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福建漳州:一篇新聞報道 引出一段不了的木偶情緣

作者:唠豆仔仙
福建漳州:一篇新聞報道 引出一段不了的木偶情緣

楊亞洲和林碰花講述父輩往事

“海寶伯伯是我爸生前表演木偶時的最好搭檔,當時他是戲班的“頭手鼓”(相當于樂隊總指揮)……”“真沒想到,我們兩家人還能相聚續緣……”近日,在龍海市白水鎮山邊村72歲林碰花阿婆家裡,漳州木偶雕刻大師楊亞州和林阿婆動情地講述着雙方已故父親的木偶情緣,以及兩家人的深厚情誼。

福建漳州:一篇新聞報道 引出一段不了的木偶情緣

楊亞洲和林碰花家人合影

這溫馨場景緣自本報的一則新聞報道。今年7月24日,閩南日報刊登了題為《38年前國外海報見證漳州木偶劇團的輝煌》的消息,文章報道了木偶表演大師楊勝的兒子楊亞州收到一張38年前美國報刊釋出的漳州木偶劇團在美表演的海報,以及漳州木偶劇團發展的相關資訊。消息刊發當天,白水鎮山邊村的林志祥看過報道喜出望外:“原來我們一直想找的楊勝的後代就在漳州!”林志祥一邊把消息告訴姨媽林碰花,一邊通過報社聯系到了文章作者,并與楊亞州通上了電話。8月中旬,林志祥還專程攜家人到漳州市區拜訪了老楊,從老楊口中了解了更多的關于外公林海寶的往事,老楊也與其約定了時間,去白水鎮看望林海寶的後人,并特意雕刻制作了一尊40多厘米高的關帝木偶贈與林家,以續兩家不解的木偶情緣。

福建漳州:一篇新聞報道 引出一段不了的木偶情緣

楊亞洲特意制作的關公木偶

故事還得從頭說起。林碰花回憶說,兒時常聽父親(林海寶)講,解放前,山邊村每逢年節,都會請來鄰近較為出名的漳浦佛昙福春木偶戲班來演出,每次演出,自幼愛好音樂的父親總是喜歡到背景去看樂隊演奏,情到深處還會和着鼓點手舞足蹈,十分沉醉。因當時漳浦戲班較多,戲班也多欠缺文武邊樂手(“文武邊”是戲班行話:武是打擊樂,文是其它的樂器。),戲班老闆見林海寶對樂器演奏如此感興趣,便收其為徒。從此,林海寶便與自幼随父學藝、10歲即跟班助演、14歲升頭手(即領班主演)的楊勝同台獻技,四處演出。沒多久,天資聰穎的林海寶就成了戲班裡會彈奏多種樂器的多面手,并成了背景樂隊“頭手鼓”。“我父親常說,海寶伯伯與他配合最默契,因為海寶伯伯會根據演員的台步和表演手勢等打出同步的鼓點,使木偶表演達到活靈活現、出神入化的境界。”楊亞州說。

福建漳州:一篇新聞報道 引出一段不了的木偶情緣

林志祥和楊亞洲、姨媽

1953年,漳浦縣組建以楊勝為團長的藝光木偶劇團,經楊勝推薦,林海寶擔任該團的“頭手鼓”。1954年,由楊勝主演、林海寶當“頭手鼓”的漳浦縣藝光木偶劇團先後參加了福建省第二次地方戲曲觀摩演出大會、華東區戲曲觀摩演出大會、全國首屆木偶皮影戲觀摩演出會等高規格演出,并獲得各種獎項。此後,林海寶還随同楊勝到過匈牙利等一些歐洲國家演出。時任世界木偶聯合會主席、莫斯科木偶劇院院長的謝·奧布拉茲卓夫觀摩過楊勝等人的木偶表演後,著書高度贊揚楊勝等大師的表演藝術,還将漳州布袋木偶譽為世界上罕見的木偶藝術“中華民族藝術的冠冕 ”。當時,楊勝表演的代表作《蔣幹盜書》《雷萬春打虎》都由林海寶當“頭手鼓”,1956年,這兩出戲被上海電影制片廠拍成彩色電影《中國的木偶藝術》。

福建漳州:一篇新聞報道 引出一段不了的木偶情緣

謝·奧布拉茲卓夫(右二)在宴會上

1959年3月,藝光木偶劇團與當時龍溪縣南江木偶劇團合并成由楊勝擔任團長的龍溪專區木偶劇團,藝光木偶劇團解散,林海寶因編制未能解決,回老家務農。

福建漳州:一篇新聞報道 引出一段不了的木偶情緣

楊勝表演木偶

林海寶在與楊勝數十載的演出生涯中,結下了情同手足的情誼,兩家來往甚密。“小時候,海寶伯伯來我們家總會帶來一大堆白水貢糖等特産,我們兄弟姐妹都吃到上火了……”楊亞州回憶說。林碰花也說,當年楊勝也常給她家送來蝦米、鱿魚幹等海産品。

福建漳州:一篇新聞報道 引出一段不了的木偶情緣

楊勝傳藝

文革期間,楊勝被定為“反動學術權威”“文藝黑線龍溪地區的代表人物”而遭到批鬥。為不連累他人,楊勝及家人主動斷絕與他人聯系。從此,楊林兩家失去了聯絡。

福建漳州:一篇新聞報道 引出一段不了的木偶情緣

楊亞州指導兒子楊斯穎雕刻木偶

“我一直想把外公林海寶的藝術人生整理成文字材料永久傳承,可惜外公的各種獎狀、獎章以及相關材料都在文革中被抄走,以至于無從下手,是以我們一直在尋找楊勝的家人,以從他們那裡擷取更多資料,因無線索,未能如願。今天,黨報牽線,兩家人終于歡聚一起了,我外公的資料也有了着落,真的好開心!我們也将為漳州木偶這一非遺項目的傳承盡點微薄之力。”林志祥說。楊亞州也表示:兩家再續前緣,共同為漳州木偶做傳承,乃幸事一件。

福建漳州:一篇新聞報道 引出一段不了的木偶情緣

楊亞州制作木偶頭(陳建和攝影)