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峙晚年憤憤不平:淮海戰役失利非我之罪,國防部瞎指揮害了我

在解放戰争中,有一位國民黨的進階将領的名字一出現,總是會被人群嘲,這個人就是當時的徐州剿匪總司令劉峙。一提到這個人,許多人就會想到他那句著名的自嘲:“徐州是南京的大門,應派一員虎将把守。不派一虎,也應派一狗看門。今派一隻豬,眼看大門守不住。”劉峙也是以被人們戲稱為“豬将軍”。

但是劉峙晚年的時候,卻對當初的淮海戰役表達了很多的不滿,他認為徐蚌大戰的失敗并不是他造成的,都是國防部的瞎指揮害了他。那麼淮海戰役中國民黨軍隊失敗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劉峙晚年憤憤不平:淮海戰役失利非我之罪,國防部瞎指揮害了我

老蔣心腹

1892年,劉峙出生在江西省吉安縣,家裡的條件還算不錯。劉峙從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長大之後還曾到過日本留學,雖然因為種種原因沒能繼續在日本待下去,但也是極大的開闊了劉峙的眼界。之後,劉峙進入了湖南陸軍學校學習,随後又考入了河北保定軍官軍校。畢業之後,劉峙參加了孫中山先生所上司的北伐。

1924年的時候,劉峙受何應欽的邀請,擔任了黃埔軍校的戰術教官。黃埔軍校的教導團成立之後,劉峙擔任了二營營長。教導團擴編為師級之後,劉峙也被升任為了副師長。

1926年爆發的"中山艦事件"當中,劉峙對蔣介石忠心耿耿,也是他宣讀了要逮捕的我黨人員,并指揮部隊控制扣押了海軍中的我黨人員。

劉峙晚年憤憤不平:淮海戰役失利非我之罪,國防部瞎指揮害了我

在震驚中外的"四.一二"事件當中,劉峙又一次跟着蔣介石狼狽為奸,大肆屠殺我黨的進步人士,鎮壓我黨所發起的革命運動。而也是因為這些事情,使得蔣介石十分看重劉峙,将他視為自己的心腹。

在争奪國内的控制權的時候,劉峙也給蔣介石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在中原大戰的時候,劉峙率領軍隊為蔣介石争奪中原控制大權的時候屢立奇功,數次反敗為勝擊垮閻錫山和馮玉祥等人的軍隊,立下了很大的功勞。在蔣桂戰争當中,劉峙也為蔣介石一方的勝利做出了不小的貢獻,正是在他的鼓動之下,楊虎城才出兵斷了唐生智的後路,唐生智也是以大敗。

劉峙晚年憤憤不平:淮海戰役失利非我之罪,國防部瞎指揮害了我

淮海大敗

解放戰争爆發之後,解放軍部隊先是處于不利的局面。但是,後續經過黨的指揮,解放軍部隊慢慢地從劣勢轉變為了優勢。到了1948年年底的時候,國民黨的軍隊已經是強弩之末了,蔣介石也隻是在死撐。

1948年11月,三大戰役之一的"淮海戰役"爆發了,這場戰鬥對于交戰雙方都極為重要,蔣介石知道這一仗如果輸了的話,南京就已經是解放軍的囊中之物了。是以,蔣介石聚集了大量的兵力決定殊死一搏。當時國民黨軍隊裡面已經有不少進階将領領兵起義了,而劉峙作為蔣介石的心腹愛将,又是國民黨内部剩下不多的進階将領之一,自然而然的被老蔣委以了重任。

劉峙晚年憤憤不平:淮海戰役失利非我之罪,國防部瞎指揮害了我

被蔣介石任命為徐州剿匪總司令之後,劉峙很是激動,向蔣介石保證:要我做官,不能奉命;要我拼命,義不容辭!但很顯然,即便劉峙如此保證,國民黨軍隊也難逃一敗。在淮海戰役當中,解放軍越戰越勇。

1949年的時候,我軍對國民黨軍隊發動了總攻,全殲國民黨軍隊55萬人,并生擒了國民黨的進階将領杜聿明。

國民黨軍隊經此一役之後再也沒有了反撲的餘地,蔣介石在之後也逃往了台灣。而劉峙因為作戰失利不敢面對蔣介石便逃亡了印尼。我國和印尼建交之後,蔣介石害怕劉峙回到大陸,這才把劉峙召回台灣。

因為淮海戰役當中指揮失策,劉峙受到了多方的指責。劉峙本人更是自嘲道:徐州是南京的大門,應派一員虎将把守。不派一虎,也應派一狗看門。今派一隻豬,眼看大門守不住。劉峙也是以被視為淮海戰役失利的罪魁禍首。

劉峙晚年憤憤不平:淮海戰役失利非我之罪,國防部瞎指揮害了我

事情真相

可到了晚年,劉峙回憶起淮海戰争的失利,卻憤憤不平地表示:淮海戰役失利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他的身上,是蔣介石和指揮部的決定害了他。其實,劉峙所說的也并不是沒有道理,淮海戰役當中國民黨指揮部确實做出了很多不合理的決定。

劉峙晚年憤憤不平:淮海戰役失利非我之罪,國防部瞎指揮害了我

劉峙認為當時很多人都冤枉了自己。第一點,當時很多人指責他是他指令黃百韬的軍隊死守。其實并不是這樣,對黃百韬部隊下達死守指令的,是蔣介石和國軍的指揮部。11月11日,黃百韬在碾莊被包圍,11月9号的時候,蔣介石在作戰會議上,下達的第一個指令便是要求黃百韬死守。

對劉峙的第二個指責便是,即便是黃百韬的軍團被包圍了,你劉峙手下還有那麼多軍團的兵力,為什麼不去支援黃百韬?劉峙本人對于這件事情的解釋是,當時他的手下雖然名義上還有着很多兵團,但實際上根本沒有能夠調動的。是以,才眼睜睜地看着黃百韬的部隊被全殲。并且在黃百韬被包圍之初,劉峙就曾想過調出邱清泉的部隊去解圍,但是杜聿明否定了他這一個決策。

劉峙晚年憤憤不平:淮海戰役失利非我之罪,國防部瞎指揮害了我

第三點便是關于宿縣的問題,在淮海戰役當中,宿縣非常關鍵,是兵家必争之地。劉峙就算再傻也不會放棄宿縣,但當時劉峙手下的兵團全部調動了起來,沒有多餘的軍隊留守。其實當時劉峙明确要求手下的劉汝明,至少留下一個團的兵力留守宿縣。但令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劉汝明指令留守宿縣的團長張偉績卻逃跑了。最後,解放軍華中野戰軍僅用了不到一天一夜的時間,就拿下了這塊兵家必争之地。

這幾點大緻就是劉峙對于淮海戰役當中的不滿。1982年的時候,劉峙的回憶錄出版,裡面對于蔣介石的指揮頗有微詞,但是戰争已經結束,劉峙作為失敗的一方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改變這一事實,更何況在淮海戰役當中,劉峙的指揮也多有不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