,減輕全球的中風負擔。

據記者了解,世界中風組織(World Stroke Organization)是唯一一個專門關注中風的全球性機構,其使命是通過解決中風院前醫療相關的相關問題,減輕全球的中風負擔。這包括提高中風的急救和預防意識、優化院前醫療流程、倡導國家和地方政策改進,改善從院前醫療到住院救治的過渡,努力改善中風院前醫療品質。

趙靜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中風是我國發病率、緻殘率、死亡率極高的一種疾病,但通過藥物溶栓和導管取栓治療,大部分患者可以重新站立起來,行動如常。可惜的是,很多患者因為不了解中風,以為休息一下就會好,錯過了4.5小時的最佳救治時間,進而落下殘疾的終生遺憾。

據悉,“中風120”是複旦大學趙靜教授和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劉仁玉教授專門針對這一問題而設計的,并發表在《柳葉刀神經病學》上。“1看——1張臉不對稱,口角歪。2查——兩隻手臂,單側無力,不能擡。0(聆)聽——說話口齒不清,不明白”,如果有以上任何症狀突然發生,立刻撥打急救電話120。如此接地氣的識别方法,簡單易懂,老少皆宜。這幾年經不斷宣傳,“中風120”理念在中國已深入人心,成效顯著,并引起國際醫學界高度重視和好評。

據了解,“中風120”方法雖簡單,但要變成讓每個人都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從微視訊到微電影,從科普漫畫到中風120歌曲再到火舞表演,隻要能想得到的科普方式,趙靜都願意嘗試,甚至親自出鏡、親自配音,就為了讓更多人掌握中風識别法。

微視訊是這些科普方式中用得最多最廣的一種,目前已推出30多個方言版本,最近藏語版、維吾爾族語版也已制作完成,即将上線。

經過幾年的科普宣傳,效果逐漸展現出來。趙靜所在的闵行區中心醫院,作為試點,帶動闵行地區腦卒中院前延誤大幅度下降,3小時内到院率從原來的26.9%上升到34.7%,溶栓率達到9%,遠遠高于全國2.6%的平均水準。目前這一模式正在全國推廣。

通訊員 孫國根 新民晚報記者 左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