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政府免費WiFi兩“堵點”遭吐槽 信号不穩體驗差

歲末年初,各地政府提供免費WiFi(無線網絡)的消息此起彼伏:

2015年12月18日,柳州市成為廣西首個開通政府免費WiFi的城市,預計到今年底,WiFi接入點總數将達到4000個;2015年12月31日,安徽合肥市公共免費WiFi正式啟用;2016年1月1日起,河北石家莊市選擇19個公共場所、310個點,分兩批向公衆提供免費無線WiFi服務……

在這一波政府WiFi建設熱潮之前,北京、廣州、上海等地的WiFi建設已推進了三四年,基本實作主要公共區域WiFi熱點覆寫和免費開放,為公衆提供移動網際網路公共服務。

政府免費WiFi兩“堵點”遭吐槽 信号不穩體驗差

不過,這道本應美味可口的政府“免費午餐”,迎來的卻不都是掌聲,知曉度不高、信号不穩定,成為政府免費WiFi的兩大“堵點”,遭到了不少公衆的“吐槽”。本報記者在多地進行了調查采訪。

辨別不清晰 指引不明确

知曉度低成“花架”

2015年底,廣州一家媒體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近七成網友從未使用過政府提供的免費WiFi。事實上,廣州的政府免費WiFi從2011年底已開始推廣,但4年過去,公衆知曉度仍然不高,這使得政府免費WiFi的地位有些尴尬。

1月11日,在廣州工作的白領邱林到廣州塔參加一個論壇,會間他開始用手機浏覽新聞。“用的就是廣州市政府提供的公共免費WiFi,挺好用,驗證也不麻煩。”他向同來的同僚示範:點開WiFi目錄上的“Wireless_GZ”,在跳出的視窗輸入手機号碼,手機很快就能收到一條短信驗證碼;再将驗證碼輸入底下的另一個視窗,勾選“同意”,點“連接配接”就可以了。隻要不是看特别大的視訊和圖檔,浏覽新聞、聊聊微信,速度跟家裡的WiFi差不了多少。

聽起來挺好用,但記者在現場一連問了十幾個人,卻沒幾個人知道。“或許正是知道的人少,用的人少,才感覺速度還可以吧”,邱林調侃道。

在廣州火車站售票大廳,大量排隊買票的旅客都在低頭玩手機,記者随機詢問了十多人,他們都表示沒有連接配接免費WiFi,相當一部分原因是“不知道”。

即使在中軸線珠江新城等免費WiFi覆寫比較好的區域,也很難找到“此處WiFi覆寫”的公共辨別,更沒有具體連接配接辦法的指引。

合肥市瑤海區和平廣場,是全市首個投入使用的政府免費WiFi試點。記者在這裡找到“HF—WiFi(free)”的無線信号。點選連接配接後,在彈出的登入頁面上輸入手機号擷取服務碼,随後便收到驗證短信。輸入五位驗證碼後點“确定”,就成功聯網了。可以說,聯網還比較便捷。

緊挨着和平廣場的公交站台上,12名刷手機的市民裡,一多半不知道這裡有政府免費WiFi,隻有3位使用過。使用過兩次的張本強告訴記者:網速不夠理想,不如用手機的資料流量友善。

采訪中,很多網友建議,政府要做好提供免費WiFi的資訊釋出,張貼明顯辨別、推出清晰指引,多管道、多形式,讓這項惠民工程有更多人知曉,真正惠及更多有需求的公衆。

忽強又忽弱 時有又時無

信号參差變“雞肋”

很多人都有在公共場合“蹭網”的經曆。與企業、商家架設的WiFi相比,政府免費WiFi覆寫區域要廣得多,本可以滿足更多公衆的使用需求。但現實是,由于政府免費WiFi信号忽強忽弱、時有時無,給公衆使用帶來困擾。

記者綜合一些部門提供的資料估算,目前廣州已開通約140個政府免費WiFi區域,主要集中在博物館、醫院、公交站場。此外,各區也在近1400個區域購買了7000多個接入點的WiFi服務,供市民免費使用。經過幾年建設,全市免費WiFi覆寫面已比較廣了。

廣州中軸線珠江新城一帶的公共WiFi效果比較好,包括市政務服務中心、廣州大劇院、新圖書館、省博物館等地。在廣州市出入境大廈,辦理護照業務的市民反映,此處的免費WiFi“速度比家裡裝的稍微慢了一點,但總體上還不錯,甚至可以用手機玩遊戲”。

而在北京路步行街,記者搜尋發現,“Wireless_GZ”信号時見時不見,好不容易搜到了也時斷時續。特别是手機号碼驗證,記者足足等了半個小時也沒有收到。一位在附近上班的店員坦言,這裡的免費WiFi并不好用,即使連上了速度也很慢。

據記者不完全走訪,總的感覺是,廣州市不同區域的信号強弱參差不齊,有的地方經常掉鍊子。這樣的服務水準,很難增強使用者的黏性。

北京市的政府免費WiFi服務也已提供了4年,早在2011年底,就實作了西單、王府井、三大火車站、金融街、中關村大街、奧運中心區、燕莎七個地區的覆寫。但信号不穩定的問題同樣存在。

1月11日下午,在北京王府井大街,記者發現,免費WiFi“My

Beijing”的信号,遠不如兩側商家提供的免費WiFi信号強。打開WiFi熱點搜尋,“My

Beijing”排在10名以外,必須手動翻查才能看見。點選連接配接後,登入界面一直無法出現,即便偶爾連上也會因信号不穩定而掉線,根據手機上的測速軟體顯示,實時網速僅有0.14K/s。

當日下午4時,記者來到北京站。北京站的廣場和售票廳都無法搜尋到“My Beijing”的WiFi熱點,但能搜尋到“Station—WiFi—Free”的無線信号,多次點選連接配接後,才終于出現登入畫面。但網速較慢,隻能打開文字、圖檔,無法打開視訊。

資訊會否洩露 支付是否放心

安全系數受關注

在公共場合打開手機,會搜尋到不少免費WiFi,但其中往往藏有陷阱。2015年3月,江蘇揚州一位市民的銀行卡沒有用過,U盾、密碼等都沒有丢失過,但不到兩天時間,總共出現69筆交易記錄,賬戶上的6萬多元僅剩500元。經調查,這與他曾在公共場所接入過不安全的WiFi有關。

目前,類似因登入公共場所免費WiFi網絡被騙的案例,呈高發态勢。這與WiFi環境魚龍混雜,給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有着直接關系。

采訪中,多地公衆均對政府免費WiFi的安全性表示了自己的擔憂,尤其是使用微信支付、支付寶等移動轉賬時是否安全。這樣的擔心,讓他們不敢大膽使用政府提供的免費WiFi。

公衆的擔憂,也引起了政府的關切。合肥市經信委資訊産業推進處處長李義福表示,政府建設的WiFi與商家相比,尤為注重安全管理。合肥在設計及建設公共WiFi時,對個人資訊實行統一登入、統一認證,同時建立了“防火牆”過濾相關資訊,屏蔽不良網站。“作為安徽首個無線城市項目,我們特意設計了安全管理平台,與公安網監部門對接。市民大可放心接入,不用擔心釣魚網站或個人資訊洩露”。

中國社會科學院資訊化研究中心秘書長姜奇平提醒,政府大力推進免費WiFi建設是民生工程,好事更要辦好。一定要高度重視免費WiFi的網絡安全,給公衆吃一顆“定心丸”,否則難以實作其價值,還會給政府權威性和公信力帶來損害。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