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5家大資料公司被調查,資料行業面臨大清洗?

最近的大資料行業,風聲鶴唳。

據内部消息,最近監管對資料亂象出手,開始清理行動,15家公司被列入調查名單,其中幾家估值都超幾十億。

據多位知情人透露,上周末,“資料堂”多人被警方調查,導緻部分資料業務線停擺。

多位業内人士預測,這輪清理行動,可能會導緻行業大洗牌。

其實,在上周五,某大資料公司的負責人吳元清就得到了消息。

“最近警方會針對資料亂象出手,開始全面整治”,吳元清稱,當時整個行業并未引起重視,“因為以前也有過整治,未必會挖出根本,動真格”。

結果,此時整治行動的規模,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據多位知情人向一本财經透露,在周末,“資料堂”資料業務線多人被警方調查。

15家大資料公司被調查,資料行業面臨大清洗?

“據說,至少一個VP級别的高層被調查,涉及6人”,知情人透露,被調查的原因,是因為資料堂給一家理财營銷公司,提供了大量涉及使用者隐私的資料。

“目前,人已放了出來,但資料堂的多條業務線停滞”,知情人稱。

某監管部門的負責人也證明了此事。

而資料堂的下遊客戶徐君,在周二下午也發生了端倪。

“一資料業務的接口,突然斷了。我詢問資料堂的業務員,對方說在調整,等消息”,徐君稱,但公司的業務不能等,他隻能到處找新的資料接口。

據資料堂官網的資料:“資料堂成立于2011年,并在2014年12月10日在新三闆成功上市,成為中國大資料行業第一家挂牌新三闆的企業。在中美兩地已建立4家子公司,5個資料進行中心。”

而其提供的核心服務,是大資料的采集、處理和挖掘。

據公開資料,在2015年11月6日,資料堂宣布獲得B輪2.4億元人民币融資,估值超過20億。

就在今年4月份,資料堂公布了2016年年度财報,歸屬于挂牌公司股東的淨利潤是-16,871,029.94,業績虧損近1700萬。

15家大資料公司被調查,資料行業面臨大清洗?

财報公布之後,資料堂股票價格腰斬,從9塊多一度跌到4塊多。

5月26日上午,一本财經前往資料堂的北京總公司核實該消息,公關部表示,暫時不予回應。

一本财經提出,作為新三闆上市公司,如果“高管被調查,多條業務線停止”,為何未出示公告?

“還沒有出最終的結果,不會那麼快”,對方稱。

當日下午,一位自稱資料堂董事會秘書的朱先生緻電一本财經稱:“被調查這些事情,根本不存在。”

吳元清透露,其實更大的風暴還在後面。

實際上,資料的亂象,早讓監管層頭痛不已。

在今年年初,中央電視台以記者調查方式報道了,“網上‘黑市’個人資訊随意買賣查身份資訊隻需提供手機号”等網上販賣個人資訊情況。

是以,公安部刑偵局牽頭成立“2·17”專案組,開展案件偵辦工作。

“其實在2·17的案件之後,監管就動作頻頻”,吳元清稱,行業真正的大整頓,已經開始。

毋庸置疑,大資料無疑正在開啟智能時代。行業要想健康發展,資料的标準化、資料源的合規合法,尤其重要。

今年6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将實施,這恐怕也是一次預熱行動。

“已有15家公司進入了調查名單,都是一些明目張膽,做得頗為過分的公司”,據知情人透露,其中幾家大資料公司,估值已幾十億。名單上最大的一家公司,估值超百億。

據多位知情人透露,一家資料公司,為了擷取金融公司的“黑名單”,他們采取一種置換的形式:你給我一條黑名單資料,我就給你無償進行一次借款人失聯後的“資訊修複”——資料具體到,姓名、聯系方式、IP位址等。

15家大資料公司被調查,資料行業面臨大清洗?

“相當于就是變相出售使用者資料”,某接近監管的業内人士稱,這家公司也列入了調查範圍。

他進一步透露,這次行動,絕對不止“15家”公司,“會将整個資料行業都清理一遍”。

這一度讓資料行業風聲鶴唳。

吳元清稱,這次清理行動,不僅僅讓資料公司風雨飄搖,也讓投資機構頗為緊張。

這些動辄估值幾十億的大資料公司,在清理之下,或減少業務線,或砍掉收入,如何撐起高估值?

這場“資料保衛戰”,牽動了創投圈的神經,很多處在黑色領域的玩家,膽戰心驚,而處于灰色領域的玩家,緊張觀望。

在這樣的背景下,很多非正規經營的公司,将洗牌出局。

而地下的資料交易市場,已全面收縮。

“以前市面上一些資料的價格,是一毛到兩毛,現在已漲到了三四毛”,一位資料從業者稱,很多從事資料買賣的公司和個人,在調查風暴眼中,都選擇了“避風口”。

而各大黑産QQ群裡,查使用者隐私和定位的資訊,也大量減少。

從2015年開始,伴随着大資料概念的興起,大資料公司崛起,融資消息不斷,動辄幾億幾十億的估值。

在“得資料者得天下”的背景下,部分公司違規擷取資料,一度拉動了地下黑市資料的繁榮。

很多公司通過正規管道和價格,獲得資料接口,但調用資料的時候,會在“本地裝置”上形成一個“緩存庫”。

當資料積累到一定程度後,一些公司就将這些“緩存庫”再拿出去二次銷售。

而這些“緩存庫”,一度成了黑客垂涎的獵物。

據業内多位知情人透露,多家有“緩存庫”的公司,遭遇過“輪奸”——被各家公司派來的黑客,輪番盜取資料。

15家大資料公司被調查,資料行業面臨大清洗?

△一本财經獨家擷取黑市流通的車管所資料

資料在地下黑市的猖獗交易,在某種程度上,背後也有部分大資料公司的推波助瀾。

“一家資料公司,在外面成立小公司,負責收購黑市資料”,業内人士稱,資料彙總後,他們再經過清洗和挖掘,出售給其他公司,如今這家公司已估值5億美金。

行業亂象,一度導緻了劣币驅逐良币。

“我盡量保證資料擷取合法,而友商們全都從地下低價購買資料,出售的時候打價格戰,我們根本毫無競争力可言”,某資料公司的CEO武勳從國外回國創業,面對國内資料市場的野蠻,毫無招架之力。

“這是好事,把劣币清理幹淨,我們這些想好好做的公司,才能發展”,吳元清稱,行業急需正本清源,讓良币“更有信心,更有動力”。

一本财經将持續跟進這次資料清理工作的最新進展。

(應受訪者要求,本文部分人名為化名)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一本财經”(ID:yibencaijing),作者 零和,36氪經授權釋出。

01風雨欲來

02多家公司被調查

03驅逐劣币

一本财經在《征信之亂》的文章中,曾獨家揭露了一家公司的資料庫被黑客直接“拖庫”,再幾萬出售給某資料公司。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